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圖看親子】支撐著70%世界的生產者,放過自己.適時傾聽自我的聲音
我不是應該與眾不同嗎?怎麼又是去上班、上學的一天?在人類圖中,大約有70%的人是生產者(Generator)。這也許是大多數人會浮現的想法,曾以為自己會成為世界的主角,最後卻成為了辛苦付出、被世界的運轉和建設所驅動的類型,在日常生活中迷失了光芒。
生產者的人生筆記
在這個充滿個人品牌、斜槓、創業神話的時代,我們容易對自己抱持著期待,許多生產者以為自己一覺醒來,就能夠進入異世界成為主角,結果卻仍在會議室回報進度、在辦公桌前埋首勞動。
雖然生產者的人口眾多,看似平凡卻並不普通,它是一種強大、穩定、可靠的能量設計,黃仁勳是生產者、謝盈萱是生產者、白種元也是生產者,這些名人一點都不平凡。只要運作正確這顆引擎,就能夠為世界帶來建設和發展,讓人生充滿滿足感。
1.有回應就給力
一個生產者小孩,對於有回應的活動,會投入所有的精力,直到心滿意足筋疲力盡;對於沒回應、不情願的活動,就會再三拖延,做完不滿足、電也放不完,睡前還會繼續「盧」。生產者擁有令人羨慕的動能,但如果沒有回到本身的意願,做自己有回應的事,動力不為自己而活,反被他人利用,最終,每個無能為力的決定,不只讓生產者與自我失去連結,還會感到挫敗以至於失去生活的意義。
2.聚焦在認識自己
生產者的內心深處都在探索一個問題,「我到底是誰?什麼才適合我?」比起了解別人怎麼想,生產者更偏好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人生使命。
3.著重生活中的回應與學習
比起系統化教學,更偏好生活中的活動參與,比起玩具、教具,生產者孩子或許會更喜歡把紙箱做成自己的祕密基地、跟著父母一起洗菜、烹飪……透過獲得回饋的方式學習,找到樂趣和滿足感。
4.擅長回答封閉式的問題
「你想買皮卡丘水壺嗎?」、「中餐要不要吃pizza?」、「今天要不要去沙灘玩水?」這樣的封閉式問句,比起「你想要什麼生日禮物?」等開放式問句。更能夠幫助生產者進入決策模式。
5.顯示生產者也是生產者
兩個類型的生產者,同樣是為了工作而生,差別在於行動的速度。顯示生產者可能更直接、立刻展現出行動,但也有可能行動過快而衝過了頭,或者只在意速度,忽略了正確性,導致常常需要回頭修正,因此,教導顯示生產者多點耐心,聆聽身體的聲音更有難度,卻也更為重要。
每一次都是練習尊重身體的聲音
當每一個「不要」和「要」都能夠真實展現,孩子就可更清楚地了解自我。當意見被接受,就能知道自己的界線、體驗到生命中的滿足感。身為父母尊重孩子的每一個回應,就能與孩子建立真誠的溝通管道。教會孩子擁有人生的主導權、在人生中做出正確的決定,該是多美好的事。
讓生產者孩子等待事物來到面前,再根據自己身體的回應發出聲音、參與決定,培養他們與身體的連結,信任自身的決斷,唯有當父母尊重、信任孩子的決定,他們才會學習尊重自我。當小孩能夠清楚知道、了解想法,那麼,家長何須擔心孩子無法為自己的科系、人生、交往對象做出正確決定?
如果你剛好也是生產者父母
生產者父母的陷阱就是,用盡全力成為超人父母,傾盡自我將全世界最好的事物雙手奉上,帶來的結果卻是,規劃了旅行被忽視、好意買了泡芙當點心卻沒人吃,在努力中充滿挫敗……假若你剛好是生產者父母,請等待一個「sign」再回應。等家人提議旅行,有回應再著手規劃;小孩要求想吃點心再去買,動用一己之力才能做得滿足,也能讓全家開心,而不是滿是忙碌卻不討好。
生產者是世界的發電機,但人生不用靠硬撐,而是得靠有回應的事來產生力量,下一次當你感覺到生活是一場耗能的馬拉松,不妨請對方問你封閉性的問題,讓薦骨代替頭腦說話,讓我們在人生遊樂場中,跟著身體的回應,一直發電,玩得盡興。
小姐非常有事CLAIRE
人類圖專業認證分析師,同時專研人類圖與芳療領域,擁有IHDS人類圖二階講師及瑞士芳療師認證。期待透過為人母的自身經驗,幫助大家在教養路上能了解自己與孩子的獨特性。
官網/小姐非常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