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少子化!政府將推「臨時托育」,以及將托嬰中心、幼兒園與小學整合在同一場域
台灣少子女化問題日益嚴峻。根據統計,2015年新生兒數為21.3萬人,但逐年下降,去年僅剩13.4萬人,今年仍呈現下跌趨勢。
行政院近期推出「好孕3方案」,內容包括10萬元生育補助、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以及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盼以政策誘因延緩人口下滑。然而,生育率的提升不僅需靠金錢支持,更需要結合托育、居住、職場等多面向措施,才有可能扭轉現況。
臨時托育服務,減輕雙薪家庭壓力
政務委員陳時中指出,政府下一步將推動12歲以下「臨時托育」服務。當家長因工作或突發狀況無法照顧孩子時,能有一個安心可靠的場所,對雙薪家庭尤為重要。過去台灣的托育政策多集中於嬰幼兒階段,如今擴大至12歲以下,正是考量到小學生也不能單獨在家,需要安全的臨托空間,這將大幅減輕父母的育兒焦慮。
三合一托育場域,打造便利育兒環境
另一項亮點政策是推動「三合一」托育場所,將托嬰中心、幼兒園與小學整合在同一場域。陳時中解釋,這能有效解決家長接送奔波的困境,特別是有兩到三名子女的家庭,將孩子集中在一地即可完成學習與照顧。政府規劃將優先在托育資源不足的地區試辦,逐步完善0至12歲一體化服務,提升育兒便利性。
延伸閱讀:2025托育補助與育兒津貼完整指南:補助金額、申請流程,還有各縣市加碼生育補助詳解,一次搞懂!
政策結合居住與托育,打造友善家庭社會
陳時中強調,改善生育環境不僅止於金錢補助,還需搭配居住與職場支持。近期政府推動婚育宅、租金補貼與修法延長社會住宅居住年限,目的在於讓年輕夫妻能夠穩定安居。當家庭能同時獲得穩定的住房與便利的托育服務,才有助於降低育兒門檻,進而鼓勵生育。

生育率止跌,政策需長期深化
少子女化不會因單一方案立即改善,陳時中表示當前的首要目標是「止跌」,再逐步透過托育、居住、友善職場等政策累積信任與支持。未來若能持續推進「臨時托育」與「三合一」托育場所等計畫,並結合社會住宅與彈性職場制度,台灣的生育率或許能逐漸回升,迎向更具希望的未來。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