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名人部落客> New Now!疫情之中,父母如何面對「新當下」?

New Now!疫情之中,父母如何面對「新當下」?

新的疫情生活,沒有常模可行,也沒有新常態可以預期,面對的是每個人都得自主瞬息應變的「新當下」(New Now)。比台灣早經歷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的美國社工師,分享如何在新當下中盡量穩住生活。

  新的疫情生活,沒有常模可行,也沒有新常態可以預期,面對的是每個人都得自主瞬息應變的「新當下」(New Now)。比台灣早經歷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的美國社工師,分享如何在新當下中盡量穩住生活。

疫情新生活│創造力

  人們常說「活在當下」,似乎這是個終極又簡單的人生解方。不過,新的疫情,讓我們的生活面對的,是「新當下」,而且一點都不簡單。

  先前,大家都把疫情裡的防疫生活稱為「新常態」(New Normal),但這一波病毒的特性不同,完全推翻了新常態的生活模式。

  在新常態時,不管是被感染、隔離、停課,每一段經歷持續的時間,都比較長,不斷來回改變的頻率比較低,多數人跟同事、同學、家人經歷的階段與步調類似。

  但是在 Omicron 病毒下,已經沒有常態(Normal)可言。病程、隔離、停課的時間都縮短,要留意的條件與密切接觸者的定義也改變,即使在同一個班級,每個同學是否需要隔離、全班需否停課的標準也不同,而且除了基本準則,也容許地方權宜,以及家長可以決定是否讓孩子請防疫假在家避疫的彈性。

「新當下」沒有常軌可依循

  因為已經沒有多數人做決策、因應時類似的常軌可以依循,每個人都要更即時地釐清當下該如何調整生活。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社會工作學院的臨床社工師葛勞德(Maurya W. Glaude)在《今日心理學》為文,提出了「新當下」(New Now)的概念。

  這是全球皆然的現象。這學期以來,因為 Omicron 變種病毒的感染力強,很多班級或學校一直有同學或老師確診。但各國政府考慮病程縮短,加上過去停課的負面影響太大,已經不再像前二年一樣大規模地全班或全校一起停課,也沒有強制每個人、每天都要到校。

  混成學習是日常,每天有不同的學生或老師在教室與電腦螢幕間切換。雖然挑戰,但也只能親、師、生一起想辦法,讓每個孩子盡量跟上進度,社團、活動、比賽也盡量照常進行。疫情看似減輕了,但是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比先前要更能彈性應變。

  葛勞德指出,父母更是辛苦。除了孩子上課的情況走走停停,自己的職場生活可能也是一樣,還得照顧一家大小的身體健康與更不定的情緒起伏。她因此提出建議,幫助大家的生活盡量維持相當程度的穩定性,也緩解焦慮與壓力,並且提醒,即使在疫情過後,也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要這樣長期因應。

疫情新生活│家庭生活

在調整作息時,要多安排一些放鬆、與人互動的時間

  例如,在合適的防疫措施下,增加玩、看電視、家人一起吃飯的時間,也可以在戶外聚會、去當義工或運動。社交對身心健康很重要,即使只是線上的虛擬互動也有幫助。

當接收與限制相關新聞

  了解疫情的進展與相關的規定很重要,但只要從權威人士與專家了解新的措施與新知就好,不要重覆看、甚至看過多相似的新聞、不專業的發言,那只會帶來干擾,使人更煩躁。

改變家中和工作空間的裝飾

  例如增加植物、更換畫作,都會創造新的感受,讓大家更享受在家中的時間與空間。

留意彼此的情緒變化

  不斷變換的新當下,很容易讓人的情緒起伏更頻繁、更劇烈。除了觀察、留意彼此的情緒變化,也可以回想曾經發生的衝突或不愉快的對話,修補關係或找出療癒的解方。

多進行紓壓活動

  新當下是讓自己重新審視生活、自我與互相照顧的機會,可以趁機嘗試不同的活動,像是戶外瑜珈、畫畫、攝影、靜坐、聽不同的音樂、做做手工藝、園藝等等。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確診了怎麼辦?給父母老師的防疫應變處理懶人包(持續更新)
疫情趨緩,寶寶的壓力還累積在心底!8大指標讀懂孩子異常行為後的焦慮
【後疫情育兒生活】爸媽在家、外出做好防疫工作,保護孩子免於疫情威脅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資料來源:今日心理學
 文/疫情中,父母如何面對「新當下」?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