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孩日」!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已逐漸淡化,向「性別篩選」說不
台灣出生性別比逐年回穩,顯示「重男輕女」觀念正逐漸淡化。國民健康署響應「台灣女孩日」,呼籲拒絕性別篩選與選擇性墮胎,強調生命平等與健康至上。政府將持續推動性別平權教育,營造尊重每位新生命的社會文化。
近20年來,台灣的出生性別比從民國93年的1.108下降至113年的1.074(出生性別比=活產男嬰數/活產女嬰數),顯示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正逐漸淡化。
台灣女孩日登場,落實性別平等與身心健康
聯合國於2012年通過決議,將10月11日訂為「國際女孩日」,以突顯女孩權益與性別平等的重要性;我國自2013年起亦將此日定為「台灣女孩日」,並由各部會共同推動女孩身心健康、教育與安全的政策措施。透過跨部門合作,逐步消除性別刻板印象,讓社會更看見女孩的潛能與價值。
延伸閱讀:我對腹中寶寶性別好失望,也對自己這樣的想法感到好內疚
出生性別比回穩,平權觀念逐步落實
依據聯合國《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自然狀況下的出生性別比介於1.02至1.06之間,全球平均約為1.05。然而在部分東亞地區,由於傳統觀念影響,比例長期偏高。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113年的出生性別比為1.074,已顯著低於20年前的1.108,且各胎次間差異不大(第一胎1.072、第二胎1.074、第三胎1.080、第四胎以上1.081),顯示性別平權意識已逐步融入家庭決策與社會文化。
拒絕性別篩選,生命平等不可取代
過去受傳統觀念影響,部分家庭將男性視為傳宗接代的象徵,造成胎兒性別篩選與選擇性墮胎問題。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轉變,多數人已認同「健康平安比性別更重要」。沈靜芬強調,除非為診斷性聯遺傳疾病,不得進行胎兒性別篩選或人工生殖中的性別選擇,醫師也不應無故揭露胎兒性別,以共同維護性別平等與生命尊嚴。
為持續推動性別平等觀念,國民健康署不僅透過政策宣導與教育推廣,也結合法律規範維護出生性別比的平衡。政府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女孩的生存與發展權,建立一個不以性別論價值的社會,讓每一個孩子,不論性別,都能自由而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