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學霸爸媽的共通點:情緒比較穩定!為什麼爸媽不嘮叨,孩子會更出色?

學霸爸媽的共通點:情緒比較穩定!為什麼爸媽不嘮叨,孩子會更出色?

通常學習能力強,被稱為「學霸」的孩子,大部分都有相同的特徵。這些孩子的父母,其實並未特別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但這些父母的情緒相對穩定,能夠提供給孩子穩定成長的環境。

    通常情緒越穩定的孩子,注意力越集中。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會念書的機率較高,因為不容易分心,能專注於課業學習。此外,懂得調適情緒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比較幸福快樂。與父母、兄弟姊妹關係融洽的孩子,不僅能與朋友和睦相處,出社會後也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所謂的調適情緒,並非只是一昧「忍耐」,而是透過正確的溝通,練習調適情緒的方法,進而邁向成長之路。

    父母也是如此。即使沒有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激動的情緒,並不代表孩子感受不到情緒的溫度。孩子甚至連從父母的表情、動作,都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情緒。比起言語表達,情緒溫度或許更直接、迅速地傳達給孩子。因此,並不是沒有大吼大叫或暴怒,就表示情緒控制得宜。

    光是從呼吸的空氣,就能傳達情緒的溫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透過這本書,學習調適情緒的方法。這本書是我從事教職二十餘年,見過無數的孩子,以長期累積下來的實戰經驗為基礎,和教師夥伴們一起研究腦科學與情緒的成果,這本書是為了孩子和父母們而寫的。

為什麼小孩會性情大變?

    大家都說韓國人似乎特別「愛生氣」,因為一時情緒激動而導致犯罪的情況也不在少數。然而,從事教職多年來,一路觀察孩子們,逐漸意識到這並不是只有出現在新聞上的大人們才會發生的事。比起十年前,在課堂上為了一些小事怒吼或亂丟東西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多。就連低年級的孩子,也經常動不動就大吼大叫,做出令人難以理解的激烈舉動,看似患有我們常說的情緒障礙症。許多老師紛紛表示,以前很少看到孩子這樣,但現在卻變成常態。為什麼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光是以現代孩子提早進入青春期為由,似乎並不足以說明。

    就連父母也明顯感受到孩子的改變。很多父母抱怨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突然性情大變?明明小時候不會這樣,長大卻像是變了一個人。即使訓斥孩子,也只是暫時有效,但一方面也擔心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和孩子起衝突,會破壞親子關係,內心陷入矛盾糾結。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孩子提早進入青春期,只要過了這個階段就沒事嗎?又或者孩子會有這樣的呈現,其實另有原因?或許孩子們的這種行徑,是在向大人們發出:「我現在很痛苦」的求救訊號也說不定。若是如此,就不能只是用青春期的說法草草帶過,必須認真看待情緒問題。
情緒問題

情緒發展,和認知發展一樣重要!

    當我們的心情或與他人的關係出問題時,往往不認為與情緒有關。但事實上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大部分都和情緒有關。人是受情緒影響大於理性的動物,並不是因為意志薄弱,而是大腦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就是如此發展。因此,當理性和情緒衝突時,會根據情緒採取行動,即便是大腦無法理解的舉動。然而,雖然情緒是影響我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們對情緒的理解卻是少之又少。

    父母往往對孩子們的認知發展較為關注,卻不注重孩子的情緒發展,甚至是漠不關心。他們不會仔細觀察孩子的負面情緒,或引導孩子學習處理情緒,只會一昧地逃避或壓抑。大人面對情緒易怒的孩子時,通常只會叫他們要忍耐、要學會控制脾氣。雖然表面上看似暫時風平浪靜,但壓抑在內心深處的負面情緒並沒有消失,就像隨時可能爆發的火山,怒火仍在孩子內心深處熊熊燃燒。像這樣不斷延燒的情緒,不但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也是造成彼此互相傷害的原因。

    如果希望孩子能順利度過青春期,想要好好理解孩子,並知道如何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前進,那就絕對不能忽視情緒。必須好好觀察情緒從何而來?情緒在關係中如何產生相互作用?調適情緒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習得的,是透過父母和兄弟姐妹,或在人際關係中學習。這本書正是從情緒的溫度出發,探討如何幫助孩子學習認識情緒,找到讓情緒穩定的答案。

「情緒溫度」調節很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羅素(James Russell),曾發表一篇名為「情緒環狀模型(Circumplex Model of Affect)」的理論。他將二十八種情緒分成正向、負向情緒,並按照情緒強度等級區分高強度和低強度,把各種情緒座標繪製成圖表。圖表的橫軸表示情緒的愉悅程度,縱軸表示情緒強度。從羅素提出的情緒環狀圖,就能看出我們主要感受到的情緒,位於圖表中的哪個位置。就像溫度計上的刻度,會根據水銀或酒精的膨脹程度產生變化,情緒也會根據愉悅程度和強度,坐落在圖表上的不同位置,我將此定義為「情緒溫度」。 

