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親子共讀、共玩與共學,真的是絕對不虧本的投資!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親子共讀、共玩與共學,真的是絕對不虧本的投資!

9月開學囉!家長們應該都鬆了一口氣?但緊接著又得面對另一波緊湊接送作息的生活。其實不管是哪個時期,孩子要的也不多,就只是有被擺在心上的感覺而已。不用24小時全天候討好侍奉,重點在於「共」,在乎的是品質,而不在時間多寡,父母陪伴的點滴都能讓孩子感受在心頭,而成為其茁壯成長的養分,不得不說親子共讀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寓教於樂親子互動,而且是可以從零歲就開始喔!

常常有很多爸爸、媽媽會問:嬰兒還那麼小看得懂、聽得懂嗎?事實上,胎兒在媽媽肚子裡7個多月時,聽覺就在發展了,怎麼會聽不懂呢?當然,要有輸入才會有輸出,新生兒吃飽睡、睡飽吃的階段,很快就有如過眼雲煙,不過,也不是要逼迫自己幫嬰兒「上課」,還是報什麼線上互動課程,其實家長的聲音、表情、嘴型、情感就是和孩子的最佳互動方式,引領他們口說,是探索世界很重要的一環,這不是任何3C產品所能取代,而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外學者都一致建議「2歲以前零三C產品」(不過,和親人互動的視訊不在這個範圍內)。 

親子共讀在於「共」.重陪伴品質

不用限定時間,不用限定講的人一定要是誰,有陪伴互動就很好,共讀的繪本只是一個應用媒介,重陪伴品質、重大聲說,沒有壓力,孩子看個幾頁就爬走或是同一本一直念一直念,都只是成長的正常發展過程。

同一本書陪伴的家長可以發揮創意講出自己的style,而且每次都不一樣,還可以翻轉童話,多有趣啊!(白雪公主硬被我改成王子有學哈姆立克,不然親一下還是陌生人,噎到的蘋果就掉出來了,這我說不下去啊……)。

當然,有人會問:「那我開ipad,youtube有聲光動畫不是更好?甚至現在也有讀故事機……」,只是當孩子被3C吸引住的時候,家長真的在旁邊會導讀陪伴嗎?還是是自己在旁邊滑手機?

2019年有一篇發表在兒科重量級期刊Pediatrics的論文,就在探討運用電子書或印刷書在親子互動上有無差異?研究統計指出,雙親在使用印刷書時,幼兒表現較多和書本相關的字彙互動。酷炫的3C產品固然吸睛,但有溫度的共讀翻閱才是王道,並不是要對現在科技避之唯恐不及,我的孩子在小時候(幼幼班年紀),當我忙於料理之際,也會開巧虎幫我COVER一下,但重點還是在於互動、陪伴,還有適齡繪本的選擇和共讀,有時候,有故事機和點讀筆的確能幫忙緩解「口渴」,撐一下場面也是可以的,小孩一定會有十萬個為什麼,和他們一起聽,一起聊天學習,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親子時光。

親子共讀選擇童書小撇步

當然,市售繪本百百種,要怎麼選擇適齡的童書呢?魚丸醫師分享自己的經驗:口欲強的1歲以下嬰兒,我們可以選擇有聲響的咬咬書,兼具娛樂玩具效果;或是圖大、顏色鮮豔、簡單的布書或翻翻書,視覺刺激又可以抓握,翻頁,訓練小肌肉;隨著年紀增長,開始有單音單詞發聲而且對世界充滿好奇,我們可以選擇有趣故事性質又有豐富色彩繪圖的繪本,陪孩子導讀,不一定要照本宣科,也可從圖片和他們互動,加一點父母的手足舞蹈肢體語言,會更增添親子共讀的趣味。

現在有很多繪本在圖片裡會藏些小細節讓讀者找看看,開放問句式的共讀(例:你看到什麼呀?哇!是小豬耶!)能刺激語言發展,指讀與討論更能刺激腦力思考。年紀再大一點,大班、低年級就可以選擇橋梁書,字體大一點又有注音和彩圖,增加閱讀的趣味,提升孩子的文字覺識感。

其實在和孩子一同共讀的過程中,家長也能嘗試從孩子的視角看繪本世界,繪本裡有很多有趣的創意、正能量和希望,可以把自己忘掉兒時的自己找回來,很喜歡今年最佳台語女歌手李竺芯的歌──「拌拌咧」,有一句「像細漢的時陣啥物攏毋驚」(像小時候什麼都不怕),這就是孩子天真無邪又充滿能量的地方呀!

親子共讀真的好處多多,又都有科學實證,爸媽的共讀共玩,真的會是讓孩子一輩子珍藏的回憶,而且與人互動,觀察嘴型,抑揚頓挫,都是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專注力潛移默化的培養;在AI數據流量世代,閱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習慣,而且是讓自己可以懂思辨的重要技能,就讓我們從小陪孩子一起看書吧!

偷偷說,其實也沒那麼累啦!在做一個典範後,會一個小孩潛移默化帶一個小孩呦!暑假雖然大部分時間是一帶三和一帶四,在時間控制範圍內,我有安排影片賞析(下課花路米、鹹魚小隊、KPOP獵魔女團),也很多時候是孩子(姊妹╱姊弟)從書架搬下我滿滿的繪本藏書,靠在一起講故事,媽媽從旁觀看,有種莫名的幸福和安慰感湧上心頭。

魚丸醫師

四寶媽魚丸醫師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是一個兒科醫師&四寶媽咪分享育兒經驗的小天地,望可以增能父母,也增能自己。Empower parents, empower myself.

#親子共讀
#有input才有output
#數位時代閱讀能力更為重要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快樂學習與正向教養真的可行嗎?持續跑到終點比贏在起跑點重要
善用親子共讀4技巧,也能提升孩子情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