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每一項都有意義!14次公費產檢按時做,降低孕產風險,並與產科醫師建立互信

每一項都有意義!14次公費產檢按時做,降低孕產風險,並與產科醫師建立互信

當驗孕棒驗出兩條線時,你會馬上衝到醫院驗孕嗎?還是再等一等呢?比起過去多到妊娠12週才開始進行產檢,如今,已提前到8週即可拿著媽媽手冊到醫療院所進行產檢了。記住,按時接受14次產檢,是確保自己與胎兒健康的不二法門!

文章目錄

產檢|公費產檢
(14次的公費產檢,一定要定時按表操課。圖/shutterstock)

懷孕是人生大事,為了確實掌握母胎健康,定期接受產前檢查可說是孕期最重要的事!

雖然都是到醫院看診,但產檢與平時就醫不同,就醫使用健保卡,部分負擔的掛號費是依據醫院層級而定,從基層診所的50元到醫學中心的420元不等。醫院申請補助的單位是健保署;產檢則是憑媽媽手冊掛號,不論醫院層級,只要付100元,補助單位則是國健署。如果14次的產檢次數用完了,胎兒還未「退房」,到醫院繼續檢查就要使用健保卡掛號囉。

利用產檢與產科醫師建立互信

產檢的目的,主要是預防婦女發生合併症及畸胎的產生,也有助於早期發現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問題,及早處置以避免發生更嚴重的狀況。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表示,「這也是孕媽咪與產科醫師熟悉並建立互信的機會」。

由於生產不是生病,面對產檢項目、生產方式等,在沒有生命安全的狀況下,並未有一定要怎樣的標準答案,醫師與產婦更需要建立像夥伴的關係,一起討論彼此都可接受的做法,特別是現代產婦的自主意識高漲,醫師有專業,產婦有想法,雙方需要充分溝通,才能在專業與想法取得平衡建立共識,共同迎接小生命的到來。

產檢|公費產檢|定期檢查
(孕媽咪可以透過定期產檢,與醫師培養信任關係。圖/shutterstock)

公費產檢

鍾國騰醫師指出,國健署所提供的14次產檢時程為:在28週之前,每月產檢1次;29~36週,每兩週產檢一次;36週以後,每週檢查一次。高危險妊娠或妊娠併發症的孕婦,則視其情況增加產檢次數,以確保母體及胎兒的健康。

他表示,通常於8~10週進行第一次產檢,檢查項目相當全面,涵蓋:問診(家庭疾病史、過去疾病史、過去孕產史、本胎不適症狀、成癮習慣查詢等)、身體檢查(體重、身高、血壓、甲狀腺、乳房、骨盆腔檢查、胸部及腹部檢查)、實驗室檢查(血液常規項目、尿蛋白、尿糖);流產徵兆、高危險妊娠與孕期營養衛教指導;第一次超音波檢查。

他指出,「以超音波確認是否為子宮內懷孕,確認胎兒心跳、評估胎兒數、胎兒大小測量、著床位置與計算預產期」。

第二次之後的產檢,則以例行性項目為主,包括:問診(本胎不適症狀如出血、腹痛、頭痛、痙攣等)、身體檢查(體重、血壓、胎心音、胎位、水腫、靜脈曲張)、實驗室檢查(尿蛋白、尿糖),並在特定週數安排特定檢查。

針對檢查項目,鍾國騰醫師說明如下:

血液常規項目 

血液常規項目包括:白血球(WBC)、紅血球(RBC)、血小板(Plt)、血球容積比(Hct)、血色素(Hb)、平均紅血球體積(MCV)、血型、Rh因子、德國麻疹抗體(Rubella IgG)、B型肝炎血清標誌檢驗HBsAg與HBeAg、VDRL或梅毒血清檢查(RPR)。

鍾國騰醫師表示,透過血液常規檢測可了解以下資訊:

.血型:確定孕媽咪的血型。萬一孕媽咪血型為Rh陰性,為避免母體產生攻擊胎兒的抗體,必須於生產完72小時施打免疫球蛋白,有助於降低下一胎胎兒水腫、貧血等機率。且為預防產後大出血,需要預備Rh陰性的血液。

.海洋性貧血篩檢:若孕媽咪的平均紅血球體積值小於或等於80 fl,此時亦需檢查配偶;若夫妻雙方平均紅血球體積值皆小於或等於80 fl,則需進一步接受帶因檢查。檢查確認夫為同型帶因,胎兒須接受海洋性貧血之產前遺傳診斷,以避免育有重型海洋性貧血兒。

.凝血問題: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媒介,如血小板少於15萬/UL,則應做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有凝血問題。由於生產容易失血過多,若有凝血問題,將增加生產時或產後有大出血的風險。

.B肝抗原檢查:若B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查(HBsAg)、B型肝炎E抗原檢查(HBeAg)兩項檢驗呈現陽性反應,寶寶出生後的24小時內,須接種免疫球蛋白(由健保給付),以避免母子間的垂直感染。

.愛滋病:若能早期發現孕婦患有愛滋病,可即時監測和治療,以減少母嬰之間垂直感染,「自14週起使用雞尾酒療法,不用擔心致畸胎」。若懷孕期間經醫師評估有感染風險時,不論哪一次產檢,皆得提供 HIV 檢查服務。

.梅毒血清試驗:梅毒檢查共需兩次,一次在懷孕早期(第一次檢查時),一次在後期(32週),避免孕婦於懷孕間染病。若確定為陽性,即打盤尼西林(Penicillin)治療。確定梅毒感染孕婦的胎兒可能有先天性梅毒感染及畸形,須做超音波檢查,並考慮做臍帶血檢查。

