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如何避免體重增加太多!從營養密度著手,並好好照顧情緒與睡眠
許多孕婦一得知懷孕,常會聽到親友說「多吃一點,兩個人要吃」,彷彿懷孕就有正當理由放縱食慾。然而,臨床上我們觀察到,過度的體重增加反而帶來妊娠糖尿病、高血壓、難產與胎兒過大等風險。
美國國家醫學院(IOM)建議孕期體重增加應依孕前BMI而定:體重過輕者可增加12.5至18公斤、正常者11.5至16公斤、過重者7至11.5公斤、肥胖者則僅建議5至9公斤。這些標準不是為了限制孕婦進食,而是幫助維持胎兒健康發育與母體安全。真正健康的孕期體重,關鍵在於「質」的管理,而非「量」的累積。

懷孕期間避免體重增加太多:從營養密度著手
孕婦確實需要額外的熱量,但遠比想像中少。懷孕前三個月,熱量幾乎不需增加;進入第二孕期,每日多攝取約300大卡即可,第三孕期則多約450大卡。關鍵在於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如全穀類、魚類、豆製品、乳製品與蔬果,而非高油高糖的速食或甜點。
舉例來說,兩片全麥吐司夾水煮蛋與酪梨,遠比一杯珍奶更能穩定血糖並提供優質蛋白。婦產科醫師常建議孕婦採「少量多餐」方式,一天五至六餐,以避免血糖劇烈波動與暴飲暴食。懂得「計畫性吃」,才能在營養與體重間找到平衡。
安全運動是體重管理的關鍵
運動不僅能預防孕期體重過度增加,更能減少便祕、水腫與腰痛,甚至降低產後憂鬱的機率。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的建議,健康的孕婦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游泳或孕婦瑜伽。
若孕前缺乏運動習慣,可由每天10至15分鐘開始,逐步延長時間。值得注意的是,避免劇烈衝撞、平衡不穩或需平躺過久的動作。孕期運動的目標不是「減重」,而是維持代謝與血液循環的健康。只要循序漸進,運動將是孕婦最自然的體重管理藥方。
延伸閱讀:該如何做好孕期體重管理?用對方法健康吃,營養均衡不用怕
情緒與睡眠:隱形的增重因素
許多孕婦的體重上升,並非來自食量,而是情緒壓力與睡眠不足。研究指出,孕期焦慮會刺激皮質醇分泌,使人更容易渴求高糖與高脂食物;而睡眠品質差,則與體重增加與妊娠糖尿病風險上升顯著相關。
醫師建議孕婦建立「放鬆儀式」——如睡前伸展、聽音樂或與胎兒對話——以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同時,伴侶與家人也應理解孕婦的心理變化,給予支持而非責備。當情緒被妥善照顧,荷爾蒙與代謝自然穩定,體重也會隨之回歸理性軌道。
與醫師合作,建立個人化策略
每位孕婦的體質與代謝不同,體重變化不該以他人為基準。定期產檢時,醫師會根據體重曲線、血糖與血壓變化,評估是否需調整飲食或活動量。對於體重上升過快的孕婦,醫師可能建議轉介營養師,進行飲食記錄與分析。
反之,若體重增加不足,則須排除胎兒生長受限或營養吸收不良等問題。重點在於「科學追蹤、適度調整」,而非焦慮地計算每一公斤。唯有母體與胎兒共同受益的體重變化,才是真正的健康孕期。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