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如何引導孩子好好說「情緒話」?5個家長角色扮演練習

如何引導孩子好好說「情緒話」?5個家長角色扮演練習

過去談到當幼兒遇到負向情緒經驗時,家長多會用安慰、教導的解決策略。除了這些解決策略之外,其實,家長也能和幼兒用不同的方式一起談情緒,讓幼兒更加了解情緒經驗所帶來的影響。

文章目錄

情緒表達│引導孩子│情緒

情緒表達好重要!了解孩子情緒的4大技巧

在事件發生當下,家長與幼兒的情緒可能正處於「高緊繃、高焦慮」的狀態,情緒高張,使得我們難以周詳地思考如何反應,或和孩子討論。

不妨留意以下4大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或情緒高張時,提醒自己,用更適切、更容易讓孩子理解的方式引導孩子合宜的表達情緒。

技巧1了解發展

不同的發展階段,會影響影響幼兒了解自我、他人、認知及心理能力的發展。當父母和幼兒在聊情緒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情緒發展狀況,幫助幼兒建構對情緒的意義、行為、解決方法。

技巧2反思情緒

透過問題引導, 讓幼兒有機會去反思過去的行爲,尤其是和過去行為有關的「感受、情緒」,進而培養更好的「覺察」情緒能力。

例如:我和同學吵架為了誰先玩拼圖而生氣,我把同學推開、大叫(因生氣而做出的行為),因為是我先拿到的或我覺得很生氣(生氣的感受)。

技巧3避免誤解

遇到狀況,先緩一下、深呼一口氣,避免親子在情緒高張當下急於處理問題,而造成誤會或更多衝突。

例如:我和同學吵架為了誰先玩拼圖而生氣,家長沒有問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就先責備幼兒,幼兒沒有被理解,造成親子間的不愉快。

技巧4回溯情境

完整地回顧孩子所經歷的事件經過,是幫助大人更合宜地引導孩子的契機,也是幫助孩子完整回溯完整的情緒經驗,重新理解,進而反思未來做法的重要關鍵。

例如:我和同學吵架為了誰先玩拼圖而生氣,透過談話,家長引導並和幼兒共同釐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幼兒的感受及引發的情緒,並討論往後發生類似事件時,幼兒可以怎麼做。

家長如何和幼兒談情緒?我來引導,你來表達

親子在談論情緒經驗時,通常都以事件出現,包含人、事、時、地、物的相關訊息、個人想法和感受。此時的家長則可以嘗試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傾聽者、引導者、安慰者、鼓勵者、教導者等,幫助幼兒情緒社會化的建構與發展。

要點1|情緒引導,家長可以這樣做

父母透過「情緒引導」和幼兒一起來談論已經發生過的情緒經驗,包括描述、表達、討論、協助幼兒了解與釐清自己和他人的內在感受,幼兒就能從家長的引導中,逐漸了解自己和他人遇到情緒事件時的感受。

另外,家長可能有發生過和幼兒類似的事件,但對事件的回憶、描述及情緒的處理與幼兒大不相同。

此時,家長透過談話和幼兒分享過往類似的情緒經驗,幼兒就會逐漸了解「其實每一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情緒」,也知道無法學習他人的方式來處理類似的情緒經驗。

透過多次的經驗分享,孩子能逐漸累積並內化成專屬於自己的「情緒經驗資料庫」,往後若遇到情緒經驗時,就能連結過往經驗,把人、事、時、地、物的相關訊息與情緒經驗好好表達出來。

要點2|情緒表達,聚焦重要情緒經驗

家長引導幼兒討論情緒經驗及表達時,應聚焦在幼兒的情緒經驗,並淡化不重要的情緒,這樣一來,會讓幼兒更專注在重要情緒經驗的討論,練習把情緒表達出來。

以手足拿走幼兒想玩的玩具,幼兒感到生氣的情緒經驗為例,我們可以:

先引導

家長先詢問家長先詢問幼兒「發生什麼事?」、「他拿走你的玩具,你有什麼感覺/你有覺得生氣嗎?」,再引導幼兒說出情緒事件的過程、自己的心情是什麼,手足的心情會是什麼。

後表達

聚焦在幼兒生氣的情緒上,更多的討論「你覺得為什麼會生氣呢?」生氣的原因,並把原因表達出來,像是孩子說:「我在玩煮菜遊戲,姊姊把我的玩具拿走,我很生氣,因為我就不能玩了,姊姊也不還我」,最後也可以教導怎麼跟手足溝通。

其實,情緒沒有所謂的好與不好,即便是「負向情緒」(生氣、難過、害怕等),也不是壞事,而是協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甚至保護自己的重要情緒夥伴!

「情緒」本來就會因爲個人經歷而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身為大人,我們可以試著掌握以上兩大要點,從小和孩子一起發現更多情緒的面貌,擁抱並表達出來!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本文由【雞湯來了】授權 
 文/如何引導孩子好好說「情緒話」?5個家長角色扮演練習
 更多文章請見 雞湯來了,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跟小孩溝通時兇沒有用!七大金句,讓孩子聽懂你想說什麼

與孩子溝通的過程總是理智斷線?5個簡易步驟,走出無效教養循環

繼續閱讀
看更多雞湯來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