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健康與疾病> 川崎氏症讓孩子燒不退,可能讓冠狀動脈發炎形成動脈瘤。心肌梗塞的青壯年或許就是幼年得過,但沒接受治療

川崎氏症讓孩子燒不退,可能讓冠狀動脈發炎形成動脈瘤。心肌梗塞的青壯年或許就是幼年得過,但沒接受治療

兒科醫師呼籲,孩子發燒超過五天,就算精神好也應該回診再檢查,最怕是會燒壞心臟的疾病​「川崎氏症」。川崎氏症」會直接攻擊心臟導致心肌炎或心律不整,或是讓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炎形成動脈瘤,增加將來形成血栓心肌梗塞的風險。

文章目錄

孩子生病,爸爸媽媽最擔心的就是發燒,只要一發燒,就得提高警覺,而看著孩子紅通通的小臉,也會特別心疼,但有一派家長會認為發燒燒出來就好了。但有兒科醫師提醒發燒超過五天,就算精神好也應該回診再檢查。
 
川崎氏症│心肌梗塞
 

會燒壞心臟的疾病​「川崎氏症」

兒科醫師傑登醫師在臉書「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發文,提醒大家發燒超過五天,就算精神好也應該回診再檢查,因為最怕是會燒壞心臟的疾病​「川崎氏症」。這是兒科醫師最害怕的疾病之一,會直接攻擊心臟導致心肌炎或心律不整,或是讓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炎形成動脈瘤,增加將來形成血栓心肌梗塞的風險。
 
醫師指出:「有些心肌梗塞的青壯年,被高度懷疑在幼年時有得過川崎氏症,但沒接受適當治療才導致動脈瘤形成血栓。」
 
 
​「川崎氏症」又稱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 MCLS),屬於幼兒期的一種急性疾病。在許多國家,川崎氏症目前已成為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成因,其他非心臟性併發症並不常見,包括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巨噬細胞活化、腎功能改變、急性腹痛和聽力喪失等,對兒童而言,可說是非常危險的疾病。 

川崎氏症診斷臨床表現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兒科協會之治療指南,川崎氏症診斷應符合幾項臨床表現,包括無法解釋原因之長時間發燒持續至少5天,並符合下列五項標準中的四項即可成立,這五項標準包括:
 
1.雙側眼球結膜充血
2.口腔黏膜變化(包括嘴唇乾裂、口腔咽喉黏膜充血、草莓舌等
3.四肢出現變化,包括手掌、腳掌於急性期出現水腫、紅斑
4.恢復期間指甲有脫屑症狀
5.多型性紅斑和頸部淋巴結腫大(其中至少一個淋巴結直徑大於1.5公分)。
 
近年來亦發現許多疑似川崎氏症,但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條件者,則稱為非典型或不完全性川崎氏症。川崎症好發於六個月到五歲之間的幼童,發生率雖然不高,但在黃種人身上特別多,常見於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
 
川崎氏症│心肌梗塞
 
傑登醫師發文中提到川崎氏症的症狀,除了上述症狀,還提到卡介苗疤痕泛紅,這是台灣兒童特有的表徵,曾接種卡介苗的疤痕部位可能會突然泛紅,這也是一個額外的特徵。
​非典型川崎氏症的臨床症狀通常是符合發燒超過5天,其他症狀只有出現2-3項,不符合診斷標準,但患者已經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的發炎或擴大。若檢驗數據和心臟超音波檢查顯示與川崎氏症相符,則非典型川崎氏症的可能性就極高,應盡早開始治療。

約20-25%的患者可能引起冠狀動脈瘤​

因為心臟血管系統受損,急性期可能會造成心肌炎、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約20-25%的患者可能引起冠狀動脈瘤,所以需要長期追蹤,因為巨大冠狀動脈瘤不易消失,可能導致破裂、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等其他心臟疾病。
 
醫師呼籲,川崎氏症雖然罕見,但對患者和家庭帶來嚴重挑戰,早期的發現和治療至關重要,家長應密切觀察兒童的症狀,尤其是當孩子出現發燒超過5天的情況,及早就醫是保護孩子健康的關鍵。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多少媽媽離職照顧小孩,等孩子大了想回職場卻發現如此困難。女性無法繼續工作,社會到底損失了什麼?

老公的陪產假是陪公婆,公婆還說:妳太愛計較。大姑小姑說:孩子是妳自己要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