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疾管署警告: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創6年新高,伊科病毒11型威脅加劇

疾管署警告: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創6年新高,伊科病毒11型威脅加劇

國內腸病毒疫情升溫,今年已累計15例重症,創近六年同期新高,其中12例為新生兒,7例死亡,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疾管署提醒,開學後疫情恐加劇,孕產婦及家長須提高警覺,落實衛生習慣。新生兒若出現活力不佳、喝奶量下降或持續發燒,應立即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文章目錄

衛福部疾管署公布,再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伊科11型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出生5天與10天大的中部男嬰。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病例創六年新高

今年累計重症病例已達15例,其中12例為新生兒,累計已有7例死亡,創近六年同期新高。疾管署提醒,開學後學童接觸頻繁,疫情恐將升溫,需特別警戒。

腸病毒

伊科11型對新生兒威脅極大

首名5天大男嬰因母親產後發燒留院觀察,不久出現血氧降低、肝指數上升及凝血功能異常,經確診為伊科11型感染並住院治療,所幸病況穩定出院。另一名10天大早產男嬰則因發燒與活動力下降,被檢出同樣病毒,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兩例均顯示伊科11型對新生兒威脅極大。

根據疾管署監測,8月24日至30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達7534人次,與前週相當。桃園市、台東縣就診人次已逼近流行閾值八成。實驗室檢測顯示,社區主要流行病毒為克沙奇A16型,其次為伊科11型及克沙奇A6型,顯示伊科11型持續在社區活動,對新生兒感染風險不容忽視。

腸病毒

延伸閱讀:腸病毒症狀有哪些?一定發燒嗎?感染徵兆、潛伏期、預防方法一次看

高風險族群與防疫提醒

專家指出,成人或幼童感染腸病毒常僅表現為感冒樣症狀,卻可能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疾管署呼籲,孕產婦若在產前兩週內出現發燒、腹瀉或呼吸道症狀,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師;醫療院所及產後護理之家須嚴格執行訪客管理與隔離措施。

家長警覺與就醫時機

疾管署提醒,家長應特別留意新生兒是否出現活力不佳、喝奶量減少、發燒或體溫偏低等情況,並立即就醫。嬰幼兒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持續嘔吐、心跳加快或肌抽躍等重症前兆,也須及早送醫,以防惡化為心肌炎、腦炎或多重器官衰竭。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腸病毒」學校狂停課家長抱怨:「不過就是嘴巴破幾個洞、手腳長一點點疹子,有那麼嚴重嗎?」兒科醫:是好多好多點!

【嬰兒腸病毒】腸病毒重症有前兆!把握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