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2025國際母乳周】當藝術遇上母乳--開啟女性藝術家創作與哺乳經驗的對話

【2025國際母乳周】當藝術遇上母乳--開啟女性藝術家創作與哺乳經驗的對話

當我們談論「哺乳」,往往不只是談一種餵養方式,而是在談一場關於愛、身體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旅程。《媽媽寶寶》多年來持續以各種角度擁抱哺乳議題,2025年,我們選擇以「藝術」作為語言,邀請四位女性藝術家與一位視覺設計師,將母乳哺育的現實與情感,以畫筆與線條誠實描摹。這不只是一場線上展覽,更是一場由母親主導的身體書寫與心理揭露。我們希望,透過這場展覽,讓每位哺乳中的女性都能看見自己——複雜、真實,並值得被理解與看見。

在《媽媽寶寶》多年來策劃母乳週的經驗裡,我們總在努力回答一個簡單卻困難的問題:我們,究竟要怎麼談「哺乳」?

它是營養來源,也是情感輸出;是科學,也是本能;是母愛的象徵,也是女性身體最現實的勞動現場。

2025年,我們決定走進藝術的語言——讓圖像、色彩、線條與身體感說話。這一次,我們邀請了四位藝術家:倪瑞宏、高雅婷、劉瑋英與 Eszter Chen,透過她們的視角與作品,帶領我們從「餵奶」的日常走進「母職」的深層心理。這是一場線上的母乳藝術展,也是一場由母親主導的身體記憶書寫。

倪瑞宏|藝術家|國際母乳週
▲藝術家倪瑞宏從展場搬進了客廳。她一邊練習成為母親,也一邊思索:自己能不能成為那種打破框架的媽媽藝術家?

高雅婷|藝術家|國際母乳週
▲你的身體,正在寫一封漫長的信....藝術家高雅婷解構不浪漫的母乳日常

她們的創作不只是描繪,而是訴說。是凌晨三點擠奶時的孤寂,是寶寶含乳瞬間的溫柔依附,是對自我消失感的掙扎與再找回。

藝術家倪瑞宏,是個熱騰騰剛出爐的新手媽媽,採訪時,懷中正抱著出生三個月的嫩嬰,與我們聊聊新手媽媽想創作的掙扎。高雅婷用作品解構不浪漫的母乳日常;劉瑋英以「乳」作為材料與媒介,紀錄「生成母乳」這段旅程。插畫家Eszter Chen 的《Breast Feeding》則用氣球比喻母乳的柔軟與壓力,畫出那顆想逃也逃不開的哺乳狀態。

劉瑋英|藝術家|國際母乳週
▲藝術家劉瑋英以「乳」作為材料與媒介,紀錄「生成母乳」這段旅程。

ESZTER|藝術家|國際母乳週
▲藝術家Eszter Chen記錄著那些每天餵奶、畫畫、撿玩具,也是在重新理解自己的日子

這些作品之所以動人,不是因為畫面裡有乳房或嬰兒,而是因為它們誠實。誠實地說出:「我好愛這個孩子,但有時候我好累」、「我願意給,但我也想保留一些自己」、「我不是神力女超人,我只是個想做好媽媽的女人。」

為了讓這場數位展更具當代意義,我們也首次嘗試以AI 輔助生成封面視覺,邀請視覺設計師Didi Yang操刀線上主視覺設計。

國際母乳週|AI創作|藝術家

Didi把這次的創作,視為一次「與 AI 共創的實驗」。她說:「AI對我來說就像一台能對話的草圖機器,刺激靈感,但我從不讓它決定一切。我會反覆給咒語、調整細節、後製畫面,直到它能說出我真正想說的視覺語言。」她用這樣的方式,打造出一幅超現實感十足的畫面——一顆巨大心型,像器官般懸浮在紅色背景上,象徵母愛的膨脹與壓力。畫面中還出現蛋與奶、微型人物等元素,既溫柔又強烈。

那顆「被撐大的心」,就是Didi對哺乳經驗的想像與致敬。「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餵奶,有人說,那種感覺就像身體在被消耗,但又覺得自己很被需要。我看到那裡面有疼痛、有喜悅,也有很多矛盾情緒。這些複雜感受,是我畫那顆心的靈感。」

藉著這個封面,我們想要跟母乳媽媽們說:「你的乳房不是超人,但你已經撐起一個宇宙。」

謝謝你,在疲憊中還願意溫柔。謝謝你,用身體書寫了一段無人能複製的日記。

這次的母乳藝術展,獻給所有不曾停筆的媽媽。你們的乳汁,不只是養分,更是生命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