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生活> 家庭理財> 五大NG親子金錢對話,你說錯幾句?常講家裡沒錢,孩子恐自卑產生偏差,換個說法更健康

五大NG親子金錢對話,你說錯幾句?常講家裡沒錢,孩子恐自卑產生偏差,換個說法更健康

不要跟孩子說「我們家沒有錢」,請換個方式:「我們家目前沒有這個預算。」這樣的說法更健康!


孩子,也需要知道家裡的收入

我生活在比較傳統的家庭,小時候最記得父母跟我說的一句話是:「小孩子有耳無嘴!」指的是大人講話的時候,小朋友只要聽,不要問問題。

當然父母也不太讓孩子參與家庭的事務討論,基本上就是以大人的決定為主,包含小孩佩戴的眼鏡、穿的衣服、吃什麼⋯⋯基本上都是爸媽決定──他們可能不知道我超討厭國中時,他們幫我配的「黑框眼鏡」!這狀況大概持續到我青春期,比較有自己意見才有了些改變。(延伸閱讀:建立正確金錢觀.從小開始:生活篇

你會跟孩子說「家裡沒錢」嗎?

從小,爸媽就認為「小孩只要認真讀書、把功課顧好、平安長大」就可以了,那就是我當時在家的責任及義務。自然,作為小孩的我其實並不知道父母在外面上班的狀況,更別說是理解家裡的經濟狀況了。

我記得爸媽老是省吃儉用,家裡的玩具也很少,每當我和妹妹要求買東西,爸媽就會說:「我們家沒錢。」當我們羨慕別的同學可以出國時,爸媽會說:「我們家沒錢。」當我們覺得過年紅包很少時,爸媽會說:「我們家沒錢。」

這些話聽多了,小時候的我甚至覺得家門口的春聯橫批,是不是該改成「我家沒錢」?久而久之,作為孩子的我們也越來越不敢向父母提出要求。



換個說法,更健康!

當父母說家裡沒錢時,確實是個快速拒絕孩子的方法,但無形中,其實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人、羨慕同學,甚至可能產生不當的行為偏差。

長大以後,開始理解父母工作及家中經濟時,我發現我們家並不是沒錢,有著雙薪收入,也算是個小康家庭,在當時的環境下只要不亂花錢,也算是好積蓄的年代。不過,我的父母可能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分享金錢的運作方式,收入又是如何產生的⋯⋯

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只要換個說法,像是「我們家目前沒有這個預算」,會比「我們家沒錢」的方式好很多!下次,若覺得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適時,別說「家裡沒錢」,請換個說法吧!

我自己帶孩子外出經過便利商店時,小朋友常常會期待吃冰淇淋,但我們並不希望養成外出一定有零食可吃的習慣,所以當孩子要求時,我們會回答他:「我們今天沒有這個預算。」久而久之,孩子也能接受、習慣這樣的對話。

所以,不要因為害怕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就以「家裡沒錢」來回答,而是要好好與孩子分享金錢的使用規則。趁著這個機會,也和孩子談談父母是如何獲得收入的,提早告訴他「有工作才有收入」的硬道理。

有收入,是因為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告訴孩子「完成工作才會有收入」的觀念,是很重要的。

可透過課程裡設立「工作站」關卡,讓孩子分組,以闖關遊戲的方式進行。工作站的老闆就是關主,會對孩子提出要求、檢視細節並要求成果,這樣的情境式教學,會讓孩子們投入在遊戲中,明白工作不是件輕鬆的事情。

這個課程非常重要,我們的重點是要讓孩子「體驗工作的實際狀況」,而這體驗跟其他單位的職業體驗活動有很大的不同。在課程中,關主要嚴格檢視成果,讓孩子認知到工作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是有任務及被要求的,當他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才會有相應的收入。除了讓孩子瞭解有工作才會有收入外,也建立他必須完成工作的責任感。

這樣的課程也會讓孩子思考,無論父母從事任何行業或經營事業,能得到報酬,都是因為他有辦法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讓孩子清楚地瞭解「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有價值」。

所以,我們和孩子談工作、收入,最終目的其實是養成他的責任感,並建立同理心。建立「完成工作才有收入」觀念後,父母須讓孩子想想:「身為小朋友,在家裡要完成的『工作』是什麼?有什麼責任呢?」

