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生產> 懷孕後期怎麼知道要生了?婦產科醫師解析落紅、破水、陣痛3徵兆

懷孕後期怎麼知道要生了?婦產科醫師解析落紅、破水、陣痛3徵兆

懷孕後期怎麼知道要生了?準媽媽臨近預產期,最擔心的就是:「什麼時候該去醫院待產?」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吳文毅醫師提醒,可以觀察3個明確的產兆:破水、落紅、規律陣痛,並提早準備好待產包,才能更安心迎接寶寶的到來。

文章目錄

一般來說,懷孕滿38周後稱為足月生產,這時候產兆的發生都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在35周前出現產兆的話就需要進行安胎,而35~37周,因為胎兒各器官大致上都已經發育成熟,一旦出現產兆,順其自然生產也可以接受。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吳文毅醫師就跟我們分享3大產兆 ,一起來看看 ! 

生產前幾天有哪些徵兆?3大產兆要注意

產兆|破水|落紅|宮縮

許多準媽媽在臨近預產期時,總是既期待又緊張,擔心錯過真正要生的時機。其實,身體會透過一些明顯訊號提醒你「寶寶快要來了」。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破水、落紅以及規律陣痛這3大產兆,準媽媽只要多加留意,就能及時判斷是否要前往醫院待產。

懷孕產兆1:落紅

落紅是呈淡紅色或暗紅色的濃稠黏液。

出現落紅主要的原因為進入生產過程前,子宮收縮造成子宮頸軟化,並產生擴張與變薄的生理現象,而在子宮頸擴張變薄的過程中,容易造成微血管破裂,加上子宮頸在生產前,本為一密合的管狀構造並內含黏液,當與血液混合黏液並從陰道流出,便形成所謂的落紅。

吳文毅醫師表示,臨床上初產婦落紅約1周後,才會真正進入產程,只要陰道出血現象符合落紅的特徵,便不需過於緊張;經產婦變數較多,若出現落紅則需儘速到醫療院所做檢查,透過內診可評估子宮頸擴張程度與胎頭下降的情況。落紅出現於37周後是正常的,可安心待產,但如果於35周前出現落紅現象,無論是初產婦或是經產婦,都需要至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延伸閱讀:【三總婦幼天地】宮縮開始,就表示快生了嗎?一次搞懂三大產兆,掌握到院待產時機

懷孕產兆2:破水

寶寶生長在子宮腔並被包覆於羊膜之中,吳文毅醫師說到,羊膜是一層半透明就像保鮮膜一樣的薄膜,而羊水其實就是胎兒的尿液。

造成羊水破裂的原因是羊膜受到子宮收縮的擠壓,一旦破水容易與陰道分泌物和尿失禁混淆,因為懷孕期陰道分泌增加為正常現象,而造成尿失禁最主要的原因為子宮壓迫膀胱以及黃體素的分泌使得肌肉放鬆所造成。

因懷孕而產生尿失禁的狀況多為應力性尿失禁,典型現象為尿失禁容易出現於大笑、咳嗽、打噴嚏、搬提重物等造成腹壓上升的行為,因此可做為與破水分辨的依據之一。另外,因羊水是胎兒的尿液,所以會有透明液體像水一般不斷流出的感覺。

若是孕媽咪有破水的疑慮,無論周數、初產婦或是經產婦,都需立即前往醫療院所做檢查,透過酸鹼試紙測試,可區分出是呈微酸性的陰道分泌物,還是呈弱鹼性的羊水。若是在35周前破水可考慮安胎,35周後則須住院待產,另外坊間對於足月破水需於24小時內生產是錯誤的迷思,只要沒有發燒或白血球升高等感染跡象就可以繼續待產。

低位破水

破裂點靠近子宮頸與胎頭受壓處,裂口通常較大,羊水會明顯、大量流出,像是水龍頭打開般,孕婦容易立即察覺。因羊水快速流失,胎兒缺乏保護緩衝,且有臍帶脫垂或感染風險,因此屬於緊急狀況,需要立即就醫處理。

