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死黴菌悄然擴散,90天內死亡率近60%,英國醫院全面戒備
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最新內部文件揭露,一種名為「耳念珠菌」(Candidozyma auris)的高致死黴菌正悄悄於全英蔓延。該菌無色無味,卻能在醫院環境長期存活,甚至附著於暖氣葉片、窗台、醫療設備等表面。
由於對多種抗真菌藥產生抗藥性,一旦感染免疫系統脆弱的病患,後果可能致命,英國醫療體系已提高警戒層級。

高致死黴菌傳染力強又難清除,可潛伏多年不被察覺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UKHSA已確認耳念珠菌具高度傳染性與極強的存活能力,能在皮膚與環境表面潛伏多年而不被偵測。
一旦從傷口進入血液,便可能引發嚴重感染甚至死亡。雖然現有抗真菌藥仍可使用,但抗藥性持續上升,讓醫師治療難度劇增,尤其對癌症患者、早產兒或重症者更具威脅。
延伸閱讀:以前罕見的「球黴菌症」!孕婦等高危險群,可能出現肺部或其他部位的嚴重感染
WHO列最高優先級病原,死亡率高達六成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耳念珠菌列為「最高優先級真菌病原」,指出感染者在90天內的死亡率可高達近60%。近兩年內,全英已通報近500起病例,至少72家醫院受波及。
倫敦的蓋伊與聖湯瑪斯醫院(Guy’s and St Thomas’s Hospital)目前爆發重大群聚,累計感染人數達222例。今年4月,UKHSA更將此菌列為「二級疾病」,與英國最嚴重傳染病並列,顯示其公共衛生風險之高。
報導同時揭露,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疑似存在漏報現象,實際病例可能被低估。

全球真菌威脅升溫,防疫新戰線浮現
耳念珠菌的蔓延凸顯全球真菌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專家指出,氣候變遷與抗生素濫用可能促使真菌變異加快,成為繼細菌之後的新興感染威脅。
耳念珠菌最容易在醫院環境中傳播,尤其是重症病房與使用呼吸器、導尿管等設備的病患區域。面對難以根除的「隱形殺手」,各國醫療機構需強化環境清潔與監測機制,同時加速研發新型抗真菌藥物,以防疫情跨境擴散。
耳念珠菌可潛伏於皮膚摺疊處或黏膜,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癌症患者、糖尿病患、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者屬於高危險群。若家中有長期臥床或免疫脆弱者,照護者應每次照護後徹底洗手,並以酒精或漂白水擦拭接觸表面;定期更換床單、衣物並以高溫清洗烘乾。
若病患曾感染耳念珠菌,應避免與其他家人共用物品。居家照護若能落實這些細節,就能有效阻斷家庭內傳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