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有妊娠高血壓要小心,務必定期服用藥物,慎防病況升級為子癇前症,嚴重時將影響母胎健康

有妊娠高血壓要小心,務必定期服用藥物,慎防病況升級為子癇前症,嚴重時將影響母胎健康

懷孕才有血壓高的狀況,的確必須提高警覺,因為若未控制好,病況可能一路朝嚴重程度前進,從子癇前症到子癇症,母胎健康都將陷入令人憂心的狀態!提醒孕媽咪,如果需要以藥物控制血壓的話,請務必配合醫囑,定期服用藥物,與其擔心藥物可能影響胎兒,更要擔心病況萬一嚴重的話,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文章目錄

孕婦血壓|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

懷孕20週之後,才有高血壓的狀況,稱為「妊娠高血壓」,木生婦幼診所陳德嫻醫師指出,根據統計,初產婦發生率約6~17%;經產婦則為 2~4%。

隨著嚴重度不同,疾病可從妊娠高血壓、一路進展到子癇前症、子癇症,值得注意的是,孕期中的高血壓是造成孕婦及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的孕產婦死亡率,約有10~15%是妊娠高血壓引起的子癇前症」。

病況從高血壓開始進展

陳德嫻醫師表示,懷孕之前即有高血壓,稱為「慢性高血壓」,20週之後,才有高血壓為「妊娠高血壓」。

確認方式為:採相隔4小時以上的兩次測量,收縮壓大於140mmHg/舒張壓大於90mmHg。若收縮壓大於160mmHg/舒張壓大於110mmHg,屬於較為嚴重的情形,往往需要藥物治療。

她補充,如果妊娠高血壓伴隨蛋白尿、器官功能障礙(血小板、肝腎功能指數異常),並伴隨上腹疼痛、肺水腫、頭痛、視力模糊,就進展為「子癇前症」。

而子癇前症患者出現全身性痙攣時,則是有如殺手級別的「子癇症」。陳德嫻醫師說,「約有10~50%的妊娠高血壓在1至5週內進展為子癇前症,若再控制不佳,就可能成為子癇症」。

妊娠高血壓8大高危險群

由於妊娠高血壓的成因至今未明,若孕媽咪被要求服藥控制血壓,請確實遵照醫囑,避免讓病況升級為「子癇前症」。

陳德嫻醫師表示,「原本在診所產檢的孕媽咪,有可能因為血壓狀況控制不佳而被轉診到大醫院,因應萬一病況惡化,可即時得到適切的醫療照護」。她指出,以下8大族群為子癇前症高危險群:

  1.前一胎生育曾罹患過子癇前症。 

  2.懷孕前就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血液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抗磷脂抗體症候群等)。   

  3.年齡偏高(超過34歲)。

  4.孕前體重過重或肥胖(BMI高於30)。

  5.懷多胞胎。

  6.接受人工生殖技術輔助懷孕。

  7.家族有子癇前症的孕婦。

  8.懷第一胎或與新伴侶所懷的第一胎。

陳德嫻醫師補充,「接受人工生殖技術輔助懷孕之所以名列高危險群,主要是這群人多因為高齡而有不孕的問題,本身的年齡即是高危險因子。

若不是接受單一胚胎植入,容易懷多胞胎的狀況,又提升了風險等級」。

她表示,若孕媽咪疑似有子癇前症,「需要住院接受詳細檢查,包括全套的血液檢查,其中的肝腎功能指數則視病人的狀況,決定檢查的頻率」。

 
孕婦血壓|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

子癇前症可能發生症狀

當妊娠高血壓升級為子癇前症時,陳德嫻醫師表示,孕媽咪可能出現的症狀如下:

  1.腦神經中樞故障,如:頭疼、視力模糊、意識不清。

  2.肝臟腫大破裂。

  3.心肺積水。

  4.腦水腫。

  5.中風。

  6.凝血機能不良,會導致各個器官出血,甚至產後大出血。她指出,血液及凝血因子方面的病變,甚至會出現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還會對身體其他重要器官造成重大影響而產生病變,如合併「HELLP症候群」,包括溶血(hemolysis, H)、肝臟酵素升高(elevated liver test, EL)和血小板數目下降(low platelet count, LP)等3種現象。

  7.最劇烈的症狀為抽搐,一旦發生,若沒來得及急救,造成的後遺症很大,且容易導致母胎生命陷入危險之境。

她補充,嚴重的子癇前症,不僅影響母體健康,胎兒健康亦大受影響,因胎盤血流狀況不佳,會造成胎兒生長遲滯(與相同懷孕週數的胎兒體重分布比較,落在體重分布生長曲線族群的10%)、羊水過少、早產或胎死腹中,還有胎盤早期剝離的風險。

「由於胎盤著床狀況不好,未能與子宮建立很好的通道(血管),使得胎盤功能不佳,本來就是妊娠高血壓的特點,因此,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比例便會增高」。

為避免憾事發生,陳德嫻醫師表示,孕媽咪若有嚴重的子癇前症,「必須住院,以藥物控制病情,除了給予降血壓藥物,還有依照病情給予硫酸鎂以預防痙攣的發生,但血中鎂濃度必須維持一定治療水平,避免太低無效,太高又怕產生副作用。

