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寶寶1歲以前的語言發展里程碑.從出生2個月就能開始觀察

寶寶1歲以前的語言發展里程碑.從出生2個月就能開始觀察

「說話」對寶寶來說,是受到「先天生理」、「後天營養」、「感官刺激」等等綜合因素影響,日積月累而成的能力,因此,爸爸媽媽若是想觀察寶寶的語言發展,可從寶寶出生後的2個月就開始記錄。

    相信許多爸爸媽媽在跟寶寶相處時,會發現有時候只是發出無意義的聲音,就能輕易地引起寶寶張開小口、大笑,或是揮舞手腳等行為,甚至讓寶寶跟著發出聲音;如果模仿寶寶的發音、逗逗他,甚至還能引起寶寶更大的回應。而這些現象,可能就是誘發寶寶開始「說話」的跡象或嘗試。

推薦閱讀:新手爸媽翻譯機!Neh(ㄋㄟ):我餓了。透過17個嬰言嬰語,秒懂寶寶的生理需求

說話|語言發展|寶寶
(爸爸媽媽從寶寶出生2個月後,就能開始觀察寶寶的語言發展。圖/shutterlock)

培養寶寶語言發展能力的3大因素

    「說話」對寶寶來說,是綜合許多因素,日積月累而成的能力,包含先天生理、後天營養,以及感官刺激等等。

    「生理狀況」如掌管聽覺中樞「大腦顳葉」受損,影響聽力和對語言的理解等,將使得寶寶先天上對於說話的發展,處於難以避免的劣勢。至於「後天營養」、「感官刺激」等等,都是爸爸媽媽一步一步讓寶寶學習說話的關鍵。

    就營養來看,尤其是從寶寶4~6個月的副食品階段起,多種類的食材能夠給予寶寶大量的口腔刺激,除了食物質地的觸感,還有咀嚼、吞嚥等能力的訓練,事關舌頭、牙齒及嘴唇的運用,而這都關係著寶寶在未來說話上的發展。

    「感官刺激」則與寶寶生活的環境密切相關,孩子平日所接觸到的訊息,都會被吸收並累積在大腦的資料庫中,等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在適當的時機,就可能以說話的方式表達出來。 

推薦閱讀:豐富寶寶的感官體驗,適合跟0~4個月寶寶玩的五感遊戲

語言發展|說話|寶寶
(爸爸媽媽從寶寶出生2個月後,就能開始觀察寶寶的語言發展。圖/shutterlock)

不同月齡別的寶寶,所對應的語言發展里程碑

    寶寶「說話」的狀況,依照不同月齡別,有其對應的發展里程碑,以下歸納與說明,提供做為參考:

.2個月前

    當爸爸媽媽對著寶寶說話時,偶爾會看到寶寶的嘴唇跟著上下開合,看起來就像是在回應或模仿大人的口部動作。但此時的寶寶,聲音仍只以「哭」為主,大多用哭泣來表達情緒。

.3~4個月

    慢慢到3個月後,寶寶開始會發出簡單的聲音,如:咕咕的笑聲,但並無意義,多半是寶寶突然「玩」出聲音,並覺得有趣,如:看到爸爸媽媽有反應,而持續嘗試,在寶寶4個月前,大多屬於自發性的聲音發展。

.5~6個月

    5~6個月的寶寶,舌和唇的運用愈來愈純熟,加上慢慢懂得表達情緒,因此開始和主要照顧者比較有互動。在聲音方面,仍然比較偏單音,但逐漸可以嘗試將某些發音和某些事物有連結,例如:對爸爸媽媽叫自己名字的聲音有反應。

.7~8個月

    7~8個月的寶寶,會發出明顯的「ㄅㄚ」、「ㄇㄚ」等舌頭在唇齒間的音,且更能將某些發音與人事物做連結,因此,這時期的寶寶在聽到聲音後的反應更好,有主動依聲音找尋來源的能力;如果寶寶這方面的反應力不佳,建議爸爸媽媽多加注意。

.9~10個月

    寶寶的語言能力更豐富,部分孩子已具有少許理解能力,可了解一點點大人的語言。理解能力的養成,影響未來「口語表達」的發展;因此,有的寶寶最快在這個時期,就可能開口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語言文字。 

.10個月後

    這個時期的寶寶學會有意義的詞彙更多元,也有較明顯的「叫名反應」,寶寶可能會對某些物件的命名產生興趣,如:指著玩偶發出疊音。

    而9~10個月所述「有意義的語言」,最慢可能在寶寶10個多月後,才可能出現,因此,爸爸媽媽毋須著急,畢竟每個孩子平日所累積的資訊、承受的刺激,以及生理發展等等,都各自有自己的節奏,爸爸媽媽只要從旁多觀察、多互動即可。

延伸閱讀
戴口罩影響學語?醫師建議適時脫下口罩與孩子溝通互動,以免影響孩子語言發展!
寶寶不愛說話、口齒不清都有解!學齡前語言發展里程碑&口語訓練訣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