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健康百寶箱> 長照戰爭實錄:當母親失智,完美踩在「公權力不能介入、保險不能理賠」的邊界上跳華爾滋,他在腐敗食物堆裡撐起整個家....你需要更了解的長照2.0和長照險

長照戰爭實錄:當母親失智,完美踩在「公權力不能介入、保險不能理賠」的邊界上跳華爾滋,他在腐敗食物堆裡撐起整個家....你需要更了解的長照2.0和長照險

照顧失智母親的三年,他在腐臭與誤解中苦撐,不只是照顧,還是一場身心的消耗戰。他說:「這不是愛不愛的問題,而是你願不願意在地獄裡爬行。」本文除了他的故事,也整理了長照2.0的使用心得,以及長照險你該注意的地方。

文章目錄

Erebus/巴士是一名武術家和自媒體創作者,在社群網站上有不少追隨者,但最近的三年,他的YouTube和Facebook靜如止水。原來,他被吸入一場無比深淵的「長照戰爭」。

母親開始遺忘,風暴就此降臨

長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三年前,他的母親出現了記憶衰退的徵兆。短期記憶像是洩了氣的水袋,一次又一次重複問著剛剛才說過的話。健保卡丟了又補,甚至頻繁到櫃台人員都懷疑他們在搞詐騙。

在反覆的自我否認與抱怨中,母親終於被診斷為失智症初期。醫生提醒:「失智症是不可逆的。」他記得這句話,也深知這是一條不會好轉、只能慢慢滑向崩解的路。

但這只是開場,真正的戰爭,才剛開始。

母親混淆現實,兒子被誣指暴力

母親逐漸混淆現實與幻想。她曾哭著告訴父親:兒子對她暴力威脅、逼她要錢。父親質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但這位已經身兼家業、自己事業、處理超過95%財務的兒子,根本無從理解這樣的指控從何而來。

「我要她那點可悲的零頭幹嘛?」他氣到發抖。身為武術教練,這種以「暴力威脅」為名的控訴,對他來說是極大的屈辱。社工建議報警留下紀錄,方便後續安排,但父親拒絕了,只怕家醜外揚。

這段經歷像針一樣扎進他的神經深處。

囤積症與日常崩壞:只能找到一小塊乾淨的地磚蓋合約印章

囤積症
(圖片翻攝自Erebus/巴士粉專)

母親患有多年囤積症,在失智後變本加厲。她每天外出買大量食物,不停重複「我為什麼活得這麼辛苦」,卻又無法停止購買。她情緒起伏劇烈,稍有勸說就會尖叫:「你是說這個家不需要媽媽了是不是?那你可以滾啊!」

屋內空間逐步被她堆滿。腐爛、發霉、滲汁的食物袋從冰箱、走道、門口、辦公室無所不在。還要經營家業的他,常常只能在一小塊尚稱乾淨的磁磚地上,蹲著蓋合約印章,因為沒有桌子可用。

父親放任這一切發生,甚至仍舊將錢交給母親,只因一旦拒絕,她就會對他動手。父親身上的瘀青,是她暴力留下的證據。

他們曾找來家暴防治社工,但來的人只問了母親一句「阿姨你需要陪伴嗎?」就離開,從此再無下文。


(圖片翻攝自Erebus/巴士粉專)

法律不管你家快崩潰,只要「還沒壓垮樓板」

在這個國家,只要囤積還沒構成火災危機、還沒造成鄰居環境損害,就「還是你家的事」。即使鄰居反映味道,大樓總幹事也只淡淡說:「老人家失智,不然你能怎麼辦?」

他說,母親完美地踩在「公權力不能介入」的邊界上跳華爾滋。

他的精神一天天崩潰,後來被診斷為重度憂鬱,需靠藥物與諮商度日。他說自己「遊走在成為社會新聞版面的邊緣」,一再提醒自己不能倒,因為只要他垮,全家就垮。

從日照中心拒絕到迷路走失:制度的冷與無力

住家附近有日照中心,但母親不肯去。長照機構?她說她不需要。即便她會在街頭迷路,甚至跟著父親出門後失蹤,仍無法強制安排安置。法律給予她自主權,但忽略了她的認知失能。

他無力地看著一切繼續失控:囤積、走失、暴力、不吃藥、不記得吃過藥。直到血糖指數高到醫生說「隨時昏迷都不意外」,終於達到住院門檻。

這是短暫的喘息,也是破口。

長照險,在保險業務員眼中一切都還好」?

