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兩性間的「愛之語」,也能用在孩子身上!防疫居家生活,和孩子一起學習愛的語言

兩性間的「愛之語」,也能用在孩子身上!防疫居家生活,和孩子一起學習愛的語言

這一個月以來,讓大家最有感的事,就是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台開始實行防疫三級警戒。

    社區感染的爆發,讓台灣人民開始體會他國過去一年的生活——禁止所有的社交行為,包括出外用餐和聚會狂歡,健身房和娛樂場所也必須暫停營業。這突如其來的變化,頓時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型態。

    很多人說:「給我Netflix,我可以一個星期都不出門!」但當你真的被限制哪兒都不能去時,你會發現:Netflix滑了半天都找不到想看的節目,開始覺得無聊煩躁,而時間實際上只過了一天。

    另外,也有很多人的社群軟體上,原本充斥著各式各樣餐廳的美食打卡照,現在滿是自家小炒的分享;本來是到處旅遊的人,也改做居家陽台小花園的農夫。

    有些人覺得自己被疫情困住,也有些人順應外境變化,繼續用另一種方式體驗生活。

換個角度思考.珍惜與孩子密集相處的時光

    同樣的心情曲線,也發生在家有未成年孩子的父母身上。有些父母呈現情緒快要崩潰的狀態,有些則是樂在其中,享受自己和小孩一起發揮創意、安排生活的趣味。

    想想看,以前小孩白天去上課,父母只有下班才需要顧小孩,自然是有種小別勝新婚的樂趣;現在不但自己要上班,還要整天陪小孩在家、叮嚀上網課,甚至得幫小孩設計只能在家做的娛樂活動,然後在夾縫中做著家事,簡直比疫情前的生活還要「精采萬分」,也難怪很多父母適應不良。

    但既然防疫的事實無法改變,我們大人還是要學著換個角度思考,摒棄前鑑,好好利用這段時間來觀察認識一下你的家人,努力將防疫的苦悶轉化為家庭關係的提升,而不是放任自己成為媒體報導中,因疫情而失和的家庭。

與每個孩子都有專屬愛之語

    這一陣子,我剛好讀到朋友的文章,她提到了「愛之語(love language)」一書中作者蓋瑞巧門(Gary Chapman)所提出的5種愛的語言:

1.肯定的言語

2.實際的服務行動 

3.真心的禮物 

4.寶貴的相處時刻 

5.身體接觸

    這是兩性間表達跟接收愛的5種方式,但其實親子關係就像情人相處一樣,處於現在這個大家密切相處的時間裡,我們可以好好地來觀察並思考,到底我們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相處模式。

肯定的言語

    大兒子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小孩,表面上看起來不是很認真在學習,總是不聽完老師或敎練要敎他的東西,就開始自己亂寫或亂做,就像個自以爲是的孩子。但這段時間近距離密切觀察後,我發現他其實是想要表現出「比別人厲害」的樣子,藉此來得到父母的認同;另一方面,我也發現他不敢發問,因為他害怕暴露出自己的無知。

    他媽媽和我討論了與他講話的方式,發現大兒子會因為我對他的評判而感到非常難過低落,因此,希望我能多以鼓勵的方式取代責罰。於是,我藉由疫情期間觀察大兒子的行為,發現他的衛生習慣變得超好!不再亂摺亂丟口罩,改掉了到處亂摸的習慣,也會小心自身的清潔,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避免染疫。

    「當你想要把一件事做好的時候,你是可以很細心、面面俱到的!」我找了個時機讚賞了大兒子這段期間的正向行為,他開心極了!

寶貴的相處時刻

    而小兒子因為有亞斯的性格,有時候,我並不是很清楚他有沒有感受到我的愛。疫情期間,因為相處的時間變多了,他和妹妹的爭吵也變多了,於是我們用記錄行為的方式,給孩子更具象的概念,讓他了解到底一整天下來,他做了哪些好的和不良的行為,像是如果他用言語挑釁妹妹,就記一個缺失;如果一整天都表現良好,就可以得到一顆星星。而我的任務,是在記錄他的行為之餘,陪他一起回想、描述和分析他所犯的錯或做的好事。

    在愛情裡,很多人期待另一半能花時間陪伴、傾聽自己,因爲這表示他心裡有你,願意把他最寶貴的時間和專注力分給你;在親子的敎育裡,孩子同樣希望能贏得爸媽的關注,爸媽可以做,也應該做的,不是急著教他是做對還是做錯,而是讓他感受到「無論怎樣,爸媽都會愛你、在背後支持你」的那種力量和溫度。

身體接觸

    最後,是我那從小就情緒控管很差的小女兒,每每大哭都讓旁人覺得莫名,劇烈的程度好像要把心臟咳出來一般,不過,我們很確定的是,她很喜歡人家抱著她。家裡床上最多娃娃的人就是小女兒,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小女生的喜好,但我認為這是一種她對於愛的投射,她喜歡抱娃娃,是因為她喜歡人家抱著她。所以,不管她心情好或不好,當她來跟討抱抱時,我們一定會抱好抱滿。

    疫情期間,我不再需要很早趕著出門,因此,每天早上起床我都會幫她換衣服,女兒也總是要抱抱個幾分鐘才願意換。有時,身體接觸的溫度,比言語更能撫慰人心。

    親子與兩性關係的哲學,在某種程度上十分類似。別人不是我,我不能期待別人能夠了解我的每一個好惡,同樣的,我之於別人也是。因此,適時表達自己的需求,認真觀察別人的喜好,都是一種愛的互動方式。在疫情緊張的這段期間,雖然有很多事不能做,但我們可以一起學習愛的語言。

復健科醫師 曾清祥
我是個三寶爸,也是個復健科醫師!有個快到青少年叛逆期的大兒子,也有兩個年幼無知的幼稚園小兒子和女兒,每天面對不同的敎養方式和層出不窮的問題,扮演著不同的生活角色。想要知道我們吵吵鬧鬧的生活故事嗎?讓我慢慢來告訴你。

延伸閱讀:專屬感會帶來幸福感!打造孩子的「爸媽獨享時光」,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被愛,手足之間不爭寵

延伸閱讀:一碗米苔目,開啟三代父子間的心靈交流,從小養成親子共餐習慣,讓家庭關係更緊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