    當情緒溫度升溫時,情緒會過於高漲到超出必要程度。當失望的情緒過於高漲,會演變成恐懼或憤怒;憂鬱的情緒過於高漲,會衍生出「極度悲傷」的情緒。如果情緒溫度趨於極端,勢必會消耗大量的情緒能量,不僅會感到身心俱疲,人際關係也容易受挫。因此,讓情緒溫度降溫是很重要的。當情緒溫度降低後,練習覺察並進一步處理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與他人建立穩定的關係,也比較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神奇的是,學習動力也會跟著大幅提升。 


學霸的爸媽,情緒都比較穩定

    通常學習能力強,被稱為「學霸」的孩子,大部分都有相同的特徵。這些孩子的父母,其實並未特別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但這些父母的情緒相對穩定,能夠提供給孩子穩定成長的環境。他們很少責備或批評孩子,而是會當孩子的後盾,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在背後默默支持孩子。為什麼不嘮叨的父母,孩子的學習表現反而更出色?

    一九九○年,美國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和新罕布夏大學心理系教授約翰.梅耶(John D. Mayer),正式提出「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情緒智商,是理解、調適和表達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情商低的孩子,面對煩躁或憤怒等負面情緒時,不知道如何處理,很容易陷入情緒;反之,情商高的孩子,因為理解自己的情緒,懂得適時調適。

    雖然情商與智商高低或聰明與否無關,卻會影響學習動機和欲望。想要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必須讓孩子對外界事物產生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力。當孩子有了好奇心、主動的學習態度、熱情、專注力和動力,未來很有可能會在某些領域獲得成就。即使頭腦再聰明,也遠比不上對學習充滿動力的孩子。

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表達情緒的方法

    在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孩子的情商發展與父母有關。情商並不是透過看書或上課學習,而是在關係中學習。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表達情緒的方法,練習接納自己的情緒,進而發展情商。感受到負面情緒時,知道如何處理情緒,而不是莫名地生氣或逃避。如此一來,當茫然的焦慮感消失後,孩子的情緒就能變得穩定。

    即使沒有送孩子去補習班,只要營造可以讓孩子情緒穩定的環境,孩子自然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即使雙薪父母忙於工作,孩子也不會因此學習落後。並不是從小陪在孩子身邊,建立親密的依附關係,就表示孩子一定能順利度過青春期。想要培養孩子的天賦和潛力,關鍵在於父母的情緒。

先讓父母的情緒溫度降溫 

    有句話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透過父母認識世界。在教育孩子前,父母應該先回過頭來檢視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這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但知易行難,相信爸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會為了一點小事對孩子發脾氣,吼完孩子後,馬上就後悔。家庭是形成自我最重要的地方,彼此會互相影響,因此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尋找出路。

    事實上,這一輩的父母,從小並未接觸過所謂的情緒教育。回想小時候的父母,當遇到工作不順心或發生衝突時,把氣出在另一半或孩子身上,是很常見的事。仍有許多大人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或不知道如何處理情緒。因為從未接受過情緒教育,對情緒運作的迴路一無所知,根本無從著手。這樣一來,可能也會不自覺地把炙熱的情緒溫度,傳達給孩子。要讓孩子的情緒溫度降溫,進一步互相理解,必須先從降低父母的情緒溫度開始做起。
情緒教養

唯有父母正視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曾說過:「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情緒誠實,才能讀懂別人的情緒。」要先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了解情緒從何而來、情緒的呈現方式、觀察情緒想傳達給我的訊息。尤其必須特別關注一直以來我們所認為的負面情緒,像是焦慮、憤怒、自卑等,理解這些情緒一方面守護了我們,帶領我們成長至此。當解開對負面情緒的誤會後,情緒溫度才會開始降溫。這些情緒會轉變成勇氣、希望和挑戰,幫助我們成長。唯有父母正視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認識情緒,讓孩子擁有調適情緒的力量。當負面情緒來襲時,不盲目地隨情緒沸騰,而是全然地接納,反而會成為生命中的禮物。

    當您為了孩子開始關注「情緒」這個關鍵字,進而翻閱這本書時,就已經跨出了第一步。為了彼此的幸福,也為了自己的幸福,必須好好檢視彼此的情緒溫度。希望透過這本書,幫助大家更了解情緒,學會把過去壓抑在內心的焦慮、恐懼、憤怒、自卑,化為成長的動能。當孩子和父母都能維持在安全的情緒溫度時,相信這會是彼此互相理解與相愛的契機。


書名:《父母的情緒,孩子都知道與孩子一同練習調節情緒溫度,爸媽不失控,孩子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作者: 韓成範
譯者: 鄭筱穎
出版社:采實文化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