高位破水

破裂點位於子宮上方或側邊,裂口較小,羊水常以滴漏或濕濕的分泌物形式出現,容易被誤以為是分泌物或漏尿,不易察覺。雖然流量較少,但因為裂口持續存在,仍有感染風險,因此若懷疑高位破水,也應儘早就醫檢查。

分類 破裂位置 流量表現 是否易察覺 緊急程度
低位破水 子宮頸附近,靠近胎頭受壓位置 大量、持續性羊水流出 容易立即察覺 高,需緊急就醫
高位破水 子宮上方或側邊,小裂口 少量、間歇性滴漏 容易誤認為分泌物 中高,需盡快就醫

懷孕產兆3:陣痛

陣痛,為生產必經之路。

一般生育年齡女性的子宮大小,大約只有成人一個拳頭大,而子宮本身就具有收縮的機制,但懷孕後因為胎兒的成長,子宮會逐漸變大,子宮收縮的感覺也變得更加明顯;而臨床上造成孕媽咪下腹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腸胃發炎、膽囊結石、尿路感染等,因此下腹疼痛不一定是子宮收縮所造成。

真性陣痛

真性陣痛的特徵則為:1.陣痛頻率會愈來愈密集。2.強度愈來愈強。3.疼痛感持續愈來愈長。因此,吳文毅醫師建議,當發生以上特徵的陣痛感,要懂得做時間的記錄,若是陣痛的頻率間隔愈來愈長並獲得緩解,多休息即可;但若是隨時間陣痛的感受愈來愈明顯、強度愈來愈強,且間隔愈來愈短,疼痛的感覺無法消除,初產婦陣痛感約15~20分鐘一次,這時到醫療院所都還來得及,但經產婦變數較多,若有規則性陣痛,建議可至醫療院所做內診檢查。

子宮早期收縮

若懷孕35周前出現無法透過休息來緩解不適的規則性子宮收縮,稱為「子宮早期收縮」,因為隨時可能會進入產程,需進行安胎;若發生於35周後,則視為產兆,必須做待產的準備。吳文毅醫師表示,疼痛感因人而異,透過胎兒監測器,才能了解子宮收縮的情況、頻率與強度,且疼痛感不僅會出現在下腹部,還會延伸到尾椎和背部,也因為子宮收縮強度愈來愈強、頻率愈來愈密集,就會將子宮頸撐開,可能會伴隨出現落紅的現象。

懷孕後期,哪些症狀代表真的快生?醫師提醒容易誤判狀況

產兆|破水|落紅|宮縮

準媽媽在接近預產期時,常常因為身體變化而感到緊張,像是出現假性陣痛或腹部下墜感,就容易誤以為是要生了。亞東紀念醫院婦產科醫師提醒,這些徵兆雖然常見,但並不一定代表進入產程,若太早跑去醫院,可能會被請回家;但若忽略了真正的產兆,又可能錯過時機。因此,學會分辨哪些症狀才是「真的快生」,對準媽媽來說非常重要。

假性陣痛

如果不是進入產程,單純子宮收縮造成的陣痛感,稱之為假性陣痛,吳文毅醫師補充說,假性陣痛大約在懷孕32周後就會出現,所以建議孕媽咪要多休息、不要太勞累或是搬抬重物等,否則容易造成子宮收縮的行為。

單純的子宮收縮,只要孕媽咪坐下或躺下休息,陣痛感都能得到緩解,也不會合併出血現象,其不適感並不會延伸到背部或是尾椎。

分類 發生時機 疼痛頻率 疼痛部位 處理方式
假性陣痛 懷孕中後期皆可出現,常在孕晚期更明顯 不規則,持續時間長短不一,間隔不固定 多位於下腹部或鼠蹊部,常呈壓迫感或悶痛 改變姿勢、休息或熱敷後可緩解
真性陣痛 多發生於臨近分娩或進入產程時 規律出現,間隔時間逐漸縮短,強度漸增 由腰背部放射至下腹及骨盆,疼痛漸強烈 無法透過休息緩解,需盡快就醫待產

