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孩子為何會「構音異常」?如何治療與改善?

孩子為何會「構音異常」?如何治療與改善?

臭乳呆、口齒不清等說話不太清楚的狀況,其實都常被歸類在「構音異常」的範圍。不少大人覺得這只是寶寶在牙牙學語,大一點就會好;但其實並不一定,必要時還是得儘快協助寶寶語言的學習與矯正較佳。

文章目錄

不少家長在第一次聽到「構音」這個名詞時,總是會面露疑惑。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王珮怡說明,「當空氣由肺部出來,通過聲帶振動後,再經過唇、舌、牙齒、上顎、咽喉等部位的修正、摩擦或阻斷,而發出的語音」。

日常生活的口說語言,構音就是這一串動作;整體來說,如果構音位置或方法錯誤,我們就難以清楚發出某些語音,自然影響到構音的準確性。

構音異常|構音發展|臭乳呆原因

何謂構音異常?

至於「構音異常」,王珮怡治療師解釋,「當相關器官在上述過程中,有構音位置的錯誤,亦或氣流方向、壓力或速度不準確,甚至整個構音動作的不協調,導致語音發生省略或不精確的現象」,一般俗稱的「臭乳呆」、「大舌頭」等,就屬於此。

常見的構音音韻異常

不同階段的嬰幼兒,將陸續學會發出許多的語音。

兩歲:應學會所有母音和音調。

三歲前:能發出ㄅ、ㄆ、ㄇ、ㄉ、ㄊ、ㄋ、ㄍ、ㄎ。

三至四歲:能發出ㄐ、ㄑ、ㄗ、ㄘ。

四至五歲:能發出ㄒ、ㄙ、ㄓ、ㄔ、ㄕ。

如果上述的語音無法清晰且準確地發聲,就是明顯的構音異常。王珮怡治療師舉例,常見的如「阿公」說成「阿東」、「姑姑」說成「嘟嘟」、「兔子」說成「褲子」等等。

構音異常的發生時機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何時或是否會發生構音異常這件事,感到特別的困惑,部分者更在寶寶牙牙學語期,就非常緊張地開始關注,甚至還在意能否清楚發出捲舌音的問題。對此,王珮怡治療師表示,「小朋友最初學講話時,其實常會發生構音不清楚的狀況」,主要起因於兩種情形:

1.相關的構音器官不完全成熟。

2.不懂得靈活控制自身的構音器官。

畢竟語言是需要時間的學習過程,通常孩子需要到四歲以上,才能比較熟悉發音和表達(但也尚未完全熟練)。另外,從專業語言治療師的角度來討論「構音是否沒問題」,希望達到的是「聽得懂、可理解」的清晰程度。

換句話說為「具溝通效度」,當孩子說的話能夠讓大人聽明白,一般來說不會有大問題;而非需要強求捲舌音標準的正音班,更何況捲舌音必須等孩子滿六歲後,才會逐漸發展出來。 

造成構音的障礙因素

王珮怡治療師表示,臨床上談到導致構音障礙的可能性,其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特定原因。以目前的相關研究,加上個體差異,通常醫師和語言治療師會先透過檢查,確認孩子是否有家族病史、結構方面等問題:如果有上述問題,則可能是「器質性」構音異常;如果都沒有,就可能是「功能性」構音異常。

因素1:功能性構音異常

她說明,「從醫學角度來看,指的是孩子沒有任何器官上的障礙,但發音卻不清晰」的狀況;而導致功能性異常的可能原因如下。

環境

在嬰幼兒生長環境中可能碰到的任何情形,都可能會影響其構音的學習狀態,如父母教育程度、社經地位、生活中缺乏語言或聲音刺激等。此類孩子可能會碰到語音較不標準的學習對象(如外籍配偶),或是沒有從生活中吸收、累積到足夠的語言資訊。

智力

縱使器官構造沒問題,但如果嬰幼兒有疑似智能不足的情形,勢必限制學習能力的發展,甚至在吸收與理解內容、意識和判斷錯誤與否等都會造成影響,進而可能提高構音異常的機率。

心理

學齡前的嬰幼兒正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這段期間遭受到心理、情緒等方面的挫折,或許會對說話較沒自信,也可能造成構音異常。

飲食

有些父母擔心幼兒的牙齒不夠堅硬,而總是餵食流質、偏軟爛的食物,長期下來,不但沒有讓孩子獲得好的咀嚼能力,甚至咬合不佳、整個嘴巴周邊的肌肉都無法好好施力,自然影響語音的學習,這唯有改變飲食習慣才能改善。

因素2:器質性構音異常

如果嬰幼兒因為生理症狀(器官、聽力等)而影響到構音的發展,通常會被歸類在「器質性」的構音異常。

口腔器官異常

如舌繫帶太短、唇顎裂、顏面神經麻痺等,都可能會影響。以家長最關心的舌繫帶為例,少數的孩子確實因此而限制舌頭動作,影響發音,所以需進行小手術,但手術後仍需接受語言治療的矯正,才能學習到正確語音。

不過事實上,絕大多數孩子不需要剪舌繫帶。如果家長擔心,建議可採用簡易法測試,即「孩子的舌頭可伸長至牙齒外,且可到上下嘴唇之間」,代表舌繫帶長度在正常範圍內,不需要特別去剪。

