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用品> 尿布疹不只發生在夏季!帶你了解4種常見尿布疹成因

尿布疹不只發生在夏季!帶你了解4種常見尿布疹成因

尿布疹常因悶熱、刺激或過敏引起,分為刺激型、悶熱型、過敏型與感染型。預防關鍵在於勤換尿布、保持乾爽,並選擇合適尺寸、透氣、安全材質及高吸水量的尿布。屁屁膏可日常使用,但若出現嚴重尿布疹,應就醫治療,不宜自行用藥,以免惡化。

文章目錄

尿布疹不只發生在夏季,冬天若因擔心天冷而減少換尿布次數、或讓寶寶穿太多衣物,也可能導致皮膚悶熱、過敏。長時間潮濕或刺激,都是造成寶寶屁屁紅腫的主因。

尿布疹

四種常見尿布疹

  1. 刺激型:因長時間接觸尿液、糞便,加上摩擦而發生,多見於肛門周邊。

  2. 悶熱型:尿布透氣度不足造成,疹子常出現在腰部、大腿根部。

  3. 過敏型:因尿布含香料或抑菌成分,導致敏感肌膚過敏。

  4. 感染型:潮濕環境滋生細菌、黴菌,如念珠菌感染,會在皮膚皺摺處出現紅疹或白點。

類型 主要成因 發生部位 特徵症狀 照護重點
刺激型 長時間接觸尿液、糞便,摩擦造成刺激 肛門周圍、屁股隆起處 紅疹、局部紅腫 勤換尿布、清水清洗,避免摩擦
悶熱型 尿布透氣不佳,皮膚過於潮濕悶熱 腰部、大腿根部(尿布鬆緊帶處) 紅點、類似汗疹 增加透氣性,保持皮膚乾爽
過敏型 尿布含香料或抑菌成分,引發肌膚過敏 整個屁股、大面積分布 普遍泛紅、發癢 更換成無添加、親膚材質尿布
感染型 潮濕環境滋生細菌、黴菌(念珠菌、鏈球菌等) 股溝、皺摺、外生殖器處 小紅疹、白點,甚至膿疱 應就醫,可能需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

預防尿布疹的兩大原則

只要記住「勤換尿布、保持乾爽」即可有效預防。寶寶若有大便需立即更換並以清水沖洗;小便則建議每2小時換一次。睡覺時可使用夜用型尿布增加吸水度。清潔後讓寶寶光著屁股一段時間,幫助皮膚完全乾燥,也能增加舒適感。

延伸閱讀:尿布疹去急診?為什麼冬天反而更嚴重?醫師告訴你怎麼預防與處理

尿布疹

選尿布的四個關鍵

1.尺寸合適,避免壓痕與滲漏

選尿布時,不要只看「年齡」標示,而應依寶寶的體重與大腿圍。若大腿有明顯勒痕、尿布腰貼黏不上或常滲漏,就代表需要換大一號。尺寸太小會增加摩擦,容易導致尿布疹。

2.透氣度與吸水量要兼顧

寶寶24小時幾乎都穿著尿布,因此透氣度非常重要,能幫助排出濕氣與熱氣,減少悶熱性尿布疹。對於夜間熟睡的寶寶,建議選擇夜用型或高吸收量尿布,既能保持乾爽,也避免頻繁驚醒。

3.材質親膚,減少過敏風險

寶寶的屁屁皮膚比成人薄,容易因摩擦或添加物過敏。建議挑選不含香料、無螢光劑或過多化學抑菌成分的產品。若寶寶有敏感膚質,可先少量嘗試,觀察皮膚反應,再決定是否更換。

4.彈性設計,增加舒適與活動性

尿布腰圍與腿部鬆緊設計,會影響寶寶活動的自在度。建議選擇腰圍彈性佳、黏貼牢固的款式,能避免尿布滑落或滲漏。對於開始學爬、學走的寶寶,也可以改用學步褲型尿布,更方便活動。

5.定期檢查與更換

再好的尿布,如果更換不夠頻繁,也無法避免尿布疹。建議爸媽每2–3小時檢查一次尿布,只要有大便立即更換。搭配屁屁膏或氧化鋅護膚品,可進一步降低刺激。

尿布疹

藥膏與醫師治療

屁屁膏含氧化鋅能形成保護膜,日常預防有效。但若尿布疹已發生,應尋求醫師診治。感染型可能需抗生素,其餘則常用類固醇藥膏短期治療。切勿自行購藥,以免延誤病情。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寶寶疹子分辨,腸病毒、玫瑰疹、水痘⋯照護全攻略
嬰幼兒7大常見出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