延伸閱讀:真假陣痛傻傻分不清楚?醫師形容:假陣痛像經痛

腹部下墜感

在懷孕後期,特別是接近預產期時,許多孕婦會感覺「肚子往下掉」或有明顯「下墜感」,這是因為胎兒的胎頭逐漸下降並進入骨盆腔,壓迫膀胱、直腸與骨盆底,導致下腹或骨盆區沉重感。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胎頭下降,是產程可能接近的自然生理現象,但不代表立即要分娩。通常當胎頭下降後,可能還需要數天到數週才會進入真正的產程。

產兆出現因人而異,出現以下症狀請盡快就醫!

產兆|破水|落紅|宮縮

每位準媽媽的生產徵兆都不盡相同,有些人會先出現陣痛,有些人則是破水或落紅。不論順序如何,只要觀察到這些明顯症狀,就表示可能進入產程,建議立即前往醫院待產,以保障媽媽與寶寶的安全。接下來,帶你一起了解 初次生產的媽媽與經產婦在產兆上的差異。

初產婦常見產兆

  • 落紅:初產婦較常見落紅,出現咖啡色、淡紅色分泌物,常在一週內進入產程。

  • 規律陣痛:3~5分鐘一次,每次30~90秒,持續一小時以上就需就醫。

  • 破水:大量透明液體自陰道流出,需盡快就醫。

經產婦常見產兆

  • 落紅:經產婦較少見到落紅現象,但仍需留意。

  • 規律陣痛:只要出現規則陣痛(如10分鐘之內一次),就需提早就醫(進展較快)。

  • 破水:症狀同初產婦,需立即就醫。

  • 強烈便意感:合併規律宮縮,強烈便意需立刻就醫。

延伸閱讀:懷孕後期必知五件事! 產檢、體重管理、生產計畫、待產包、產兆應變!

預產期將近,沒有產兆怎麼辦?建議等到41周再考慮催生

對於這一點,吳文毅醫師就說,目前醫學上還不了解啟動產兆的機轉為何,臨床上只能得知懷孕約37~38周會自動開啟,甚至是到40周出現產兆也是正常的現象。

若是過了預產期,一般正常情況下,可以等到41周再考慮催生,這中間需評估孕媽咪和胎兒的情況,如胎兒過大、胎兒心跳不穩定,或是孕媽咪罹患妊娠毒血症、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子顛癇前症等,就可能會提早進行催生。

一般催生是從靜脈注射或是陰道塞藥,但藥物作用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反應,若是孕媽咪對催生藥物沒有反應則稱為「催生失敗」,一般催生3天若還是無法生產,則可考慮剖腹生產。

當產兆出現有哪些情況要注意?醫師提醒3件事

產兆|破水|落紅|宮縮

1.提高警覺將風險降到最低

產兆、待產到胎兒產出的過程少於3個小時就稱為急產。

在醫學上對急產的定義則為:初產婦,子宮頸擴張速度每小時大於5公分;經產婦,子宮頸擴張速度每小時大於10公分。吳文毅醫師表示,臨床上急產的機率並不高,但10個急產的產婦有9個為經產婦,也就是初產婦急產的機率相對較低。對部分產婦來說,產兆可能不容易分辨,通常個性較不拘小節、粗神經或是對疼痛感較能夠忍耐的產婦來說,就很有可能發生在產程進行中,卻不自知而發生寶寶生在家裡或是救護車上的情況,加上產程快慢和變化差異非常大,因此吳醫師再度強調,經產婦或是有急產經驗者,一旦有了產兆就要馬上到醫院檢查。

