HOME> 名人育兒> 駐站專家> 疫情宅在家,外帶該注意哪些事?聰明外帶2法則,外食族最放心

疫情宅在家,外帶該注意哪些事?聰明外帶2法則,外食族最放心

雖然現在提倡環保,但是疫情時刻比較不適合,因為店家無法知道客人的餐盒是否乾淨,怕不小心因此習慣反而增加其他客人感染風險,所以建議民眾還是先選擇免洗餐盒相對比較安全。現今許多人在用餐時都會滑手機,手觸碰手機的時間幾乎是24小時,中華食安協會何中平理事長表示:「吃飯時,盡量不要把手機擺在餐桌上,以防手機上的細菌污染用食區域,也能防止消化不良的問題出現。」

外帶│外送│外食族│保存熟食疫情嚴峻選擇外帶,須注意什麼小撇步

  雖然現在提倡環保,但是疫情時刻比較不適合,因為店家無法知道客人的餐盒是否乾淨,怕不小心因此習慣反而增加其他客人感染風險,所以建議民眾還是先選擇免洗餐盒相對比較安全,而且病毒在塑膠物質上殘留大約3天,紙類則是1天,建議選擇紙製的餐盒。

  欲食用前,先將塑膠袋拿著,再把餐盒拿出來放餐桌,以防塑膠袋上的病毒間接污染家中或辦公室等環境;再將餐盒內的內容物倒入自家的碗中,減少殘留在餐盒上病菌感染風險;食用前再次加熱食物,因外帶的食物可能會在路上冷掉,透過加熱不僅可讓恢復食物風味,也可藉此消毒病菌。

  餐具盡量使用自己家中或隨身攜帶的餐具會更加安全,畢竟有些店家會開放民眾。

  最重要的是,現今許多人在用餐時都會滑手機,手觸碰手機的時間幾乎是24小時,中華食安協會何中平理事長表示:「病毒可能會附著在手機上,甚至有些可在上面存活24小時。吃飯時,盡量不要把手機擺在餐桌上,以防手機上的細菌污染用食區域,也能防止消化不良的問題出現。」

外帶時該怎麼保存熟食

  夏季來臨,食物若沒有保存好容易腐敗,導致民眾因為將食物吃下肚之後,常出現腹瀉等腸胃道不適,甚至出現食物中毒的症狀。除了食物保存問題之外,也可能是購買習慣不良導致。

  食物在7~60℃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溫度帶會速生長繁殖。一般而言,食品加熱溫度需超過70℃,細菌才易被消滅。建議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約室溫超過32℃,則勿放置超過1小時。

  若外帶熟食回家沒有馬上吃,一定要放到冰箱冷藏保存並與生食區分,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外帶時也要注意溫度以及盛裝的方式,例如剛起鍋的炒麵,趁著熱氣蒸騰,立刻裝進耐熱塑膠袋內並打結封死,因而成為低氧低菌包裝,較不易發酸,食用時再打開塑膠袋即可。

  或者,將炒麵稍微降溫後起鍋,再裝進塑膠袋,一路打開袋口散熱,雖然可能「順道」蒐集空氣中的落塵、雜菌,但是至少不會整鍋炒麵無遮蓋,直接暴露在外而成為細菌培養皿導致酸臭。

外帶│外送│外食族│保存熟食

不只外帶,外送也應多加留意

  消費者收到外送後可以仔細觀察外送員,對方是否有在「一小時內送達」,外送員的運送箱是否有做好將「冷熱餐食區隔」熱食放後保溫箱,冷飲放前包溫袋,拿到餐點後也要記得檢查餐點溫度是否正常、餐點是否包裝完整、餐點有沒有翻覆髒污,而外送平台的業者也須提醒自家外送員要「定期清潔運送箱」,平台中負責管理的衛生人員也要做好把關工作,因應疫情提醒加強運送箱的清潔與消毒,為民眾食品安全把關。