所以,經常抽血以測鎂離子濃度,以及注意孕婦深部肌腱反射,呼吸速率及排尿量,亦可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必要時,還需要接受輸血」。

 
透過早期子癇前症風險評估了解自身的風險

陳德嫻醫師指出,子癇前症發生的時間多在第三孕期(自妊娠29週起),但如果在28週前發生,時間愈早,對母胎的影響愈大,尤其是24週發生的話,就是重度的子癇前症,往往必須終止妊娠。

若在24~36週發生,則要定期評估胎兒健康與母體安全風險,進而評估在最適當的時間生產。

她解釋,由於血管收縮的影響,讓營養無法順利透過血管運輸到胎盤,導致胎兒在子宮內所獲得的營養不足,營養不足造成胎兒成長狀況不佳,出生體重也會偏低。

孕媽咪發生血壓上升的時間愈早,對胎兒的影響也就愈嚴重。

為了預防妊娠高血壓惡化,她表示,「針對高風險群,可在16週前服用阿斯匹靈,吃到約34~36週止;也可考慮於11~13+6週(可與「初唐母血篩檢+胎兒頸部透明帶」一起進行),接受子癇前症篩檢」。

常用篩檢模式與預防治療

陳德嫻醫師表示,「國內採用的子癇前症篩檢模式大多師法英國,包括:以超音波測量子宮動脈血流、抽血檢測血清生化值(胎盤生長激素,PIGF;妊娠相關血漿蛋白,PAPP-A),以及與母親的年齡、體重與相關病史,進行綜合評估。

當風險值高於1/200時,於16週前開始服用阿斯匹靈,根據研究顯示,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可有效降低子宮動脈的血流動脈係數;早期使用阿斯匹靈可有效降低早期子癇前症的發生率與胎兒死亡率」。

她指出,目前此項檢查屬於自費項目,但根據她於門診中所觀察,「約有7、8成的孕媽咪主動要求接受篩檢」,或許是衛教宣導見效,畢竟高風險群中有一項為「懷第一胎或與新伴侶所懷的第一胎」,其實「人人有機會」的風險不言可喻。

陳德嫻醫師提醒,「若能早期篩檢出為高風險群,及早服藥,並自中期開始以每週一次的產檢頻率追蹤胎心音,密切注意尿糖、尿蛋白與觀察血壓變化,有助將早發型子癇前症的發生率降到最低」。

她補充,其他孕婦也可考慮也可在妊娠中後期進行子癇前症篩檢,以抽血測量sFlt-1/PlGF 比值來預測4週內發生子癇前症的機率。

子癇前症問題源自胎盤

  雖然妊娠高血壓的原因不明,但子癇前症的問題根源卻可從胎盤一窺究竟。陳德嫻醫師解釋,胎盤在著床時出現異常變化,讓連接子宮與胎盤的血管出現問題,因而無法順利供應足夠的血流量給胎兒。當血流量愈是不足,心臟愈要加壓運作,才能讓血流量供給胎兒。

  只是這麼一加壓,就讓血管承受巨大的壓力,於是出現高血壓現象。同時,使胎盤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影響胎兒養分和氧氣供給,造成胎兒在子宮內生長遲滯。

 
孕婦血壓|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

唯一有效治療方式:終止妊娠

陳德嫻醫師表示,「無論是子癇前症或子癇症,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讓胎兒娩出以終止妊娠」。主要是讓致病的根源(胎盤)離開母體,才能停止子癇前症的各種病理變化。

至於終止妊娠的時機,「依病情的嚴重程度與胎兒的健康狀況與成熟度而定」。評估方式藉由超音波掌握胎兒活動狀況,並測量臍帶血流阻力與子宮動脈血流阻力,「若阻力變高的話,就要考慮提早出生,以避免胎死腹中」。

而生產方式則視孕媽咪狀況而定,陳德嫻醫師指出,「若孕媽咪狀況不好,血壓一路飆高且藥物無法控制,必須立即生產,才能將血壓降下來。

如果是輕度的子癇前症,控制狀況也不錯,可等到足月以自然產方式分娩;若為中度或嚴重,滿34週時因胎兒已趨成熟,即可考慮隨時進行生產,若出現緊急狀況,多採剖腹方式生產」。

陳德嫻醫師提醒,有子癇前症的孕媽咪,為確保自身與胎兒健康,務必慎選生產醫院,最好是同時具有成人加護病房、新生兒加護病房,以適時提供必要的照護,讓產婦的狀況不再惡化,也使寶寶能有更佳的預後狀況」。

她強調,有妊娠高血壓的產婦在產後24~48小時仍需嚴密預防痙攣發作或其他高血壓合併症的發生。給予抗高血壓藥物時,會考量產後與哺乳的適用性,並依病情調整劑量。

而這群人日後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機會罹患高血壓,建議產後仍要定期追蹤血壓,以降低未來發病的風險。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孕媽咪必看!2大高危險妊娠飲食建議
「子癇前症」為孕婦死因前三名!高齡、高血壓、肥胖都可能是高危險群
懷孕前即有慢性高血壓或低血壓.孕期要小心併發症,照護方法注意這幾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