.德國麻疹 IgG抗體:陽性表示曾感染德國麻疹,有終生免疫力。陰性者表示未曾感染過德國麻疹,懷孕期間應避免感染,產後可考慮接種疫苗。

檢查週數:妊娠8~10週

檢查方式:抽血

產檢新制.貧血檢驗 

若懷孕期間出現貧血症狀,可能造成胎兒過小、早產、增加周產期死亡風險,也可能增加孕婦心肺負擔,造成頭暈、暈倒,傷口癒合不良,子宮收縮不良及難產等症狀,產後大出血亦更加危險。透過貧血檢驗可及早發現孕婦貧血情形,並早期透過營養素(如:鐵、葉酸等)之攝取,或經醫師評估使用補充劑等加以改善,降低母胎相關併發症風險。

檢查週數:妊娠24~28週

檢查方式:抽血

產檢|公費產檢|定期檢查|抽血
(血液檢查可以了解孕媽咪的基本身體狀況。圖/shutterstock)

例行產檢:尿液+血壓+體重

自第二次產檢開始,每次報到後,都會先進行驗尿、量體重與血壓,看似簡單的檢查,卻透露了身體健康很多的祕密,鍾國騰醫師說明如下:

.體重:堪稱「孕期健康的重要指標」,藉由體重的增加狀況,可了解胎兒的生長狀況,整體而言,以增加約11〜14公斤為宜,「體重若增加太多,胎兒可能會過大,將增加產婦的生產風險;如過少,胎兒可能有生長遲滯的狀況」。

.血壓:如孕前沒有高血壓病史,但在妊娠20週後,收縮壓高於140mmHg,就是「妊娠性高血壓」。這類孕婦屬於高危險妊娠,隨著嚴重度不同,疾病可從妊娠高血壓、一路進展到子癇前症、子癇症,「為避免讓病情惡化,必須遵照醫囑配合治療,讓血壓得到良好控制。同時,建議養成在家每天量血壓的習慣」。除了留意血壓變化,還要注意尿蛋白的反應,以評估是否有子癇前症。

.尿液:尿糖過高可能有糖尿病,尿蛋白過高可能有腎功能不良,尿中白血球過多表示有尿路感染;紅白球過多可能有尿路感染、尿路出血或陰道出血。此檢查可做為妊娠高血壓及妊娠糖尿病的判斷依據之一。

檢查週數:每次產檢

檢查方式:量體重.量血壓.採集尿液送檢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可說是產檢的好幫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檢查內容」,整體而言,初期目的有二:胎兒解剖構造及生長環境(母體的子宮及卵巢)評估;二是早期唐氏症風險試算;中期為確認胎兒器官發育狀況,排除較易看到的胎兒重大畸形;後期則是為生產做準備,包括胎兒出生體重預測、胎位及胎盤位置等。

鍾國騰醫師補充,「對於胎兒器官畸形的偵測率,例行性產檢(第一級超音波)約六、七成,而高層次超音波(第二級超音波)約八成。如果預算許可,建議自費接受高層次超音波」。

檢查週數:8~16週、20週、32週

檢查方式:超音波

產檢|公費產檢|定期檢查|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評估胎兒的發育狀況。圖/shutterstock)

妊娠糖尿病篩檢

孕期若母體的血糖值過高,會通過胎盤而影響胎兒,因而造成胎兒過大、新生兒低血糖、黃疸、肩難產等風險,亦增加孕婦罹患子癇前症與產後發生典型糖尿病之風險。藉由75公克葡萄糖耐糖試驗,可早期發現症狀並介入治療。鍾國騰醫師指出,「共抽血3次驗血糖,只要任何一次血糖值超過正常範圍,就認定有妊娠糖尿病」。

檢查週數:24〜28週

檢查方式:喝糖水+抽血3次(空腹時,喝糖水後之1、2小時)

乙型鏈球菌篩檢

乙型鏈球菌是新生兒細菌感染疾病中最常見之細菌,孕婦若感染乙型鏈球菌,將可能對新生兒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為了預防新生兒感染乙型鏈球菌,醫師會於待產時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鍾國騰醫師說,「評估可自然產的孕媽咪,應在妊娠35〜38週接受乙型鏈球菌篩檢」。

檢查週數:3538週

檢查方式:經由孕婦的陰道及肛門進行採樣

進階檢查.胎兒生理評估

鍾國騰醫師表示,若孕期有狀況時,須接受胎兒生理評估。「由於胎動減少或停止代表胎兒有狀況,若因胎動減少而就醫時,首先幫孕婦裝上胎兒監視器進行約20分鐘的胎心音監測,檢查子宮收縮頻率與胎兒心跳,藉以確認胎兒狀況」。

情況嚴重者,需要進一步進行「胎兒生理評估」(Biophysical profile, BPP),即以超音波進行測量4項指標:胎兒呼吸、胎兒活動、肌肉張力、羊水量,並視狀況進行胎兒臍帶動脈的「都卜勒血流評估」(Doppler)。

檢查週數:不限週數

檢查方式:胎心音監視器.超音波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懷孕後,準媽咪要做好哪些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呢?
健檢正常≠懷孕沒問題,關心生殖健康,掌握生育能力,幸「孕」與否早知道

以胎兒生理評估掌握胎兒狀況.當胎動明顯減少時務必儘速就醫,免於胎兒陷入危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