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人育兒> 名人部落客> 比蚊子還難纏!皮膚科醫師教你如何對抗奇癢難耐小黑蚊

比蚊子還難纏!皮膚科醫師教你如何對抗奇癢難耐小黑蚊

夏日病媒蚊多,到戶外活動最怕被叮的又紅又腫,其中最難防範的「小黑蚊」,不少女性避之唯恐不及,往往被叮咬後讓人超級不適!但其實小黑蚊不是蚊子,分類上屬於吸血性昆蟲,想要避免被他咬得先了解它的習性。

夏日病媒蚊多,到戶外活動最怕被叮的又紅又腫,其中最難防範的「小黑蚊」,不少女性避之唯恐不及,往往被叮咬後讓人超級不適!但其實小黑蚊不是蚊子,分類上屬於吸血性昆蟲,想要避免被他咬得先了解它的習性。(推薦文章:宥勝兒露營二周蚊蟲叮咬,全身紅腫癢!老婆說:增強免疫力!女兒說:辛苦但好玩


嚴重患者遭叮咬症狀持續 28天!反應激烈需要就醫
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林昱廷分析:「雖然小黑蚊名稱中有個『蚊』字,但小黑蚊並不是蚊子,在分類上屬於吸血性昆蟲,成蟲體長僅約 1.4 mm。」
小黑蚊就是閩南話俗稱的「黑微仔」或「烏微仔」,正式名稱是「台灣鋏蠓」,已知的吸血蠓共有1,700 餘種,臺灣地區共記錄24種,2個種確定會吸食人血,且幾乎遍布臺灣全島。
醫師指出大部份的人們被叮咬後,患處隨即紅腫,有些甚至會有一點皮下出血或起水泡,奇癢難忍,在門診常會碰到反應比較激烈的患者需要就醫治療。林昱廷醫師說:「這些紅疹大多持續數日,嚴重時症狀可以持續 28天以上,有些會留下暫時性的色素沉澱。」


四大重點防止小黑蚊叮咬
由於小黑蚊比芝麻還小,民眾往往不易察覺,通常會發現都是已經有癢的感覺,但小黑蚊早已吸飽血,只有雌成蟲才會吸食人血。但如何避免被小黑蚊林昱廷醫師提出下列建議:

走路時不容易被咬
根據研究,台灣鋏蠓雌蟲不具有「主動的寄主搜尋行為」,這一點和蚊子正好相反,蚊子在感應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體溫和氣味時才會發動攻擊,而小黑蚊則不然,因此人們在行動中不易被小黑蚊咬,往往是停下休息時才會被叮咬。

夜晚比較不會被咬
小黑蚊的日間吸血活動大約從早上8點開始,逐漸增多,到下午3點達到最高峰,然後漸漸減少,到了黃昏則完全消失,也就是說「晚上完全不會被咬」。

2樓以上較不會有小黑蚊
台灣鋏蠓成蟲可飛行距離地面接近2公尺,所以離地面較近的小腿最常受害,但臉部或脖子被咬的情形也不算少見;2樓以上一般很少見到小黑蚊。

戶外自我防護做足
在戶外穿著長袖衣服、長褲,才比較可能達到百分百的防護,其他裸露部位可塗抹忌避劑(或防蚊液)。雖然針對小黑蚊的防蚊劑研究不多,不過現有研究證據仍顯示含DEET或PICARIDIN成份的防蚊液或驅蟲液有效。


越被小黑蚊咬越不癢?「適應叮咬」讓助於小黑蚊吸血
有研究探討台灣人被小黑蚊叮過之後的反應,在372例的個案中,48%的人有立即過敏反應、11.1%有延遲過敏反應;依個人體質不同,維持1週到1個月不等的時間才恢復。 延遲過敏反應在很多蚊蟲或藥物過敏都可以發生,不過有觀察發現,長期身處在小黑蚊環境的人會「適應叮咬」,皮膚的反應會變小,甚至對小黑蚊攻擊逐漸沒感覺,但這樣反而有助於小黑蚊吸血進食。(推薦文章:被蚊子叮孩子眼皮腫得像「麵龜」!這樣正常嗎?


延伸閱讀:幼兒被蚊子咬腫成「麵龜」!小心是過敏反應引起「血管性水腫」

 💁‍♀本文由【Heho健康】授權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 皮膚科醫師教對抗奇癢難耐小黑蚊!走路時、晚上最不會被咬
  更多文章請見 Heho健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Heho健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