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懷孕初期> 14次公費產檢有哪些項目?一次掌握檢查價值、檢查週數與方式

14次公費產檢有哪些項目?一次掌握檢查價值、檢查週數與方式

定期進行產檢,有助於醫師掌握孕婦健康狀態與胎兒發育情況,在國健署提供的14次公費產檢中,包含驗尿、體重測量、量血壓等例行性檢查,還有超音波檢查、妊娠糖尿病篩檢、貧血檢驗、乙型鏈球菌篩檢等。另外,孕媽咪可再依自身需求,選擇自費產檢,以掌握更全面的健康狀況。請孕媽咪清楚了解各項產前檢查的價值,並與醫師攜手守護自身與胎兒的健康。

文章目錄

公費產檢│超音波│抽血檢查│妊娠糖尿病│乙型鏈球菌

國健署現行產檢制度提供14次公費產檢,頻率為「妊娠未滿29週約每4週一次、29至35週約每2週一次、36週後約每週一次」,實際上,醫師會依孕婦狀況彈性調整。每次產檢包含例行性問診、尿液檢查、血壓測量、胎心音監測等,並於特定週數進行抽血、疾病篩檢等相關檢查。

公費產檢項目.例行性檢查

檢查週數:每一次產檢

檢查項目:測量血壓、體重、驗尿、監測胎心音

為了清楚掌握孕婦的身體狀況,在14次的產檢中,醫師都會對孕婦進行例行性檢查,在第一次產檢,會詢問孕媽咪的過往病史,測量身高、血壓、基礎理學檢查等,也會驗尿,觀察是否有尿蛋白,以監測腎臟功能,西園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邱筱宸說,「之後的每一次例行產檢,只需問診、量體重、驗尿,測量血壓以排除高血壓可能引發子癇前症的風險,還有胎心音的監測、測量子宮底高度,有時,也會測量腹圍,追蹤孕媽咪體重增加的狀況。」

方仁蔚醫師建議,產檢需要做驗尿、照超音波等項目,孕媽咪最好是選擇上下衣分開的兩件式衣著,比較方便進行各項檢查。

公費產檢項目三次一般超音波

檢查週數:妊娠8~16週、20週、32週

除了例行性檢查之外,在以下三個特定的妊娠階段,有公費給付的超音波檢查,分別有不同的檢查重點,好讓醫師準確追蹤胎兒發育狀況,孕媽咪也能透過超音波儀器,看看胎兒可愛的樣子:

.妊娠816週:懷孕早期的超音波檢查,會確認胎兒著床位置是否正確、胎數、胎盤位置、是否能聽到胎兒心跳,以及胎兒的大小是否符合週數,也會大致推算出預產期。

.妊娠20週左右:這階段是觀察胎兒器官及構造最適合的週數,醫師會觀察器官結構與發育狀況。

.妊娠32週後:觀察胎兒大小、胎盤位置。更重要的是,醫師會開始確認胎位,決定媽咪的生產方式,也會監測胎盤功能、臍帶血流狀況,這關係著胎兒的生長曲線,也是母體是否會發生孕期併發症的關鍵指標,如子癇前症。

公費產檢│超音波│抽血檢查│妊娠糖尿病│乙型鏈球菌

公費產檢項目.三次抽血檢查

檢查週數:妊娠12週、24~28週、32週

檢查項目:一般血液常規檢查、貧血檢驗、梅毒病毒

14次產檢中,孕媽咪將面臨三次的抽血檢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方仁蔚說明,第一次是懷孕第12週的一般血液常規檢查,檢查範圍包含:全血球計數、血型、B型肝炎、愛滋病毒、梅毒、德國麻疹等,第二次在懷孕第24~28週左右的貧血檢驗,提供全套的血液檢查及血小板計數,可與妊娠糖尿病篩檢合併抽血檢查。

第三次則是在懷孕32週,抽血檢驗梅毒病毒,如果是具有愛滋病感染風險的孕婦,可於這階段再做一次愛滋病毒檢查。「特別提醒害怕抽血的孕媽咪,懷孕12週以前,有些自費項目需要抽血檢驗,不妨提早告知醫師,即可安排與一般血液常規檢查同時進行,就能減少抽血次數,降低心理負擔。」

公費產檢項目妊娠糖尿病篩檢

檢查週數:妊娠24~28週

檢查方式:喝糖水搭配抽血檢驗

妊娠糖尿病被形容是產檢的「大魔王」!因為孕媽咪必須空腹8小時,先抽一管血,接著喝下75克的糖水,分別在一、兩小時後各抽一管血,空腹≥92 mg/dL、1小時≥180 mg/dL、2小時≥153 mg/dL,任一項達標即診斷妊娠糖尿病。邱筱宸醫師表示,如是一般情況的孕媽咪,建議先調整生活習慣,包含減少糖分及精緻澱粉的攝取,培養運動習慣等,部分醫療院所也有衛教師或營養師提供營養諮詢服務。

「假如是本身有明顯的代謝後症群,或是家族有糖尿病史,一旦確診有妊娠糖尿病,會提供血糖試紙,進一步監測血糖,控制不良者,則可能需要胰島素的介入。」邱筱宸醫師強調,根據研究指出,妊娠糖尿病會對孕程帶來負面影響,像是胎兒過大增加剖腹產機率,發生新生兒低血糖等併發症,產檢時會特別觀察胎兒的大小,以及羊水量,隨時提醒孕媽咪注意血糖值。

公費產檢項目.乙型鏈球菌篩檢

檢查週數:妊娠35~37週

檢查方式:使用專用棉棒採取檢體

乙型鏈球菌篩檢方式與內診相似,醫師會使用棉棒,在孕婦的陰道口及肛門口採取檢體,進行細菌培養,約一週左右可確認是否感染到乙型鏈球菌。

乙型鏈球菌存在於女性的泌尿及生殖系統內,方仁蔚醫師提到,大部分的成人攜帶乙型鏈球菌,通常不會出現不適症狀,「如果是新生兒感染到,則可能出現肺炎、腦膜炎等感染症狀,為避免胎兒在經過產道時受到感染,只要是自然產孕婦呈現陽性反應,待產時就必須施打預防性抗生素,一劑就能有約85%的保護力,兩劑則能上升至95%。至於預計進行剖腹產的孕婦,原則上也會建議施打,隨時因應不可預測的生產狀況。」


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

超音波檢查補助不是三次嗎?怎麼每次去產檢都有照?相信這是很多孕媽咪的疑問,「許多醫師會視孕婦需求與臨床狀況,於公費以外安排額外超音波檢查,以回應孕婦的安心需求。」邱筱宸醫師表示,每位醫師對於自己的孕婦都有責任心,也了解孕媽咪都想知道胎兒狀況好不好,藉由每次的產檢超音波,醫師能隨時關注胎兒的狀況,盡可能解答孕婦的疑問,醫師、媽媽雙方都安心,這將有助於醫病關係的建立!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每一項都有意義!14次公費產檢按時做,降低孕產風險,並與產科醫師建立互信
妊娠糖尿病對我和寶寶有什麼影響?最佳檢查時機及飲食調整方向,讓媽媽更安心待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