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一歲半男童副流感引發哮吼致命亡!這是一個媽媽的心碎實錄:從「呼吸費力」到悲劇發生的一夜....

一歲半男童副流感引發哮吼致命亡!這是一個媽媽的心碎實錄:從「呼吸費力」到悲劇發生的一夜....

「哮吼(Croup)」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呼吸道感染,雖然致死率僅約0.2%,但若未即時察覺並給予適當照護,仍可能引發嚴重甚至致命的併發症。兒童急診科醫師王聖儒提醒解析哮吼最易忽略的「警訊指標」!

文章目錄

一位心碎的媽媽,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兒子在生死交關令人難受的景象:「當時醫師巡視對面病床時,我們被吵醒, 轉頭一看,小朋友口鼻冒出褐色泡沫,膚色黑掉了。 我們立刻按鈴呼救。 那一幕,我們永遠忘不了, 小孩子在我們眼前被壓胸急救,每一個畫面都像慢動作一樣,在腦海不斷重播......」

一歲半的孩子,就這樣因感染副流感病毒引起的哮吼,最終併發肺出血與缺氧性腦病變,令人心碎地離開了人世。

這場悲劇讓我們深刻警惕:哮吼,真的不是小感冒!

一個媽媽的心碎實錄:從「呼吸費力」到悲劇發生的一夜

哮吼

這位媽媽回顧,四個月前,因孩子持續發燒並出現呼吸困難、聲音沙啞,他們緊急帶孩子至醫學中心急診。

經診斷,孩子為上、下呼吸道皆有異音(stridor & wheezing),懷疑為Croup哮吼與細支氣管炎,醫療團隊施以支氣管擴張劑與腎上腺素治療,但症狀未見明顯改善,白血球飆升至24,000,發炎指數也達7以上。

當晚住進病房後,小朋友持續高燒、呼吸困難(鼻翼煽動、胸肋凹陷)、精神疲憊。雖家長積極反映病情、詢問血氧監測與持續治療方式,但在夜間的照護流程中,溝通與監控似乎出現落差。

直到清晨,家長發現孩子口鼻冒出褐色泡沫、膚色變暗,才驚覺情況急轉直下!雖緊急搶救後恢復心跳,卻因缺氧導致腦部嚴重受損,最終在加護病房努力近兩月仍宣告不治....

「救了近30分鐘,他暫時回來了,但腦部已經嚴重受損,在加護病房努力近兩個月,奇蹟沒有發生,又或許這世界根本沒有奇蹟?」

那一夜,我們做了我們能做的每一件事,反應了每一個異常, 只是,沒有一個人,救得了他。」

媽媽心碎寫下:「 那一幕,我們永遠忘不了, 小孩子在我們眼前被壓胸急救,每一個畫面都像慢動作一樣,在腦海不斷重播......」

哮吼(Croup)是什麼?醫師解析易忽略的「警訊指標」

哮吼

哮吼主要是因病毒感染導致的喉頭或氣管黏膜腫脹,影響氣道通暢。多發生於6個月到5歲幼兒,典型症狀包括:    

•   犬吠式咳嗽(Barking cough)    

•   吸氣性喘鳴聲(Stridor)   

•   聲音沙啞  (hoarseness) 

•   夜間呼吸困難

臨床上,診斷哮吼的方式有三種:聽診、詢問病史、X光檢查。一般來說,醫師透過前兩種方式即可以確診為哮吼症;但若想進一步確認哮吼症類型,就需要藉由X光檢查方式,觀察患童的「呼吸道狹窄及阻塞程度」,以進一步針對哮吼和哮喘發作的早期症狀(異物吸入、咽部膿腫、血管神經性水腫、喉部腫瘤等)來鑑別診斷。

哮吼症候群3大類型

輔大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王聖儒醫師表示,哮吼症不單指一種病症,實際上應被稱為「哮吼症候群」,又可細分成三種類型:病毒性、痙攣性和細菌性。

病毒性

哮吼症致病原以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第1、2、3型為主,機率約50%;其他如呼吸道融合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以及冠狀病毒等,都可能引起症狀。此類哮吼症的初期表現類似感冒,如流鼻水和輕度發燒,接著才會發作成哮吼。

