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不會教就不要生」,醫師呼籲:給台灣一個更友善的育兒環境
「拜託喔,請不要隨便指責『別人不會教就不要生』,會講這種話的請先照照鏡子!」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近日在社群平台上語重心長地發文,回應對公共場合中孩童哭鬧的批評聲音。他強調,這樣的說法不僅情緒化,也反映出社會對育兒的不友善與冷漠。
蘇怡寧直言,經常講這種話的人,第一個被罵到的其實就是自己的父母。他反問:「不然你自己是有多長進?你爸媽是把你教得多好嗎?」並指出,即使是那些如今看似成熟的大人,也曾經是會哭鬧、情緒失控的小孩。
「你有沒有問過你爸媽?你小時候都沒哭過嗎?」
他進一步提到,若按照「會哭鬧=爸媽不會教」的邏輯,那麼過去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曾經哭過、鬧過、不聽話過,都不應該被生下來。「請你回去問問你爸媽,你小時候是不是從來沒哭過?沒有賴過床?沒有在公共場合情緒失控過?如果有,那你爸媽是不是也『不該生你』?」蘇怡寧犀利反問。
他感慨地說,有些大人自己長大了,選擇性不去理會他人、不顧公共空間的秩序,卻對小孩的情緒零容忍,「你自己都不鳥別人了,憑什麼覺得小孩會聽話聽到底?」
延伸閱讀:3歲小孩在外哭鬧,週末厭世爸吼:再哭不載你回家!別跟孩子鬥氣,4方法搞定負面情緒
家長心聲:在台灣帶孩子,常常像在接受社會審判
這篇貼文引起許多家長的共鳴。有媽媽留言:「我在百貨公司廁所裡哄哭的孩子,外面就有人說『現在的爸媽都不會教』,我當場真的快崩潰。」另一位爸爸則分享:「孩子睡不飽、肚子餓,在車上哭鬧,我還沒開口安撫,就先被路人翻白眼。難道我努力的育兒只剩下『被檢討』?」
不少家長也提到,他們在公共場合經常背負「恐龍家長」的標籤,但事實上他們一直努力管教,只是孩子有情緒、有狀況,是難以百分之百掌控的。「有些人連大人自己都管不好了,卻要求爸媽讓小孩完全靜音,這合理嗎?」一位家有過動症兒童的媽媽這樣說。
網友反思:大人吵鬧時可以被包容,孩子哭一聲就被放大檢視
除了家長,也有不少網友表示支持蘇怡寧的觀點:「台灣的育兒環境真的本來就很不友善,再加上少數不負責任的家長,導致連認真管教的爸媽也被牽連」、「很多人可以接受大人在咖啡廳高談闊論、外放影片不戴耳機,卻對小孩哭鬧零容忍,真的很雙標。」
有網友補充:「一個小孩哭兩聲,全場都在看,但大人吵架講電話卻沒人敢出聲,社會對孩子就是更不寬容。」
蘇怡寧最後無奈表示:「拜託,請給台灣一個友善的育兒環境好嗎?」他相信多一點包容與理解,不該是難事,但現實卻總是令人失望。「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同理,其實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我們這個社會的未來。」
「但好像真的很難,算了,就醬。」他語帶無奈地寫下這句話,卻也道出了許多父母心中說不出口的疲憊與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