  外送食物可保持在此危險範圍之外,方法包括使用保溫容器,在送遞前將食物保存在保溫器或冷藏器內,以及避免過早烹製食物等。

  食物安全涉及時間與溫度控制,如在危險溫度範圍內送遞食物,便只有事先的時間控制發揮把關的作用。容易腐壞的食物有兩個放置時限,分別為2小時及4小時,烹製好的食物如置於室溫超過4小時,便須棄掉;烹製好的食物如置於室溫不超過2小時,可放入雪櫃待用或在總時限4小時內食用。

  在沒有溫度控制的情況下,食物的送遞時間越長,之後可供消費者食用的時間便越短,其實不管外送熟時還是生鮮都需注意,畢竟外送服務普及,市面上的平台也早已和生鮮平台合作以拓展客群。

  外送生鮮的規定又更多了,畢竟種類也繁多,好的冷凍肉,冷凍時要快速急凍,肉中的水會被鎖在肉的細胞中,台灣的超低溫生魚片冷凍魚,在超低溫-50℃延繩釣漁船捕撈漁獲後,就會立即送入凍結室凍藏;美國雞肉在屠宰後,往往在4個小時內溫度就急凍到-30℃以下,這些急凍方式都會把肉的汁液和鮮度保留在原有的肉的組織中,因為快速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所以水分不會在冷凍過程中跑到細胞之外,造成解凍後肉的汁液流失。烹調生食時,切記一定要徹底煮熟家禽,以雞肉為例,雞肉的適當溫度為165 °F (約74°C),應始終使用食品溫度計烹調至中心溫度至少165°F (約74°C);剩菜應在烹煮後兩小時內冷藏。

外帶│外送│外食族│保存熟食

聰明選購,外食族最放心

  其實很多民眾外帶時,會請老闆不要使用塑膠袋,改用紙盒或紙碗,希望能減少與塑化劑的接觸,但這些一次使用性的紙類免洗餐具,像是飲料紙杯,以及外帶小吃的餐盒等,大部分都是複合材質,紙張是材質主體,但為了防水及減少空氣的穿透性,以達到食物的保存效果,大部分餐具業者在紙盒內面,也就是所謂的「食品接觸面」,塗上一層薄薄的塑膠膜,我們稱之為「塑膠淋膜」。

這些含有塑膠淋膜的紙製餐具,是一種全世界普遍使用的食品包裝技術,有防水、防止空氣穿透的優點,但須多加留心2件事:

1.注意塑膠材質比例

  若外帶一盒炒麵,直接用紙盒裝還算安全,但如果餐點屬於含較多湯汁的食物,許多小吃業者為了避免湯汁流出來,會再多用一個用塑膠袋裝取,再放進紙盒中,這麼一來暴露在塑化劑的風險便大幅增加了。因為塑膠袋的組成100%都是塑膠單體,耐熱溫度低,只有60℃;至於紙製餐具,紙張比例約99%,塑膠比例可能只有1%,以暴露風險來說,兩者差距甚遠。

2.注意食品溫度

  由於紙製餐具的塑膠淋膜大部分都具有耐酸、耐鹼及耐油特性,裝取一般熟食,如炒麵、炸薯條等都算合理安全使用的範圍。但要特別留意的是,相較於固體,食物液體的表面溫度比想像還高,特別是剛煮好的湯麵或小火鍋,可能來到100℃,可能超出淋膜材質的耐熱溫度。

  耐熱溫度是物理現象的指標,表示超過這個溫度時,塑膠會開始產生異常現象;當溫度越高,破壞塑膠的程度就越大,所以以紙製餐具盛裝「燙食」時,釋放出來的塑化單體或塑化劑的風險就會增加。

外食族除了食安問題,健康飲食問題也需多加留意,外食口味大眾化、省時、方便,解決沒有時間下廚等的困擾,但外食的缺點卻是不慎選外食,會高油高鹽高糖食物攝取過多有可能傷身傷肝傷心傷腦傷腎,建議日常飲食要多吃膳食纖維,例如五穀、根莖類、水果、豆類,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維持清淡口味為佳。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外食孕媽咪必看!營養師傳授「健康外食4R」
外食族注意!懷孕期間這些食物要少吃!拿捏界線,迅速恢復產後身材
營養師媽媽居家防疫飲食懶人包,想讓孩童增強抵抗力這樣吃!

 

👌本文由【社團法人中華食品安全協會】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