痙攣性

又稱為「急性痙攣性喉炎」,通常由病毒引起,好發於1~3歲幼兒,部分患童罹病原因與過敏或心理因素有關。此類哮吼症患者不會發燒,易有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等症狀,有時會因而刺激到喉部而不適。此症常發生於冬天晚上,因此也有人戲稱「午夜哮吼」。

細菌性

又被稱為「急性會厭炎」,而現在因為五合一疫苗的普及,此類哮吼症已比較少見;常見細菌感染種類以b型嗜血桿菌、A群鏈球菌及肺炎鏈球菌為主,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

此類哮吼症患者的會厭軟骨腫大如一顆又紅又圓的櫻桃,阻塞氣管入口而造成呼吸困難,促使病患出現狗吠咳聲、身體前傾姿勢、流口水等症狀,另還合併有高燒狀況。

細菌性哮吼症進展快,當出現以下狀況,應儘快就

哮吼

哮吼是呼吸道感染症狀之一,好發於夜晚 病程約 3-4 天,小心處理 多無大礙 。或是病童在哮吼病程後,伴隨咳嗽甚至併發氣管炎。但王聖儒醫師提醒,由於嬰幼兒抵抗力弱,且其呼吸道管徑較小,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較容易病況加重,出現肋間凹陷、呼吸窘迫的狀況,更嚴重者還可能導致缺氧和嘴唇發紺(深青裡透紅),甚至會造成呼吸道阻塞、窒息而死的悲劇。

尤其「細菌性哮吼症」,病程進展會比其他哮吼症更快速、更危險(特別是b型嗜血桿菌引起的病情);一旦嚴重發作,可能需要緊急氣管插管或緊急氣管切開術,以輔助患者呼吸,之後還會給予抗生素治療。

因此,王聖儒醫師提醒,若察覺以下狀況,建議父母儘快帶寶寶至小兒急診室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最佳時機。

1.呼吸非常急促或費力。

2.合併39℃以上高燒。

3.完全發不出聲音。

4.一直流口水。

5.活力、食欲很差。

6.嘴唇發紺。

而這位媽媽,也在孩子住院的夜晚,發現孩子有這些症狀,包括:持續性吸氣聲(Stridor)即使在靜止狀態下仍存在;胸口或肋骨間明顯凹陷,表示呼吸費力;鼻翼煽動、嘴唇發紫,可能是缺氧表現;精神狀態明顯下降:過度疲累、嗜睡、不易喚醒;異常出汗(冷汗)、心跳加速、活動力低落。因為哮吼可輕可重,醫師和家長都須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更瞭解哮吼的標準治療方式及照顧方式,不再讓遺憾發生。

醫師提醒:哮吼治療關鍵在於「持續監測與風險分級」

哮吼

哮吼雖多為自限性疾病,但嚴重型哮吼患者需密切監控血氧濃度、呼吸頻率與神智變化,並按需給予類固醇、腎上腺素霧化治療。

建議治療流程包括:    

•   霧化吸入腎上腺素或類固醇(如 Dexamethasone)   

•   安置持續血氧監測器(尤其夜間)    

•   嚴格評估是否有進一步氣管阻塞或肺部併發症   

 •   必要時轉入兒科加護病房(PICU)

這名小男孩的離開,是一次沉痛的警鐘,提醒所有父母:「不是因為哮吼危險性高,而是我們不能輕忽小孩每一個求救訊號。」 在醫療人力緊張的同時,除了強化住院期間的監測標準與交班溝通流程,家長也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異狀,避免遺憾發生'。

兒科醫師線上回覆,爸媽育兒大小事👇
兒科問題|兒科醫師

延伸閱讀:

賈永婕心疼孩童染疫合併哮吼,捐贈兒童呼吸器!坦言老三幼時也受哮吼所苦

寶寶咳嗽咳不停,原來是罹患哮吼症!哮吼症是氣喘嗎?何時該帶寶寶就醫?專業醫生帶您一同認識「嬰兒哮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