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母乳與配方奶的糖份真相:乳糖才是寶寶最佳的能量來源

母乳與配方奶的糖份真相:乳糖才是寶寶最佳的能量來源

爸媽在挑選配方奶時,最常擔心的問題就是:「會不會太甜?會不會讓寶寶嗜甜?」其實,母乳與大部分嬰兒配方奶的糖份來源相同,都是乳糖,含量約7%。乳糖甜度低、不易養成嗜甜習慣,且是寶寶腦部、神經發育與腸道健康的重要能量來源。本文整合專業醫師、營養師與國際權威數據,一次釐清母乳與配方奶糖份的真相,讓爸媽安心選擇。

文章目錄

許多爸媽擔心配方奶糖分過高,會讓寶寶養成嗜甜習慣,但這樣的說法,也引來許多無法餵母乳的媽媽抗議。對此,專業醫師與營養師指出,母乳與標準嬰兒配方奶的主要糖類來源其實相同,都是乳糖,含量約7%,差異不在「總量」,而在「糖的種類」。本文整理專家觀點與國際數據,帶爸媽釐清爭議,安心做出選擇。

為什麼「糖」對寶寶很重要?

母乳

醣類(碳水化合物)是寶寶的主要能量來源,依據衛福部建議,幼兒的醣類攝取應佔總熱量的 50~65%。糖不只是能量來源,更能維持血糖穩定、支持腦部與神經系統發展,並幫助腸道益菌生長。換句話說,糖並不是敵人,重點在於「吃對的糖」。

母乳中的糖:90%以上是乳糖

母乳醣分

母乳中 90% 以上的醣類成分來自乳糖。根據 PubMed(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 的研究數據,成熟乳中的乳糖含量約 6.9–7.2 g/100 mL(約7%)。乳糖在腸道分解後,葡萄糖能快速提供能量,而半乳糖則是腦細胞與神經組織的重要物質。乳糖同時促進鈣、鐵、鎂等礦物質吸收,並幫助腸道益菌繁殖,維護腸道健康。

由於乳糖屬於低GI(約46),甜度僅為蔗糖的三分之一,不會養成寶寶嗜甜的口感,也不容易造成肥胖。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建議,乳糖是 1~3 歲孩子最優質的糖類來源。

配方奶的糖:看「種類」比看「含量」更重要

許多爸媽認為配方奶「含糖太多」,擔心會讓孩子愛吃甜。事實上,配方奶甜不甜,並不是看含糖量,而是取決於糖的種類。

根據 國際食品法典(Codex CXS 72-1981, FAO) 的規範,嬰兒配方奶的「可利用醣類」應在 9–14 g/100 kcal 之間;而配方奶的能量密度設計為 60–70 kcal/100 mL,換算下來等於 每100 mL 含醣約 5.4–9.8 g。實際市售的標準嬰兒配方多落在 6–8 g/100 mL,與母乳的 ~7% 幾乎一致。

因此,「配方奶含糖量比母乳高很多」的說法並不正確。兩者總醣濃度相近,差別在於糖的種類是否與母乳一致。若配方中額外添加蔗糖或果糖,甜度就會提升,才可能讓孩子比較容易養成嗜甜習慣。家長在挑選配方奶時,除了注意標示中的總含糖量,更重要的是觀察「糖類來源」。選擇以乳糖為主要來源、不額外添加蔗糖或果糖的品牌,才符合寶寶需求。

新光醫院小兒腸胃暨營養專科主任劉明發也在之前接受《 媽媽寶寶》專訪時指出,乳糖甜度只有蔗糖的 30%,因此不易造成肥胖,反而能幫助腦部發育與維持血糖穩定。此外,乳糖能促進乳酸桿菌增生,改善腸道菌相。只有當寶寶有乳糖不耐症時,才會需要特殊配方。

至於爸媽最擔心的「配方奶糖分太高」,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則在粉專中說明:台灣對嬰兒配方奶的法規非常嚴格,對成分有明確規範,不可能隨意添加過量的糖。嬰兒配方奶與母乳的糖分來源和含量幾乎一致,爸媽大可不必被謠言誤導。

