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媽媽】丘美珍 為母的藝術,全職媽媽的人生的風景
作家丘美珍在30多歲便登上總編輯之位,原本職涯光鮮順遂,卻在42歲時毅然選擇回歸家庭,成為全職媽媽,專心陪伴三個孩子成長。而多年後,本可以退休的他,又以全新姿態重返職場,這對許多媽媽來說,是十分值得深入了解的經驗。他把心路歷程寫在今年出版的《工作媽媽學會的事》,成為許多女性一翻閱就欲罷不能的好書。
熱愛工作,卻果斷離職
丘美珍非常熱愛工作,書裡描述他懷老三孕期的最後一個月,雜誌進印刷場前一天,連晚餐都沒有時間吃,兩個託家人照顧的女兒想念媽媽,不斷打電話到辦公室,哭著問他什麼時候回家。一直到晚上十點,他才在住所巷口買了米粉湯當晚餐,然後小跑步趕回家。這段描述讓我們看見一位媽媽在育兒與工作之間奔波,也充分理解丘美珍對工作的投入。
工作即便再累,丘美珍都能克服,但卻在老三出生兩年後辭職,因為這時分別七歲、五歲、三歲的孩子,開始有了各自的狀況。這時他沒有多做計算,只直覺認為應該暫時離職,先陪伴孩子解決問題。
陪伴孩子,是丘美珍當時認為最優先該做的事。他提到了在成為母親初期就接觸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發展理論,了解人生可分為八個階段: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每個階段都包含必須完成的心理任務。若能在當階段完成任務,便能成為心理資產;反之,未被滿足的需求會延至下一階段。
丘美珍分享她對發展理論的認識,童年階段的核心是從家人身上建立安全感與信任;進入學齡,孩子開始以學習為核心,重點在於累積成功的學習經驗,建立勤奮的態度。無論大人或小孩,都難以長期承受挫折,因此在低年級階段,協助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

我的人生,不會後悔
原本計畫休息兩年,然而他發現孩子成長階段問題不斷,兩年不夠,再加兩年;也從慢慢有工作邀約,到再也沒有。「後來才意識到,我已經沒有朋友了,就像轉學生離開原來學校後,很少再和舊同學保持密切來往。工作學校跟人生學校是完全不同的生態圈。」丘美珍這樣比喻。他離職當時沒想到自己會離開工作崗位這麼久,足足十二年,也沒想到工作機會就此漸漸消失。
面對這樣的落差,丘美珍後悔嗎?他自信的說:「我的人生態度是不會後悔。我相信當時的我,用了當時的智慧做了最好決定。我對一切經歷抱持著感謝,而非懊悔。」但他坦言也有難以釋懷的片刻,「最難以調適的是外界眼光。社會對全職媽媽常存有輕視。即便像他這樣曾經在職場上位居高階主管的人,一段時間沒工作後,一樣會因為身為全職媽媽而被莫名輕視。」儘管如此,她積極的將面對輕視的沮喪轉化為另一種力量──好奇心,希望理解這些看法從何而來,並不斷充實自己,也透過書寫活化思緒與見解。
實踐幸福,教出「成熟」的孩子
成為母親之後,許多人看待生命的方式都會變得更深入,過去或許不曾想過自己該怎麼擁有幸福的人生,但卻會思考該怎麼教育孩子、養育孩子,讓他有能力追尋幸福。
對於以上的大哉問,丘美珍有著肯定的答案,那是家族治療宗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nginia Satir)的人生智慧。
在四十八歲時,丘美珍認識了家族治療的宗師維琴尼亞•薩提爾的傳人葛茉莉(Maria Gomori),深受啟發,葛茉莉女士當時已經九十六歲,他對人生的定義是:「活出你期望的樣子,善用你的資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肯定並重視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期望的樣子,這要自己去做功課,但幸福絕不是完美,而且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丘美珍積極探索內在,而且是實踐派!「很多人把幸福想得很哲學,但我相信想要幸福就要創造那個經驗,去好好規劃,可以先從規劃『幸福的一天』做起。」她提到科學的見解,大腦會分泌幸福荷爾蒙,第一種是多巴胺,當你接受挑戰,努力後有收穫:第二種是血清素,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得到平靜和療癒;第三種是催產素,在人際之間有正面的連結,享受家人、朋友、寵物的陪伴。建議以此去規劃一天,切切實實去感受幸福。
而談到幸福,一般人也會與「成功」做聯想,很多家長想的也是「如何讓孩子成功」。丘美珍說,比起成功,他更喜歡「成熟」兩個字, 希望孩子能夠透過大人的教養與陪伴,變成一個成熟的人,這是無比珍貴的特質,而成熟的定義是:能照顧好自己,也要照顧好身邊周遭的人,能夠愛人,在待人處事時具有智慧。
當媽媽盡力就好,不要自我譴責
成為母親, 總是不免為孩子牽腸掛肚,往往都在透支自己。丘美珍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三點建議。第一是「盡力就好」, 他提到:「孩子小學階段,我常常在自我譴責,覺得我不是一個好媽媽,也接受別人的譴責,現在回頭來看,真的很心疼那時候的自己,我已經很努力了,所以我想安慰所有的媽媽,盡力就好!」
第二,要建立育兒的團隊,當媽媽之後,你就是家庭的主管,所以要建立團隊,讓自己與他人合作,而非所有事情都由你承擔,有了幫手也可以適當應變,讓生活有餘裕。除了依靠家人,參加健康的社團、親子團都是很好的方法。
第三,找到自己的小確幸。談到這裡,丘美珍笑得很開心,他分享:「我以前情緒很糟的時候,就會去我家附近的漫畫店看一整個晚上的漫畫!有時候會關起我的房門,用YouTube放我喜歡的歌單,然後大聲唱出來,一兩個小時之後,我心情就開朗了。」是媽媽的就會懂,媽媽的小確幸就是這麼樸實。
這是一場充滿笑聲的訪談。丘美珍從職場高峰毅然轉身,用心陪孩子走過成長的重要關卡;面對挑戰,他以理解、學習的力量重振自己,帶著生命厚度與踏實智慧,再披戰袍回到職場。讀她的故事可以讓人相信──當母親,你不必全然犧牲,可以把「母親」與「自己」都活得有重量。不論身在職場或家庭,堅定前進時,別忘了溫柔對待自己,為自己創造幸福。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