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懷孕初期> 台灣版的「拿鐵爸爸」推薦給新手爸爸的線上課程、教育中心、爸爸教室…多管道讓老公提早成為神隊友

台灣版的「拿鐵爸爸」推薦給新手爸爸的線上課程、教育中心、爸爸教室…多管道讓老公提早成為神隊友

在北歐,爸爸參與育兒的比例高得驚人,所謂「拿鐵爸爸」的出現不只是文化現象,更是家庭教育觀念的進化。台灣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越來越多爸爸願意走進教室、參與課程,學習如何成為孩子與伴侶最堅強的後盾。這篇文章將整理多元學習管道,從線上到實體、從月子中心到公部門,幫助新手爸爸們從「幫忙者」升級為「共同育兒者」。

文章目錄

在許多新手家庭裡,爸爸常常在寶寶出生後才「臨時上場」,但此時媽媽早已身心俱疲,親子關係與夫妻默契也因此容易拉扯。事實上,育兒絕不只是媽媽的責任,爸爸若能在懷孕期間就提前學習,不僅能減輕媽媽壓力,更能主動參與寶寶成長、建立深厚連結。從線上課程、家庭教育中心到爸爸教室,這些資源都能幫助爸爸提早進入「神隊友」的角色。

成為「神隊友」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學習

過去的家庭觀念常認為育兒是媽媽的任務,爸爸只要負責經濟支持就好。但現代研究顯示,爸爸從懷孕階段就參與,不僅能讓媽媽壓力大幅減輕,也能有效提升孩子的情緒穩定、安全感與社交能力。

提早學習的最大好處,是讓爸爸在面對新生兒的各種突發狀況時不會手忙腳亂,例如半夜哭鬧、換尿布、哄睡、泡奶等,都能自信處理。此外,許多媽媽在產後會面臨情緒起伏甚至產後憂鬱,如果爸爸能夠理解媽媽的身心變化、學會溝通與分擔,夫妻關係會更穩固,親子關係也更自然融洽。

最重要的是,育兒並非「臨時學」的技能,而是一場長期的團隊合作。提早準備,爸爸就能從「局外人」變成「共同育兒的主力」,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安全依靠。

什麼是瑞典的「拿鐵爸爸」?

「拿鐵爸爸」(Latte Papa)是瑞典對於積極參與育兒的爸爸的暱稱,形容那些一邊推著嬰兒車、一邊喝著拿鐵、陪伴孩子去公園、參加親子活動的父親。他們不只是「幫忙」,而是從懷孕、生產到日常照護都全程參與。

瑞典政府長期推動性別平權與育嬰假制度,讓爸爸能享有長達數月的育嬰假,加上社會普遍認為「爸爸的陪伴與媽媽一樣重要」,因此「拿鐵爸爸」成為一種生活常態。

這種文化影響深遠,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同時感受到雙親的陪伴,情感依附更穩定,同時夫妻之間也因共同育兒而關係更緊密。

線上課程的優點與介紹

對忙碌的新手爸爸來說,線上課程是最彈性且友善的選擇。不論是白天上班或晚上才有空,都能隨時打開電腦或手機進行學習。不僅課程內容多元,從新生兒照護、哄睡技巧、產後心理支持到夫妻溝通都有,能快速補足新手爸爸的知識缺口。

此外,線上課程通常由專業護理師、心理師或資深爸爸講師授課,內容實用且貼近生活。爸爸也可以重複觀看,遇到狀況時即時回顧,是進入育兒世界的第一步。

家庭教育中心親職課程

例如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每年都會開設多場免費或低費用的親職教育課程,內容涵蓋從孕期準備到孩子入學前的各階段主題。課程特色在於「理論結合實作」,例如如何協助伴侶度過孕期情緒波動、如何建立新生兒日常作息等。

這些課程最大的優點是專業性高,講師來自醫療、心理、社工等不同領域,並且提供現場互動與問答機會,讓爸爸能即時解決疑問。同時,也能結識其他準爸爸,建立互助交流的支持網絡。

民間團體的實體課程

許多民間機構、非營利組織與親子品牌也會定期舉辦爸爸育兒工作坊或讀書會,主題從新生兒照護、親子共讀到情緒管理都有。可透過社群平台、親子網站或社區公告查詢,也能向產檢醫院、托嬰中心詢問推薦資源。

實體課程的好處在於「親身體驗與實作」!爸爸可以實際練習包尿布、哄睡、抱姿勢,並從講師和其他爸爸的經驗中獲得實用建議。此外,實體交流也能建立同溫層社群,讓爸爸們在育兒路上不再孤單。

月子中心的爸爸教室

越來越多月子中心設有「爸爸教室」,在媽媽坐月子期間同步培訓爸爸。這類課程以實務操作為主,例如新生兒沐浴、緊急處理、環境安全、哄睡技巧等,幫助爸爸快速上手。最大的優勢是「即時應用」!爸爸能在寶寶出生後第一時間就參與照護,減少產後手忙腳亂的狀況。此外,月子中心通常有專業護理師一對一指導,讓爸爸更有信心接手育兒任務,真正成為媽媽的神隊友。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維繫家庭3人新關係:傾聽新手爸爸的真心話

新手爸媽都有產後憂鬱的風險!當另一半情緒低落時,你可以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