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健康與疾病> 好動和過動怎麼分?過動症長大會自然好轉?4個常見問題快速了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好動和過動怎麼分?過動症長大會自然好轉?4個常見問題快速了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可分為注意力不足型(ADD)、過動衝動型,以及混合型,被視為一種兒童神經發展疾患。

  「注意力不足」與「過動、衝動」分別為ADHD的兩大核心症狀,孩子常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日常生活中容易忘東忘西、難以等待,無法聽完旁人說話就打斷或插話等情況。

Q1.孩子是好動?還是過動?

  孩子總是坐不住、無法從事靜態學習活動,許多家長都會懷疑,孩子到底是「活潑好動」?還是「過動」?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張通銘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原則上會到孩子足5歲後才確立,在此之前,爸媽可從天生氣質與生理發展等兩大面向觀察孩子是否有ADHD傾向,舉例來說,孩子表現出急躁、坐不住且無法等待的特質,同時又合併有語言構音、動作或認知能力發展遲緩,就應多加留意。

  根據診斷準則,若要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需符合以下3項要素:

1.孩子12歲以前有專注力不足、過動、衝動等症狀。

2.症狀出現於兩種以上不同場域,如:家裡、學校。

3.注意力不足或過動、衝動狀態已影響到生活、課業或人際互動。

  因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無法透過抽血、X光等檢查來確診,臨床上,除了觀察孩子有無發展異常,也會輔以評估量表,以及「電腦化持續性注意力測驗(CPT)」等方式進一步檢查與確診。

老師的觀察也是判斷關鍵

  張通銘醫師補充,專業的檢查固然重要,但半小時左右的看診時間,其實難以看到孩童行為的全貌,因此,在診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平時的觀察更是一大關鍵,其中,又以老師最能夠客觀比較同齡孩子的狀況,對於每個孩子的學習表現也有一定程度了解,若家長不確定孩子發展是否落後,不妨先與老師諮詢、討論。

Q2.可針對ADHD成因進行產前篩檢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盛行率約為7~8%,這類神經發展疾病大多都是由基因與環境交互而成,像是早產、低出生低體重、接觸到重金屬或有機磷等環境毒素,皆可能扮演後天環境影響的角色。

  另外,有些染色體疾病也有高度機率合併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張通銘醫師舉例,若寶寶出生時檢測出罹患「X染色體脆折症」,則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機率高達90%,其他像是結節硬化症、狄喬治氏症候群等罕見疾病,也可能提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機率。

  可以確定的是,目前仍無法透過產前基因檢測,完全排除胎兒罹患ADHD的風險。

 

Q3.如何治療與陪伴?

  學齡前的ADHD治療,多採行為訓練為主,倘若行為訓練效果不彰,學齡後才會考慮加入藥物治療。行為訓練主要為「增強物訓練」,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目標,如:在時間內完成作業加一點、回家幫忙做家事加一點,累積一定的點數後,即可兌換禮物,或享有專屬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行為訓練的核心,在於「正向回饋」,當孩子感覺到他因某項行為得到認同、成就感,就有動力做得更好,進而培養責任感與主動性。

  除了專注力不足與過動、衝動的核心問題,ADHD孩童還可能出現許多非核心問題,例如:焦慮、對立反抗行為、過敏等,相對會較執著且缺乏安全感。張通銘醫師提到,「爸媽在照護過程中,從小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非常重要,親子之間有穩定連結,即便爸媽有時提醒的音量較大,孩子也知道爸媽是為自己好,而非故意責難。」

  另一方面,最好能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教養」,若爸媽認為孩子講不聽就一味順從,可能使孩子到學校後,更容易與其他人發生衝突。溫和而堅定的教養原則是親子間互相尊重的基礎,讓孩子清楚理解到:「如果你有需求,可以好好說,爸媽不會隨意罵你,但也不會因為你的哭鬧而改變曾說好的約定。」

 

Q4.長大後會自然好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當中,約有30%為注意力不足,10%為過動、衝動,混合型約為60%左右,意即90%的個案皆有注意力不足的問題。孩子成長至青少年後,隨著腦部前庭發展成熟,過動與衝動的症狀可能趨緩,但專注力並不會因此得到完全改善,若沒有妥善治療,還會持續至青少年,甚至成年。

  張通銘醫師提醒,注意力不集中所導致的學習困難,到了國小三年級後將越來越嚴重,因三年級之後,課業難度更加複雜,孩子又無法保持專注,造成成績與自信低落,容易衍生出交友困難、師生衝突與多種情緒問題。這樣的情況延伸到成年,甚至對於就業、婚姻及對下一代的教養皆有負面影響。

  因此,別認為ADHD「長大就會自然好」而延誤就醫時機,反而錯過了評估與治療的黃金期。

注意力不足也可能出現癲癇症狀

  依目前的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男女比大約為4:1,女童相對較少,張通銘醫師表示,因注意力不足症狀與癲癇所引發的「失神」症狀有些類似,若女童出現疑似注意力不足症狀,則強烈建議加做「腦波檢查」以確認是否有癲癇可能性,也關係到後續該服用抗癲癇或ADHD的治療藥物。

延伸閱讀

過動症的孩子應動個不停?其實看起來安靜卻恍神的孩子,也可能符合診斷,比起治療,更需要父母的愛與關懷

孩子是過動症還是注意力缺失?心理師:重要的是後續治療,非定義孩子!

家長不願正視的過動症,其實治療時間平均只要4~6個月,不治療將影響終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