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孩子總愛讀同一本書」其實是學習語言的必經過程!親子共讀從興趣切入,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孩子總愛讀同一本書」其實是學習語言的必經過程!親子共讀從興趣切入,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共讀 」,是近年來很熱門並且很常被推廣的活動,這次就跟大家分享我們家如何打造三個孩子的共讀時光,以及與孩子共讀時的經驗與心得。

  認真說起來,我們家應該算是個友善的閱讀環境,也相當鼓勵孩子培養閱讀興趣,從下面幾件事中,大家應該可以略見端倪。

  第一,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家中書本的數目總是遠遠超過玩具的數目。第二,家裡很早就提供適合孩子讀書的獨立空間,他知道哪裡可以找到書,也可以安靜自在地坐下來讀。

  第三,除了孩子們自己的讀書空間外,我們還創造了餐桌、沙發這兩個屬於家人共同的閱讀空間,它們不僅僅可以讓我們用餐與休息,更常是我們一起閱讀的好角落。

  有時候,妹妹需要很大的桌子以便攤開她的畫冊跟紙筆,餐桌的尺寸跟高度就比書桌或地上來得適合,也方便大家一起參與討論。不論是幫忙畫兩筆或是提供意見,甚至依據正在進行的畫作聯想,說些與之相關的故事,桌面寬闊的空間讓家人可以圍成四面八方,不會因多人參與而有擁擠的感覺。


親子共讀.輕鬆最重要

  我平時下班到家的時間,大概已經是孩子們吃飽飯、洗完澡,準備要上床睡覺前的一個小時左右,常常一進門,迎接我的便是沙發上一排埋首於書中的孩子,每個人身旁還都擺著幾本自己想要看的書,見我進門便紛紛抬頭,異口同聲地向我打招呼:「嗨!爸爸!」

  沙發是我們家的另一個閱讀空間,它提供了有別於其他地方的舒適感與放鬆,在這個時間點,大家都已經洗過澡換上睡衣,是一段睡前靜心的片刻,孩子可以挑本書或坐或躺,選擇自己舒適的姿勢,也可以靠在爸媽的身上要求講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甚至不一定要閱讀,分別講講學校或今天發生的事,大家輪流發表不同的意見,一起把這樣的經驗變成一本無形的書。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已經感覺到共讀其實也沒有那麼困難,並不是一定要怎麼執行,或是拘泥什麼特定的形式,輕鬆做就對了!(延伸閱讀:專屬感會帶來幸福感!打造孩子的「爸媽獨享時光」,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被愛,手足之間不爭寵


選書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很多父母常常為了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就主動買給孩子自己希望他們念的書,但往往會產生很深的挫折感。在兒童發展的理論中,有一種訓練方式叫「地板時間」,它的第一個要件就是先順著孩子喜歡、想要的東西或想做的事來跟他們互動,進而設計未來的訓練內容,以這樣的概念來說,孩子其實才是共讀經驗中的主角。

  因此要購買童書之初,還是必須要觀察一下孩子的喜好,我們很常帶他們去書店閒晃,看看他們都對哪類的書籍感興趣。孩子還小時,故事的內容並不一定是挑選的重點,有時候,主角可不可愛、插圖精不精彩,反而對孩子更重要。

  當孩子慢慢長大了,除了故事內容外,我們會希望書本能帶給他更多樂趣與學習,甚至是一些尚未經歷的體驗,所以父母在這時候適當的為孩子選書就逐漸變得重要。

  我們也會和其他家長交流,詢問不同年紀的孩子都看哪些書,舉凡動物、情緒、故事、工具書等,都有可能,同時討論不同語言的童書選擇,這跟買玩具是一樣的心情,要去想想是不是適合他們的年紀或興趣,也要先自己研究一下玩法,買了之後才好親自教孩子們玩。


同一本書也能讀出不同心得

  有些共讀的文章會提供很多的教戰手則,比方說要向孩子提問,讓他們能夠有更多的思考空間與機會等,這些都沒有錯,但實際嘗試過的人就知道,執行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個人覺得共讀要跨過的第一道難關,也是最重要的關卡,就是必須忍受重複讀同一本書、同一個內容的無聊感。對孩子來說,不論是語言能力的建立,形象的輸入,甚至新的探索與發現,都是源於不斷重複與覆誦。

  孩子每天拿同一本書來讓你講給他聽,你會覺得莫名其妙:「這不是說過了?」或者會不經意地發現他們怎麼又在看同一本書,因為這就是年幼孩子學習的模式,這時,陪伴共讀的大人就必須克服無聊,發揮想像力,讓每一次的共讀都能多點不一樣的心得或收穫,然後在不知不覺間引導孩子跨出這本書,產生去探索下一本書的動機與期待。


共讀經驗無法複製貼上.大人也要享受其中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沒有辦法複製同樣的共讀經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就像我家老大從小喜歡在車上聽書,需要聲音與音樂的連結才能入門閱讀。老二因爲有亞斯性格,常沉浸在個人世界裡,也最喜歡閱讀,只要是從知識、動物、自然科學的角度切入,往往都能抓住他的目光。

  而老三起初對閱讀完全沒有興趣,後來發現她喜歡動手做,於是從工具書,有遊戲內容的書籍開始,例如:大家來找碴、迷宮、著色等,也慢慢地讓她喜歡上閱讀了!

  同時,我們也要記得,別被共讀的大帽子壓得喘不過氣來,父母們也要與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才能感染他們!

延伸閱讀:離異後從不缺席兒子重要時刻,用行動表達「爸爸一直都在」!離別讓孩子感到焦慮,卻也變得更獨立

延伸閱讀:兩性間的「愛之語」,也能用在孩子身上!防疫居家生活,和孩子一起學習愛的語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