他以為母親買了長照險就有保障,結果發現啟動條件之高近乎戲謔。兩家醫院的診斷證明、精神科住院紀錄、半年照護報告都交上去了,卻被告知:她記得身分證號碼,不算需要理賠。

他怒吼:「一個好好的人,會在長照中心裡跟你對話?」

保險公司的關懷笑臉,卻讓他感到冰冷,「沒有夠爛,就不算失智」,制度只會補償一具完全無法反應的軀殼,卻不承認那段最折磨人的黃金煎熬期。

雖有保險,但長照機構8個月費用還是近40萬

母親終於被安置進長照機構,八個月的費用接近四十萬。父親依舊坐在餐具堆裡看短影片,體重120公斤,醫生說能再走兩年是奇蹟。他嘆:「我的戰爭還沒結束。」

他不是不孝,而是早已超過人的極限。他只是不想再讓這場戰爭,吞掉更多人。

「這不是愛不愛的問題,是你願不願意在地獄裡爬行。」
他說,最怕的不是失去親人,而是你明知道他會一步步遠去,卻還得緊緊抓著一段不會好轉的關係,繼續燃燒自己陪著墜落。

補充1:網友長照2.0使用心得整理

長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長照2.0制度雖已上路多年,實際申請與使用對家屬而言仍有不少眉角。Mobile01上也有網友親身照顧經驗分享,助長照資源怎麼用、怎麼申請、哪裡難用,逐項分析服務內容、申請流程與常見難處,供有需求者參考。

開啟服務第一步:聯絡個管師

出院時,醫院「出院準備服務中心」會安排家屬與個案管理師(簡稱「個管師」)聯繫,說明長照2.0的資源與可申請項目。等個管師打來電話,才代表正式啟動長照服務的開始!

① 居家照顧服務(居服員)

✅ 可提供服務:

  • 洗澡、身體活動等基本照顧(需預先與個管師申請)

🚧 難用的地方:

  • 時段無法自選:只能指定「上午或下午」,不能要求特定時間。
  • 服務項目限制嚴格:只能執行申請過的項目,臨時增加會被拒絕。
  • 品質參差不齊:遇到不適任居服員,不易更換。
  • 意外情況處理模糊:如洗澡時排便,若未申請相關清潔服務,居服員可能不處理。

② 喘息服務

✅ 使用方式:

  • 半天(3小時)或整天(6小時)為單位,由長照機構派員協助。

🚧 難用的地方:

  • 提前預約
  • 使用有「總時數限制」,不能靈活彈性支援急用。

③ 輔具補助申請

✅ 流程簡單:

  1. 通知個管師
  2. 安排輔具中心人員到宅評估
  3. 等待核定公文
  4. 至特約廠商購買

身障與長照輔具補助可同時申請,減輕經濟負擔!

🚧 難用的地方:

  • 不能先買再補助,也不能買自己想買的品牌。
  • 出院初期常有輔具空窗期,建議先租用或借用。

實際等候時間可能從幾天至三週不等。

④ 到宅復健服務(職能治療)

✅ 使用方式:

  • 復健師到府教導移位、餵食、復健技巧
  • 每週1次,共8次
  • 每次自費240元

🚧 注意事項:

  • 使用完畢後如需延續,需再次申請。

⑤ 到宅護理服務(換尿管、鼻胃管等)

✅ 流程:

  • 向個管師申請 → 轉介居家護理所 → 簽合約 → 護理師定期到宅

💰 收費組成:

  • 距離計算的交通費
  • 尿袋等耗材
  • 掛號費

每月一次為健保補助範圍,第二次以上全額自費

⑥ 長照巴士接送服務

✅ 特點:

  • 適用回診、檢查、復健等醫療接送
  • 一月最多搭乘8次(來回算2次)
  • 須事前預約(非即時叫車)

💰 費用比較(以同一路線為例):

  • 無障礙計程車:$800
  • 普通計程車:$400
  • 長照巴士:$42

⑦ 到宅沐浴車

✅ 適用情況:

  • 體力虛弱、想泡澡放鬆者
  • 家中可配合安裝浴缸、拉水排水設備

📋 流程:

