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照顧> 吳鳳女兒被路人阿嬤指2歲還不會自己吃飯!別拿小孩做比較,對成長將造成傷害

吳鳳女兒被路人阿嬤指2歲還不會自己吃飯!別拿小孩做比較,對成長將造成傷害

吳鳳提醒:「請記得不要比較孩子。每個孩子有自己的魅力跟特色。 」




吳鳳小女兒被阿嬤指不會自己吃飯,姐霸氣護妹!

  你帶著孩子出門時,也曾遇過路人拿孩子做比較嗎?吳鳳老婆陳錦玉在臉書分享,帶著兩個女兒出門用餐時,碰到一位帶著孫女吃飯的阿嬤,她坐在隔壁桌,問了小女兒Inci的年紀是2歲後,馬上指著孫女說:「妳看她也2歲,已經會自己吃飯,是不是很棒?」她微笑點頭示意沒答話。

  阿嬤繼續說:「我們2歲就會自己吃飯,你們會嗎?」她依然保持微笑,沒有正面回覆。阿嬤見狀,直接對著小女兒追問:「我們2歲會自己吃飯,很厲害,妳會嗎?」小女兒搞不清楚狀況,就隨口回覆:「不會。

  阿嬤聽到回答顯得很得意,回答:「你看我們2歲就會自己吃飯,妳還不會。」此時,大女兒Ekim立刻跳出來護妹,指著Inci說:「她會!她會自己吃飯!」自此阿嬤便沒再接話了。

  陳錦玉事後分析,很多比較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她回想,「雖然我想阿嬤可能純粹想炫耀自己的孫女,不過連路人都能比較2歲是否能自己吃飯,各種親戚間的比較是不是更顯得很正常?!

  吳鳳強調,阿嬤小時候可能也很常被比較,所以自然養成這樣的說話方式,但她可能沒有想過,常被比較的孩子更容易失去自信。他認為,「好的誇獎是來自外面,而不是自己覺得自己孩子很厲害,若想誇獎自己的孩子,其實可以在家裡就好。

  吳鳳提醒,「請記得不要比較孩子。每個孩子有自己的魅力跟特色。有的學的快,有的慢!或者有的比較活潑,有的不是!」最重要的是,請了解自己的孩子,多觀察、互動並花時間引導孩子到適合的方向。

(延伸閱讀:培養未來競爭力不能只靠高IQ,真正的獲「力」來源是父母的陪伴與觀察,培養解決事情的能力



網友:愛比較的大人可能本身低自信甚至自卑

  網友看到PO文紛紛點讚留言:「阿嬤可能想搭訕但不會聊天」、「我覺得姐姐的神回覆很棒呀」、「比較是無聊的事,不然比她的爸爸會講三種語言嗎」、「有人長大後還不會自己吃飯嗎」、「遲早都會自己吃啊!有事嗎大人」、「從成績,工作,健康,比較到生命長度,比較界的能人,比比皆是」等。

  有網友更直言:「長輩很愛這樣子的比來比去,無非是虛榮感作祟,且往往是自己的低自信甚至是自卑。甚至把自己無法達成的成就需求強壓在後輩子孫要求他們去達成。」或許長輩們也都是在比較的情緒下長大,因此自然而然用比較的方式對待下一代,但一位網友的提醒值得重視:「照顧者壓力大,小孩也被這種情緒影響,所以也養大很多不快樂的兒童!

大人愛比較,將對孩子帶來不可抹滅的傷害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保系陳姣伶老師在信誼「好好育兒」專欄〈別再拿「比較孩子」當話題!〉文章中提到,0至3歲較敏感的孩子感受到眾人視線集中在自己身上,會自行判斷大家在談論自己,或覺得自己和爸媽間的小秘密被公開、親友在嘲笑他;「等孩子年紀漸長,可能變得不願與父母分享秘密,或因此討厭回親戚家,變得較退縮、不理人。

  而3歲以上的孩子,已能逐漸明白大人的談話內容,當大人們對於「以比較孩子為樂」的聊天內容不以為意時,可能已在不知不覺中造成孩子的壓力與負面自我評價。

  陳姣伶老師分析,個性較大而化之的孩子,有可能會對這些言語置之不理;企圖心較強的孩子則可能會奮發向上,希望有天讓人刮目相看;但若是個性較內向的孩子,加上平常表現較不起眼,遇到被比較時反而會更加自卑、自信心愈趨低落,覺得在親友間抬不起頭,小時候會傾向躲在角落、隱藏自己,長大後則可能因害怕而逃避親友間的聚會。

(延伸閱讀:越是追求完美.越不利於心理健康?

不比較,用5教養法讓孩子自信地長大

  天才領袖幼兒醫學教育集團執行長王宏哲在親子天下出版《教養的真相:圖解孩子講不聽、叫不動,大人該懂的破冰對話》一書中表示,用比較的教養方式養小孩,對孩子的心理衝擊大,甚至會讓孩子的成長產生陰影。

  不要給孩子充滿比較的童年,改用以下5種教養方法幫助孩子成長、建立自信心:

1.尊重孩子的選擇

  不要嚴格規定孩子的學習目標,要適當的給予他選擇的權利。例如,若不喜歡學琴,沒關係,也許他喜歡玩打擊樂或唱歌呀!是不是也一樣能開啟音樂智能呢!

2.讓孩子嘗試錯誤

  若孩子遭遇挫折或跌倒時,爸媽不要急著扶他一把,否則孩子不容易看到自己的弱點與缺點。

3.允許小小出錯

  別在孩子一犯錯時就不斷嘮叨責備,這樣孩子會變得容易緊張,擔心自己達不到大人的目標。例如父母最常說的:「我不是早就要你小心喝湯嗎?你看你又灑出來了!」類似這樣的語氣只會讓他愈來愈怕犯錯。

4.別常用激將法

  有些爸媽喜歡用激將法來刺激孩子:「唉呀,我想你一定做不到!」其實激將法要看個性與時機的,太常使用這招,反而會讓他產生「我就是很差很爛,就是做不到!」的偏差心理。

5.不要比孩子還在意輸贏

  有些爸媽比孩子更在意輸贏;好比說常在下課接孩子時會不經意的問:「今天考得怎麼樣?」「比賽贏還是輸了?」「今天老師有沒有稱讚你?」無形中都會讓關心變了調。有些孩子很怕這種高度期許的壓力,這些會影響學習動機與表現。

(推薦閱讀:孩子的性格與人格來自父母教養風格!10個教養守則建議

(推薦閱讀:先教孩子欣賞他人優點 ,3原則培養孩子正確競爭意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