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孩子近視別慌!散瞳劑該不該點?提醒:點散瞳劑的目的不是預防近視,而是延緩近視惡化

孩子近視別慌!散瞳劑該不該點?提醒:點散瞳劑的目的不是預防近視,而是延緩近視惡化

越來越多學童提早近視,家長關心是否要點散瞳劑控制。眼科醫師指出,低濃度阿托品可有效延緩近視惡化,建議針對眼軸快速增長者使用,並搭配戶外活動、規律用眼休息等生活習慣調整。藥物需依照醫師建議濃度選用,副作用通常輕微且可管理。定期回診與整體護眼行為,才是預防高度近視的關鍵。

文章目錄

近視

近年來,學齡兒童近視的比例持續攀升,尤其在數位學習普及後,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成為常態。許多家長帶著焦急的心情問診:「醫師,我孩子才小一就近視,要不要點散瞳劑?會不會傷眼?每天點會不會有副作用?」

這些擔憂是可以理解的。近視不再只是配戴眼鏡的問題,更關乎孩子未來眼健康的長期風險,包括高度近視所帶來的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併發症。因此,掌握正確的近視控制策略,是每位家長與醫師共同的任務。

近視是什麼?為何兒童容易發生?

近視是眼軸過長導致影像無法正確聚焦在視網膜上的狀態,成因包含遺傳與環境因素。在亞洲,尤其台灣,兒童近視問題特別嚴重,一方面與學業壓力大、戶外活動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因為數位產品(平板、手機、電腦)過度使用,增加眼睛疲勞與眼軸拉長的風險。

根據台灣衛福部資料,約有六成的小學六年級學生已有近視,且其中不少已經進入「高度近視」風險區域(近視超過500度)。

近視

散瞳劑是什麼?為何能控制近視?

「點散瞳劑真的有用嗎?」這是家長問得最頻繁的問題之一。答案是肯定的——低濃度阿托品(Atropine)散瞳劑已被國內外多項研究證實,能有效延緩兒童眼軸增長、控制近視加深速度。

阿托品是一種抗膽鹼藥物,傳統用於驗光時使瞳孔放大、睫狀肌麻痺。然而近年研究發現,即使是極低濃度的阿托品(如0.01%、0.025%、0.05%),仍具有控制眼軸增長的效果,而副作用(如畏光、閱讀模糊)則大幅降低。

特別要說明的是,點散瞳劑的目的不是讓孩子不近視,而是延緩近視的惡化。在小學階段的眼球發育高峰期進行介入,可以減少未來發展成高度近視的機率。

要不要點散瞳劑?這樣評估最合適

並非所有孩子都一定要點散瞳劑。是否適用,應由眼科醫師根據以下條件綜合評估:

  • 年齡:一般建議從學齡初期(約6歲)開始觀察,越早介入效果越好。

  • 每年近視加深速度:若每年增加超過75~100度,即為「快速惡化」,可考慮點藥。

  • 家族病史:父母為高度近視者,孩子的風險明顯提高。

  • 生活型態: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戶外活動時間不足者,更需要介入。

對於已經快速加深的近視族群,點用0.05%或0.025%的阿托品較能穩定眼軸增長。若只是輕微進展,則可以從0.01%開始,副作用最少,適應性高。

 

延伸閱讀:傷眼地雷別踩!醫生:從小遠視也可能變近視.7個孩子常見的NG傷眼行為

散瞳劑副作用與使用須知

儘管低濃度散瞳劑安全性高,但仍有些家長會擔心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

  • 白天畏光(尤其在戶外)

  • 閱讀模糊(尤其是0.05%以上濃度)

  • 偶見輕微眼睛刺痛、過敏

因此,建議家長幫助孩子配合以下事項:

  1. 配戴抗UV變色鏡片或太陽眼鏡:避免陽光直射造成不適。

  2. 定期回診:觀察眼軸變化與視力穩定度,必要時調整濃度。

  3. 每日固定時間點藥:例如睡前,效果最佳且減少白天不適。

目前尚無研究顯示長期點用低濃度阿托品會對眼睛造成永久傷害,因此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是安全且值得的。

散瞳之外,家長更要做的事

散瞳只是其中一個工具,真正防止近視惡化,還需要整體生活習慣的改變。以下是眼科醫師最希望家長落實的「護眼三寶」:

  1. 每天戶外活動至少2小時:陽光刺激多巴胺分泌,有助減緩眼軸增長。

  2.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無論寫功課、看螢幕或閱讀,都應定時休息遠望。

  3. 保持30公分閱讀距離與適當光線:避免在昏暗環境長時間用眼。

此外,睡眠品質與均衡飲食也是保護視力的重要基礎。睡眠不足可能加快近視進展,含抗氧化物的深綠蔬菜、維生素A與D亦對眼睛健康有幫助。

近視防治是一場長跑

近視控制沒有奇蹟藥,只有「早期發現、持續追蹤、科學介入」。對於正在發育的孩子來說,定期眼科檢查、配合醫囑點藥、調整生活習慣,是三位一體的策略。若您的孩子已開始近視,請別慌張,也不要只在意眼鏡度數,而應看得更遠——我們真正要守護的,是他未來一輩子的視野與眼健康。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寶寶幾歲該做第一次全面視力檢查?尚未能順利溝通表達的寶寶,10件事觀察視力正常與否

明明媽媽就在身邊,孩子卻看不到,原來是斜視惹禍!幼兒出現6大特徵應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