聽力問題

舉凡中耳炎、聽障、聽覺回饋(自己所製造出聲音被自己聽到的感覺,有助自我檢查發聲正確性)等都屬於這方面。

當孩子的聽力有問題,可能沒辦法辨別相似語音、察覺錯誤、聆聽而模仿等,自然會影響語言學習與發展。

王珮怡治療師表示,雖然新生兒會做基本聽力篩檢,但就算結果正常,仍不能完全排除所有狀況(有些聽力問題要等大一點才會顯現,有時感冒亦會造成中耳炎,若未處理可能會影響聽力)。

因此,建議家長平日多觀察,如有疑惑即就診(耳鼻喉科),經醫師針對構造等檢查;若判定有需要,會再轉介去做更精密的聽力篩檢,以幫助確認是否有聽力問題,方能決定後續的治療方式。

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的嬰幼兒,可能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趨於成熟的速度緩慢,甚至落後自身年齡應符合的發展狀態,通常會從器官功能、動作平衡、語言溝通、認知學習……等來看。

如果孩子有發展緩慢的狀況,將可能影響到孩子在構音等語言相關的學習。除了平日的觀察,並參照《兒童健康手冊》的建議評核項目,都能幫助家長及早發現問題,以便及早就醫檢查。

疾病性

這裡主要是指某些遺傳性的疾病如顱顏咬合異常、感覺異常等等,可能會導致嬰幼兒發生構音異常。

肌肉神經異常或功能異常

構音的表達,需要聲帶、牙齒、嘴唇、舌頭、咽喉、上顎等,及相關部位肌肉、神經的配合,才能夠清晰。因此,當運作這些地方的神經受損,就會無法控制特定肌肉,進而促使無法發出某些聲音,導致構音異常的結果。

多觀察.掌握治療黃金期

現代的家長都很有警覺性,例如曾有家長主動帶著兩歲多孩子就診,只因他說話不太清楚。對此王珮怡治療師表示,「在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歷程中,往往會發生構音不清楚的狀況」,因為孩子正在學習中,常會選擇對自己較輕鬆的音來發聲;事實上,大多數的孩子,會隨著構音器官的成熟,語音會逐漸變得清晰。

此類狀況被稱做「發展性構音音韻異常」,常常發生在三歲半以前的孩子身上。故二到三歲的孩子若有構音的問題,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若真的感到憂心,可帶孩子到醫院接受語言治療師的評估。

4~6歲是最佳時間

王珮怡治療師說明,當碰到家長帶著兩、三歲左右的孩子就診時,通常不會直接進行語言治療,主因是此階段幼兒通常還沒上學,無法習慣坐著上靜態的課,容易坐不住,處於活力旺盛、很難聆聽指令的狀態,如果外人想強行給予矯正,不但得不到效果,還會讓孩子充滿挫折感。

因此,一般會建議先觀察,等到滿四、五歲後,真的有需要(如說的話無法讓他人聽懂),再帶來進行相關檢查與治療;並且最好在六歲前(學齡前)進行矯正與治療,才不會影響到未來入學後的課業學習與人際關係,且語言狀態在六歲後會比較定型,多少會增加語言治療的困難度與時間,孩子也可能較沒自信。

3方配合.學會控制發音

在構音異常的治療過程中,王珮怡治療師表示,語言治療師、家長和孩子三方面的配合缺一不可。

語言治療師

以馬偕醫院為例,當孩子經由門診轉介到語言治療師後,治療師會先幫孩子做完整的評估,而評估的過程包含聽力檢查,除了確認是否聽得到聲音外,還會檢測孩子對於不同頻率聲音(高頻音、低頻音)的聽力反應,了解是否在某些頻率上有聽力損害,如果有,就可能因而有構音音韻障礙。

當確認孩子聽力損失,會再評估是否有配戴助聽器的需求;等到這項問題解決,才會進一步針對個人狀況,安排量身打造的構音音韻矯正課程。

家長VS.孩子

王珮怡治療師表示,「家長積極度」與「孩子配合度」互有關連,更是影響治療成效的關鍵。

在治療課程中,最初會選擇的「目標音」,通常是比較會引起孩子學習動機的語音;如果在家中,她建議家長可引導孩子從念自己的名字、長輩的稱謂(爸爸媽媽)開始練習,增加其練習的意願。

特別提醒,家長在陪著孩子上課後,回到家中仍要遵照治療師的指導與建議,營造機會,就算每天只有三至五分鐘,也要協助孩子練習。

王珮怡治療師表示,構音的治療至少需要三至六個月,因此唯有持續,孩子才會逐漸熟悉正確的語音,進而學會去控制發音。態度上,耐心、適時鼓勵與糾正(非責備),都能給予孩子較少的壓力、正向的連結,學習的成效會更好。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戴口罩影響學語?醫師建議適時脫下口罩與孩子溝通互動,以免影響孩子語言發展!

孩子好像「大舌頭」?讓語言治療師告訴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捲舌音怎麼教?語言治療師教你5招,讓孩子正確發出捲舌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