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正向教養」好難,家長經常懷疑是否做得正確,大原則:以尊重、同理與耐心為基礎

「正向教養」好難,家長經常懷疑是否做得正確,大原則:以尊重、同理與耐心為基礎

「正向育兒」因契合心理健康研究而成為潮流,特別在疫情後更受父母青睞。雖然理念強調同理與尊重,但研究顯示許多父母因文化期待、性格差異與環境壓力而感到倦怠與挫折。專家建議透過自我調節、學習道歉與逐步建立安全依附來克服挑戰。

文章目錄

近年來,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各式「正向教養」的分享與討論,成為許多家長和專業部落客的焦點。這種方法之所以受到青睞,是因為它契合了當代有關兒童發展與情緒健康的研究成果。

在心理健康意識日益提升的時代,父母被「培養情緒安全、具備適應力的孩子」這一理念所吸引。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父母面臨高度孤立與壓力,許多人開始尋找比傳統威權教養更柔軟的新方式,「正向教養」因此迅速成為潮流。

正向教養

「正向教養」:科學研究與世代心態

研究一致顯示養育方式對兒童心理健康和腦部發展有深遠影響。「正向教養」強調情感安全與安全依附,這與腦科學對共同調節(co-regulation)的理解高度吻合。

許多千禧世代與 世代父母刻意迴避威權模式,因為他們希望擺脫童年經驗中的傷痕,或在治療過程中開始修復舊有創傷。這種趨勢也反映了更廣泛的社會變化:正如職場逐漸從階層式走向合作式,家庭關係也正在由「權威控制」轉向「相互尊重」。

延伸閱讀:正向教養一點也不溫柔優雅,弄錯方向還會逼死自己!心理師:不妨試試「溫和而堅定」

正向教養

「正向教養」理念美好,但實踐困難

然而,理想和現實往往存在落差。2024 年一項研究顯示,超過三分之一自認為「溫和型父母」的人坦言自己因壓力而感到育兒倦怠,經常懷疑是否做得正確。在許多國家的文化中,孩子被期待「安靜服從」,而非自由表達。當孩子挑戰界線時,父母往往感到挫敗,這些困難讓許多人覺得「正向教養」幾乎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正向教養

「正向教養」的障礙與挑戰

專家指出,阻礙「正向教養」的因素相當複雜。孩子的性格可能讓父母倍感考驗,有些孩子意志堅強或高度敏感,需要更多耐心;父母的性格與情緒調節能力同樣關鍵,若本身容易焦慮或衝動,更難維持冷靜。環境壓力如經濟困境與缺乏支持,也會削弱耐心。

此外,許多父母因自身成長背景缺乏榜樣,必須一邊打破代際模式,一邊學習如何向孩子道歉,這無疑需要更多勇氣。

無論困難多大,「正向教養」仍是一條值得嘗試的路。它的核心並非追求完美,而是以尊重、同理與耐心為基礎,陪伴孩子建立自信與情緒智商。

專家提醒,「正向教養」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段持續的學習過程,需要父母在自我認知與調整中前進。對現代父母而言,或許最大的溫柔並不是無懈可擊,而是願意在跌倒後,依然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快樂學習與正向教養真的可行嗎?持續跑到終點比贏在起跑點重要
總是忍住不對孩子說負面話太不現實!心理師:想辦法維持「正大於負」的能量流,會有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