母乳 vs. 配方奶糖份比較表

項目 母乳 標準嬰兒配方奶
主要糖類來源 乳糖(約佔醣類的 90% 以上) 乳糖(多數配方以此為主,依 Codex 規範)
含量 6.9–7.2 g/100 mL(~7%)【PubMed】 6–8 g/100 mL(換算 Codex 9–14 g/100 kcal → 5.4–9.8 g/100 mL,實務上落在此範圍)【FAO/Codex】
甜度 乳糖甜度 ≈ 蔗糖的 30% 若以乳糖為主 → 同母乳(低甜度);若添加蔗糖/果糖 → 甜度 ↑
GI 值 46,屬低 GI 46,若主要成分為乳糖;若含蔗糖則 GI 較高
健康作用 幫助腦部與神經發展;促進鈣、鐵、鎂吸收;維護腸道益菌生長 功效相近(以乳糖為主者);若額外添加蔗糖/果糖,可能增加嗜甜與蛀牙風險
法規/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乳糖為 1–3 歲孩子最優質糖類 Codex:乳糖 & 葡萄糖聚合物為首選;避免蔗糖,不可添加果糖

母乳、配方奶的營養價值

母乳糖份

除了乳糖之外,母乳還包含多種營養素:

  • 蛋白質:乳清蛋白細緻柔軟,易於消化吸收。

  • 牛磺酸:促進腦部和視網膜發育,缺乏時甚至可能影響心臟功能。

  • 脂肪:提供不飽和脂肪酸,幫助神經與腦部發育。

  • 礦物質:如鐵、鋅、鈣、硒,對骨骼、免疫與智力發展都很重要。

  • 維生素與 β-胡蘿蔔素:提升免疫力與抗氧化力。

  • 活細胞:幫助寶寶建立抗體、調整免疫系統,降低中耳炎、糖尿病、腸胃道感染、過敏等風險。

這些都是母乳的天然優勢,也是配方奶雖能努力模仿卻難以完全取代的部分。不過,隨著科學進步,現代配方奶已經能在許多營養素上高度接近母乳,例如:

  • 調整乳清與酪蛋白比例,讓蛋白質結構更貼近母乳,提升消化吸收度。

  • 添加牛磺酸、DHA、ARA 等脂肪酸,幫助腦部與視覺發展。

  • 補充鐵質、鋅、硒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D、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成分。

  • 新一代配方甚至加入 人乳寡糖(HMOs),模擬母乳中「比菲德因子」的效果,促進腸道益菌生長。

因此,雖然母乳仍是「黃金標準」,但在無法全母乳哺餵的情況下,合格的配方奶能夠提供相當完整的營養支持,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母乳 vs. 配方奶營養比較表

營養素類別 母乳的天然優勢 配方奶的模仿與補充
醣類 90% 為乳糖,含量約 7%,低GI、不易嗜甜,促進鈣鐵吸收與益菌生長 以乳糖為主要糖類來源,多數產品與母乳濃度相近(6–8 g/100 mL)
蛋白質 乳清蛋白比例高,凝乳細緻、好消化吸收 調整乳清/酪蛋白比例,使接近母乳,降低腸胃負擔
脂肪 含亞麻油酸、不飽和脂肪酸,以及活性脂解酵素(BSSL)協助消化 添加 DHA、ARA 等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幫助腦部與視覺發展(但無BSSL活性)
牛磺酸 天然存在,支持腦部與視網膜發育 多數配方額外添加牛磺酸,模擬母乳功能
礦物質 含鐵、鋅、鈣、硒等,鐵吸收率特別高(遠高於牛奶) 添加鐵、鋅、鈣等,確保足量,但生物利用率略低於母乳
維生素 含 A、C、B 群與 β-胡蘿蔔素,提升免疫力與抗氧化 配方多添加維生素 A、D、E、C 及 β-胡蘿蔔素,補足需求
人乳寡糖 (HMOs) 含 10–15 g/L,人乳特有,促進益菌、免疫調節 新一代配方開始添加部分 HMOs,模仿母乳的「比菲德因子」效果
活細胞與免疫因子 含免疫細胞、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能調節免疫、降低感染風險 目前無法完全取代,但可透過添加乳鐵蛋白、益生菌部分補充

母乳與嬰兒配方奶的糖份主要來源相同,都是乳糖,含量相近(母乳約 6.9–7.2 g/100 mL;配方奶約 6–8 g/100 mL)。乳糖甜度低、不會養成嗜甜習慣,卻能提供腦部與神經發展所需能量,並促進礦物質吸收與腸道健康。

在狀況允許的時候,母乳當然是寶寶營養的首選。但若身體狀況、生活條件無法支援母乳,也別太焦慮。爸媽在挑選配方奶時,與其擔心「含不含糖」,更應關注「糖是哪一種」。只要選擇以乳糖為主的配方奶,糖就能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好幫手。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認識母乳價值 頭好壯壯母乳好營養

媽媽母乳不夠,該怎麼挑選配方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