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早產兒常見併發症有哪些?爸媽掌握四重點,照護脆弱的早產寶寶

早產兒常見併發症有哪些?爸媽掌握四重點,照護脆弱的早產寶寶

早產寶寶出生時,仍有許多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呼吸道、心臟與腸胃道等器官都容易出現併發症,因此照護早產兒時,在體溫、哺乳、睡眠及親子互動都需特別注意。

  早產兒的存活率與出生時的體重與週數有高度相關,根據統計,台灣近3年來,體重小於1,500克的早產兒,存活率大致有8到9成,若依週數來看,出生週數達30週的寶寶,大概有9成5以上的存活率,而24週則大約只有5成,其中無法存活的案例,許多都來自於併發症。

早產兒
早產兒寶寶照護不可少

早產兒常見身體狀況與併發症

  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差異為何,為什麼容易引發諸多疾病?以下為幾種早產兒常見的身體狀況與疾病:

呼吸器官

  當臍帶剪斷後,寶寶無法再從母體獲得氧氣,就得靠自己呼吸,進行氣體交換,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怡萱表示,呼吸問題是多數早產兒出生後面臨的首要難關。一般胎兒的肺部要到34至36週,氣體交換功能才逐漸成熟,所以早產寶寶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呼吸窘迫」的現象。

  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怡萱提到,遇到較輕微的呼吸問題,有些醫師會嘗試使用鼻式呼吸器,給予寶寶正壓輔助,幫助肺泡撐開,並且給予氧氣,但比較嚴重的情況,就可能需插管,讓呼吸器更直接地輔助寶寶呼吸與換氣。

心臟

  早產兒的心臟非常小,且心肌也還沒有足夠的力氣將血液打到全身,因而造成心跳及血壓時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需要以強心、升血壓藥物輔助。

  另外,所有的寶寶在胎兒時期,都有一個「動脈導管」的構造,足月寶寶的動脈導管通常在出生後一兩天,就會自然關閉,早產寶寶卻不盡然,動脈導管未確實關閉的結果,可能導致過多血液流向肺部,肺部充血同時,腦部、腸胃道、腎臟等其他器官缺血,即是所謂的「開放性動脈導管」。有開放性動脈導管的早產寶寶,約4成需要使用藥物,甚至進行手術來關閉動脈導管。

早產兒
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包含呼吸器官、心臟、腸胃道、視網膜部位

腸胃道

  即便是足月兒,也常見胃食道逆流、溢奶情形,這些情況在早產兒身上會更加嚴重,因早產兒的腸胃道發育未完全,不僅腸子的管徑細小,一些重要的消化酵素也還沒開始分泌,因此早期餵食時,常會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

  此外,吳怡萱醫師表示,腸胃免疫功能不佳、不正常的細菌孳生、過快與過量的餵食,或者腸子受心臟、呼吸疾病影響而缺血,都有可能引發足以喪命的「早產兒壞死性腸炎」,此疾病的可怕之處還在於難以預防,只能儘量哺育母乳及使用益生菌,以降低發生機率。

視網膜

  寶寶的視網膜血管,一般隨著週數的增加,從眼球後方往前方生長,36至40週時慢慢長好。提早報到的早產寶寶,因為血壓跟血氧不穩定,而視網膜的血管缺血、缺氧時,為了自救,早產寶寶會製造一些血管生長因子,但這些血管生長因子反而導致不正常血管新生,產生血管扭曲、走向異常的現象,嚴重時可能會水腫、出血,甚至牽扯到視網膜造成視網膜剝離,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主要原因。

早產寶寶照護須知

  照顧早產寶寶,對於每個爸媽都是一大挑戰,無論體溫、哺乳、睡眠與親子互動,都需要格外細心的觀察與照護。

體溫調節

  早產寶寶的中樞系統還不成熟,體溫調節的能力不佳,且皮下脂肪較少,容易從皮膚散失水分與熱能,是寶寶體溫不穩定的因素,這時,保溫箱就是一個重要工具,可幫助寶寶維持正常體溫,盡可能減少代謝、耗氧量,讓脆弱的早產寶寶不必為了產生熱能,消耗額外能量。

  吳怡萱醫師補充,水分從體表蒸散,也會帶走熱能,因此,保溫箱的功能,除了維持溫度,還有加濕作用,減少寶寶體表水分蒸發,避免脫水及低體溫。

早產兒
早產寶寶吸和吞功能較不協調,需成長一點才能使用奶瓶餵食

哺餵母乳

  早產寶寶吸吮反射不明顯,吸跟吞的功能也不協調,即使醫師評估可以喝奶,通常會需要透過鼻胃管或口胃管來灌食。較大一點的寶寶,才有可能用奶瓶餵食。

推薦閱讀:早產兒母乳哺餵成功3大祕訣

  若經醫師評估,寶寶可以嘗試親餵,則建議媽咪於明亮的環境親餵,注意觀察寶寶唇色是否變黑、是否在憋氣不呼吸、或喝太急會嗆咳,如果有,應立刻停止餵食,拍拍背刺激寶寶。吳怡萱醫師提醒,每隔10分鐘記得中場休息,拍拍嗝並觀察寶寶,不要急著一次餵到飽。

睡眠週期

  寶寶的一個睡眠週期約45分鐘,其中快速動眼期較多,因為寶寶的腦部還在發育,腦血流增加的時期越多,越可以促進腦部成熟。早產兒的睡眠通常會比足月兒更淺、更混亂,因快速動眼期更多,大腦維持活動與警覺,才不會忘記呼吸。

推薦閱讀:早產兒睡眠混亂.醫師傳授寶寶作息規律小技巧

  回家之後,爸爸媽媽們可試著在寶寶睡覺時調暗燈光,但不建議調至全暗,至少要能夠觀察寶寶的呼吸及其他行為,寶寶醒的時候再稍微調亮一點,但寶寶眼睛的感光細胞還不成熟,不太有能力分辨白天跟夜晚的差別,無法立刻建立晝夜循環,照護者只能盡力配合,依循寶寶步調,調整至正常睡眠週期。


爸媽對於早產寶寶的親子互動,也顯得重要,助於提升寶寶的安全感

親子互動

  保溫箱中的早產兒,若病情許可,護理師會用毛巾做成一個圍巢,讓寶寶維持像在子宮裡一樣手腳彎曲的姿勢,在不影響寶寶體溫前提下,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維持屈曲的姿勢下,把手輕輕覆蓋在寶寶的身上,這樣的「寧握護理」,有助提升寶寶的安全感,讓寶寶放鬆。

推薦閱讀:增進早產兒親子互動.寶寶吃奶前可做這件事

除了寧握護理,還可嘗試「袋鼠式護理」,爸媽將寶寶抱在胸前,透過感受爸爸媽媽的心跳、呼吸和講話聲音,營造出類似在子宮中感受到的環境,寶寶覺得安心,對未來的神經發育也有幫助。

延伸閱讀
兒科醫師陳俊仁這樣照顧兩個早產寶寶~平常心看待.不讓孩子感受父母的焦慮
早產兒爸媽必修課.這些觀念一定要知道!
呼吸道融合病毒威脅小孩不亞於新冠!保護高風險小腳ㄚ遠離氣喘與重症風險.健保擴增給付單株抗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