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溫柔的革命!從醫者到閱讀推手,吳淑娟醫師推廣「親子共讀」的初心與行動
「親子共讀,是用閱讀建立親密連結。」吳淑娟醫師微笑著說,當父母願意放慢腳步、坐下來和孩子一起翻頁的那一刻,孩子感受到的不只是故事內容,更是那份被看見、被在意的愛。從診間到家庭,她看見許多共讀帶來的轉變:孩子更願意表達、自信心提升,也更懂得傾聽。對她而言,共讀不是教育技巧,而是一種生活習慣——讓文字成為橋樑,讓愛成為語言。

共讀的契機予起點
說起親子閱讀的契機,吳淑娟醫師表示,一切似乎水到渠成,自己雖然本身就喜歡閱讀,但在30歲已經成為兒科醫師後,才開始接觸現在所謂的「繪本」。34歲兒子出生後,很自然的就朗讀自己喜歡的繪本給寶寶聽。民國92年因緣際會下從台北搬到了宜蘭,在當了一年的全職媽媽孩子上幼稚園後,民國93年才再到羅東聖母醫院,繼續兒科醫療服務。
「事實上,親子共讀這個議題,東亞相比歐美來說更難推廣,其實一起和孩子讀繪本這件事,以台灣的傳統教育來說並沒那麼普及,在2004年大眾相對不了解親子共讀的背景下,隨著每日看診的深入了解,也更能發現到城鄉差距所帶來的影響,以都會區家庭來說都不見得都會有共讀這件事,更何況是非都會區的縣市,很多家庭沒有親子互動、固定閱讀的習慣,加上當年圖書資源也相對匱乏,家庭一同閱讀這個活動真的是從0開始推廣。」
從個人到公部門閱讀之路的披荊斬棘
隨著在羅東聖母醫院累積的經驗,更讓吳淑娟醫師發現,對於照顧者來說,培養共讀習慣這件事的盲點,並不是沒有空餘時間、經歷,而是照顧者並不知道該如何著手進行,從選書、閱讀、共讀,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個定海神針來當地一位拓荒者,為這片未知的土地澆上知識的養分。
「一開始是從健兒門診來做推廣,那時候許多人都認為這一計畫難如登天,畢竟面對普遍的疾病衛教,照顧者也並不一定會確實執行、了解,更何況是大家從未聽說過的建立親子閱讀習慣,但兒童發展並不僅是生長曲線、動作發展,它更關乎著心理健康,閱讀能夠建立良好的閱讀能力,促進腦部未來讀寫能力的發展、促進,讓執行功能更上一層樓。」
「相對比較有計畫性實施的階段,是在2007年發現,美國兒科醫師早在1989年,便將醫療人員納入推廣親子共讀的一員,也就是ROR(Reach Out and Read),以共讀做為醫囑,並將其當成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衛教項目,再來以童書當處方推廣給家長,間接幫助孩子促進腦部、心理發展。」
吳淑娟醫師引進、參考ROR(Reach Out and Read)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親子共讀系統,並號召小兒科醫師共同參與,吳淑娟醫師也會在門診送給寶寶一本布書,從統感刺激開始讓親子在家鞏固親子共讀的好習慣。
隨著多年過去,美國兒科醫學會於2014年,將「主動建議家長儘早唸故事書給寶寶聽」納入兒童醫療照護政策之一,吳淑娟醫師協助台灣兒科醫學會於2016年發布聲明稿,《儘早開始唸故事書給寶寶聽》,鼓勵爸爸媽媽從「對話式共讀」開始觀察寶寶的反應。並促成2018年國民健康署將親子共讀納入『母嬰親善2.0』,扎實地將親子共讀一一滲透到各醫療院所,讓閱讀從0開始在孩子的生活中生根發芽。
延伸閱讀:【魚丸醫師的媽媽經】親子共讀、共玩與共學,真的是絕對不虧本的投資!

不同世代的親子共讀障礙
隨著時間的流逝迎來高科技的社會,3C產品、AI產品層出不窮,親子生活的空間似乎不自覺間被壓縮了彼此的真實互動,而現今的社會雖然各式網路資訊發達,圖書資源豐富,但步調快速的社會、數位產品充斥生活的模式下,親子共讀這件事,也面臨了另外一層更艱難的考驗。
「根據研究指出,讓小朋友過早接觸3C類產品如同飲鴆止渴,若在0-~3歲間過多的使用這些產品,不但會影響孩童未來的發展,更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專注力……知名的兒科醫學期刊《JAMA Pediatrics》更曾指出,過早、過久使用電子產品,更會影響大腦白質的發育完整性,影響認知功能。」
「其實不是認為3C產品不好,但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生活經驗等相對不足,接觸過多反而會讓腦部儲備更慢、學習力也會影響,所以,3C用品應該是要等到學齡以後,建立一定程度的知識後,數位學習才可能協助小朋友提升學習力。除非家長陪伴在旁,否則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3C恐無法帶給孩子過多的學習。」
吳淑娟醫師表示,根據台灣幼兒發展資料庫顯示,2歲幼兒已有93%天天接觸3C用品,但是每天有進行親子共讀的家庭僅有18%,此外,若是讓小朋友過早接觸數位產品,強烈的聲光刺激會讓他們進而排斥相對無聊的書本閱讀,屆時再進行親子共讀也會相對困難,因此,儘早開始更能掌握共讀先機。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親子共讀帶來的益處非常多,對於孩子來說不但能促進其腦部發展、思考、專注力,對於家長更是能減緩對於小朋友的焦慮、緊張,孩子發展得好家長的焦慮就能減輕,家庭幸福感就會提升。
吳淑娟醫師笑說,「面對現在物價漲幅持續升高的社會,親子共讀的cp值超級高,既能透過一些圖書免費資源達到親子共讀的效果,又能提升家庭幸福感。」「家長本身一定要喜歡閱讀,才能更享受親子共讀。」
吳淑娟醫師分享,每個大人都有講話的能力,只要會講話就會講故事,講得好聽小朋友就愛聽,只要手上有一本書,就能讓大人講得更有趣,小朋友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更加愛上這個互動,進一步愛上閱讀,爸爸媽媽們還在煩惱和小朋友睡前時光該進行甚麼活動嗎?不妨著手進行親子共讀吧,只要開始進行怎樣都不嫌晚!
延伸閱讀
.親子共讀,為什麼看不出效果?爸媽哪裡做錯了嗎?
.孩子總是讀同一本書!別覺得煩,孩子正透露內心真正的情感與渴望,諮商心理師爸爸:這5招讓共讀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