2.經產婦,容易發生急產現象

曾經有自然產經驗的女性,因為子宮頸已有被撐開,或是鬆弛的可能,再次撐開相對較為容易,因此生愈多胎且生產愈密集的經產婦,發生急產的機率自然愈高。

另外,除了產婦本身的條件以外,胎兒的體型也可能造成產婦急產的現象,比如,胎兒體型較小而產婦體型較高大或是骨盆腔較大,也可能會有生太快的急產狀況。急產除了可能導致寶寶在醫療資源不足,或甚至在無醫療資源的場所誕生造成危險之外,也容易因胎兒娩出過快,而造成產道神經、肌肉受傷。

預防急產最好的方式是,當任一個產兆出現,立即到醫療院所檢查,也建議生產的醫院不要離住家太遠,最好車程能夠掌握在半小時內為佳。

3.預產期前1-2個月備好待產包

準備待產包時應包括產婦、寶寶、證件與個人用品,最建議於懷孕32-36週間陸續準備完整,以免臨時手忙腳亂。

  • 重要證件:

    • 孕婦手冊、健保卡、夫妻雙方身分證、現金或提款卡

  • 媽媽用品:

    • 產褥墊、衛生棉(產後用)、免洗內褲、防溢乳墊、束腹帶(剖腹產需)、看護墊

    • 哺乳內衣、乳頭保護液或羊脂膏、乳房冷敷墊

    • 毛巾、浴巾、洗髮沐浴用品、牙刷牙膏、拖鞋

    • 產婦外出衣物、個人保養品、梳子、髮圈

  • 寶寶用品:

    • 紗布衣、棉質帽子、手套、襪子、包巾、寶寶外出衣物

    • 奶瓶、配方奶(母乳寶寶看個人需要)、濕紙巾、尿布

  • 其他建議:

    • 保溫杯、環保餐具、充電線、行動電源、口罩

    • 產婦如需配眼鏡/個人藥品、陪產者日常用品

常用的、急需的物品放待產包最上層。事前規畫好清單、定期檢查補充,能讓待產更安心。

產兆出現FAQ

Q1:出現假性陣痛該怎麼辦?

不規則,疼痛感不強烈就是假性陣痛,只要休息或是走動就會減輕。

Q2:產兆的先後順序?

沒有固定的順序,有時會同時發生,或依序發生。

Q3:哪些產兆情況: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是胎動減少!12小時內胎動少於4次,應立即就醫;另外,陰道大量出血,一旦 1小時內浸濕一塊衛生棉,應立即就醫。

Q4:產兆來臨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先保持冷靜,記錄陣痛時間和間隔;並再次確認待產包,並通知家人或朋友。

最後放鬆心情,準備迎接寶寶的到來。

Q5:加速產兆有什麼方法?

  • 規律運動,如散步、瑜珈球運動,有助於胎頭下降及子宮頸成熟。

  • 部分醫師建議可增加富含前列腺素的飲食,如鳳梨、紅肉、蛋黃。

  • 保持良好心情與適度活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非所有自行流傳方法(如偏方食物、密集爬樓梯)均有效且安全,在嘗試前應事先諮詢醫師。

Q6:剖腹產日子還沒到,卻提早出現產兆怎麼辦?

如果剖腹產的預定手術日還沒到,卻提前出現產兆(如規則陣痛、落紅或破水),應立即前往醫院,讓醫師進行專業評估,通常會啟動緊急剖腹產處理,以確保母胎安全。提早產兆有臍帶脫垂、胎兒窘迫(缺氧等緊急情形)風險,需快速處理。

破水時避免走動,防感染並減少臍帶脫垂風險。請冷靜聯絡家屬安排陪同及交通,若有突發嚴重不適應即呼叫急救,並且記得攜帶孕婦手冊、健保卡等相關證件。

提前產兆屬於產科緊急情形,千萬不可有任何遲疑或自行在家觀察。最重要的是以最快速度到醫院,由專業醫療團隊處理,確保安全。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自然產、剖腹產怎麼選?定義、優缺點、適合對象一點就通!
「落紅」是要生了嗎?談預產期前出血的3大狀況,何時必須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