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名人部落客> 冬天出生寶寶更容易髖關節發育不良、長大長短腳?醫師教這招避免

冬天出生寶寶更容易髖關節發育不良、長大長短腳?醫師教這招避免

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可能造成脫臼,長大後更可能出現長短腳、走路跛腳。林口長庚研究發現,比起夏天出生的嬰兒,冬天出生的新生兒容易因為厚重衣物限縮大腿活動空間,更容易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家長該怎麼避免這個狀況?

文章目錄

髖關節發育│長短腳

  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可能造成脫臼,長大後更可能出現長短腳、走路跛腳。林口長庚研究發現,比起夏天出生的嬰兒,冬天出生的新生兒容易因為厚重衣物限縮大腿活動空間,更容易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家長該怎麼避免這個狀況?

  錯誤的襁褓方式,可能增加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機率。為了讓新生兒長大後能有一雙又直又長的腿,有人會習慣在襁褓階段,盡量拉直寶寶的雙腳。但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醫院今(5)日指出,嬰兒從出生到4個月期間,雙腿若長期維持伸直或靠攏等無法自由活動的姿勢,可能妨礙髖關節發育而造成脫臼。

推薦文章:抱寶寶有方法!媽媽怎麼抱寶寶,將影響孩子的髖關節發育!

冬季出生嬰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比率,為夏天寶寶的兩倍

  林口長庚研究顯示,冬天出生的新生兒進行髖關節脫臼手術的比率超過千分之0.7;而夏天出生寶寶則不到千分之0.3,也就是說,冬季寶寶更容易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狀況,機率為夏天寶寶的兩倍。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主任張嘉憲解釋,新生兒出生四個月內是髖關節快速發展期,然而冬天天氣寒冷,家長們為了不讓孩子著涼,通常會套上厚重衣物,變相限縮孩童大腿自由活動的空間。

  台北長庚醫院骨科助理教授李偉群補充,新生兒出生三個月內的平均氣溫與髖關節手術率呈現高度相關。舉例來說,11月出生的寶寶因歷經12、1、2月三個月的低溫,在髖關節快速發展階段,雙腿卻被衣物包緊、裹直,無法自由活動,因此他們的髖關節手術率約有千分之0.64,相較3月出生的寶寶比率只有千分之0.41,兩者有明顯差距。

推薦文章:使用背巾背帶,遵守「5.C.M.」正確原則 !挑選要點一次看,編輯精選5項熱門款!

髖關節發育不良,需及時治療

  髖關節發育不良可能使孩童長大後出現長短腳、走路跛腳等狀況,嚴重時可能導致運動困難。張嘉憲強調,嬰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臨床症狀並不明顯,即便髖關節早已脫位,雙腳還是能自由活動。若孩子開始學習走路後才發現症狀,通常為時已晚,需藉由開刀來診治。

  若及早發現、診治髖關節發育問題,其實不需開刀治療,藉由吊帶方式處理便有所成效。張嘉憲提及,麻醉侵入治療的效果不比吊帶方式好,有時開刀也難以完全根治,若在早期發現問題,透過吊帶調整寶寶的姿勢,只需要2至3個月便有機會使髖關節回位。

避開不正確襁褓文化,才能促進髖關節發育

  過去的襁褓文化,認為讓新生兒伸直雙腿,長大後腿型會好看,但張嘉憲說明,小孩一歲半之前,雙腳呈現 O字型、M 字型都屬正常,待開始學習走路之後,雙腿開始負重,便會漸漸自然變直,因此不需要透過任何外力改變嬰兒的姿勢。

冬天氣溫低,該如何兼顧保暖與雙腿自由活動的空間?

  張嘉憲說,穿衣方式可盡量避開連身衣,而改以分開的衣服與褲子來代替。如此一來,不僅可讓寶寶能夠穿上足夠的衣物保暖,也能使他們的雙腿不會受到厚重衣服的限制而影響髖關節。

  家長除注意孩童姿勢外,也可定期請醫師診斷寶寶髖關節是否健康。台北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醫師程劭文建議,新生兒在出生6個月內須定期施打疫苗,可藉此機會讓醫師進行診斷。

 

兒科醫師線上回覆
爸媽育兒大小事👇

兒科問題|兒科醫師

 

 

延伸閱讀
習慣W坐姿的孩子,哪些狀況該注意?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處置不當可能影響一輩子,建議及早治療
小孩W型坐姿免驚,不影響髖關節發育!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冬天出生寶寶更容易髖關節發育不良、長大長短腳?醫師教這招避免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