  • 經個管師申請 → 評估是否適合 → 簽合約 → 定期服務

💰 費用說明:

  • 有管線者:$2500(補助2100,自費400)
  • 無管線者:$2400(補助2100,自費300)

(以上資訊視各家庭及縣市不同更新)

提醒:申請原則與補助細節

  • 每項服務皆須先經個管師申請,不可直接聯絡單位。
  • 補助金額會依失能等級與戶籍別(低收、中低收、一般戶)有所不同。
  • 輔具補助最高可全額補助,部分需自付30%,須依照核定內容辦理。

長照2.0不完美,仍是照顧者的重要支援

長照2.0提供的並非全天候照護,而是為了「緩解主要照顧者壓力」與「減輕經濟負擔」所設計的資源。每一項服務的申請與安排都需要提前規劃與積極溝通,但當你掌握流程,了解限制,就能更有效地把握這些珍貴資源。

補充2:保長照險之前,對於啟動機制一定要多了解!

長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高保費、低保障、理賠不易?一起了解長照險與失能險的關鍵差異與使用陷阱。

為什麼需要長照險或失能險?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長期照護支出(如聘請看護、購買輔具、居家服務)成為家庭重大財務壓力。長照險與失能險便是針對這些「高額、長期且不可預測」的風險而設計的保險商品。

然而,實務上「投保≠理賠」,不少民眾繳了多年保費卻發現申請困難重重。

長照險與失能險差在哪?

比較項目

長照險

失能險

理賠條件

生理或認知障礙(六取三或失智)

依據1~6級失能等級認定

評估工具

巴氏量表(ADL)或臨床失智量表(CDR)

衛福部失能等級判定

是否給付身故理賠

通常否(除另有附加)

給付方式

每月定額給付或一次給付(部分商品)

每月或每年給付

保費費率

較高(50歲約5~7萬元/年)

較低但新商品已不多

理賠彈性

門檻高、模糊空間多

相對明確但限制嚴格

理賠怎麼看?兩種障礙類型你要懂

1. 生理功能障礙(ADL評估)

常見條件:六項日常生活功能中至少三項無法自理,需他人協助。

  • 包括: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走、穿脫衣褲
  • 使用工具: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 滿分100分,通常低於60分可能啟動理賠條件。

2. 認知障礙(失智症)

  • 使用工具:臨床失智量表(CDR)
    • 分為0(正常)至3(重度失智),保險理賠常以CDR≧2為界。
  • 必須附上專科醫師診斷書與相關檢查資料(如神經內科、精神科)

專家觀點:長照險更像是一種「補貼性、非取代性」的保險

在保險類型中,長照險比較偏向是高保費、低保障、理賠門檻較為模糊的保險類型。

  1. 判定過程複雜:需醫師開立診斷書+標準量表,但各家保險公司對分數與症狀解讀不一致,可能遭駁回。
  2. 不能替代全天看護費用:每月2萬僅足夠聘請半天看護或支付部分費用。
  3. 並非確保領得到:如只是體力變差、步態不穩,若未達評定標準,保險仍不啟動。

實務建議:誰適合考慮長照險?

  • 未投保失能險者:由於失能險商品越來越少、停售潮持續,長照險成為替代方案。
  • 家庭有長照經驗者:曾照顧失能家人,深知長照成本與壓力的人,更能評估保險價值。
  • 預算寬裕、希望「轉移照護風險」者:可作為補充型保險使用。

資訊補充:

  • 【巴氏量表】由10個項目組成,包括日常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進食、如廁等),總分100分。
  • 【CDR臨床失智量表】由記憶、導向感、判斷力等6個項目評估,分為0~3分。
  • 根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統計,2023年長照險理賠糾紛已成新興爭議項目之一,主要爭點為認定模糊與理賠拒付

雖然長照險不是萬靈丹,但面對快速老化與政府長照資源有限的現實,若有能力支應保費,仍可做為轉嫁風險的補充工具。只是,在投保前,一定要詳細閱讀條款、了解量表評定方式與理賠流程,別讓保險成為空頭支票。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不夠善良的我們》林依晨掀開長照者心中的魔鬼,過來人苦勸:善用1966!

《忘了我記得》父母長照議題太真實,張念慈:別等遺憾來敲門,才發現「最想說的話來不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