告訴孩子應該建立的責任,像是準時起床、準時出門上學、準時交作業給老師、幫忙照顧弟妹⋯⋯就是讓他學習負責任的開始。(延伸閱讀:收入有限 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孩子對於工作的理解,取決於父母使用的語言

不要輕忽你給孩子工作認知上的錯覺!當你帶著工作疲憊的心情回家時,如果看到孩子們正在吵鬧,你會說「乖一點!爸爸上班很辛苦耶」嗎?這樣的說法與態度,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

還記得國小三年級時,我最喜歡讀半天的週三下午,通常這天我可以看比較久的卡通。我們以前住在舊式公寓的四樓,隔音不太好,上下樓梯的聲音非常清楚。每當我在看卡通時,若聽到腳步聲,總是非常緊張,為什麼呢?

因為那是我父親回家的腳步聲。我爸爸在工廠上班,工廠機具的聲音很大,一天下來,疲憊的他回家後只希望家裡一片寧靜。所以回家後,他會直接拿起電視遙控器、關掉電視,結束我的娛樂時間;有幾次還嚴厲地要求我回房間,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什麼事情。

那時的記憶,讓我到現在還無法忘記,我覺得大人工作一定是很痛苦、很有壓力,不然爸爸怎麼會一回家就兇巴巴地關掉我的電視?那是我第一次對大人的工作產生印象。

直到出社會工作後,我發現工作上確實有壓力,不過更多的,是工作上的挑戰,還有獲得成就感的樂趣!這都是父母沒與我分享過的。孩子對於工作的理解,取決於父母使用的語言。我們都希望孩子體會父母的辛勞,但要小心你的話語、態度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身為父母的我們,其實只要多花三十秒,跟孩子好好溝通、說明,孩子們一定能學會體貼,也能同理父母的疲累與辛苦。

帶孩子到爸媽工作的環境看看!去瞭解工作真正的意義

我非常建議父母在環境允許下,帶孩子進入職場,瞭解你真實的工作環境。每個人工作都會產生各種情緒,可能是辛苦、有壓力、有挑戰,當然有開心、有成就感,這些都要讓孩子瞭解。

我們必須讓孩子建立一個觀念:「無論工作上開心或難過,都必須把工作完成,才能得到應有的收入報酬。」平時在家,我們也可以多跟孩子分享當天上班的心得。以下是我跟孩子的生活對話,提供父母們作為演練參考。

布萊恩:「寶貝,今天在學校有沒有學到什麼呢?

孩子:「沒有耶,上課好無聊。

布萊恩:「你知道嗎?今天爸爸跟一個班級的大哥哥、大姊姊分享理財觀念,他們一開始覺得『我又沒有錢,幹嘛理財』,不過因為我很用心地教,帶他們進行投資小遊戲,他們發現理財原來是很有趣的,在課後還來問了很多問題呢!

孩子:「爸爸你好厲害哦!

布萊恩:「不是爸爸很厲害,你有沒有觀察到,你的老師要帶一整個班的學生,朝夕相處,不只是陪伴你們,還要教你們知識,是不是花了很多心思呢?

孩子:「對耶!像今天英文老師為了要教我們單字,準備了很多道具;為了加深我們的印象,還放了相關音樂讓我們學習,他真的好用心哦。

布萊恩:「對啊,你的老師跟爸爸一樣,都要負責把學生教會,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應該做的事。當然,我們的付出也會得到薪水;若是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可能有加薪的機會。

孩子:「好的,我知道了!



猶太媽媽的金錢智慧:金錢、職業無貴賤

國外有許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或者自己出去打點小工,但在許多台灣父母看起來,可能都怕孩子未來對金錢斤斤計較。但在猶太父母眼裡,這樣的金錢教育絕不僅僅是一種理財教育,更是一種人格、品德教育。

如果看見有人在垃圾箱裡翻找一些空的礦泉水瓶子,孩子們一般都會問,他們找空瓶子做什麼呢?你是不是會這樣回答:「這些人沒有錢,很可憐,找到空瓶子可以去收廢品的地方賣一些錢。」

但如果是猶太媽媽,她會怎麼跟孩子說明呢?她會強調,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工作,人們靠這些工作來賺錢,只要自己付出了勞動,並且是透過正當途徑賺到的錢,就沒有貴賤之分,都是一樣的。



不要和孩子這麼說!五大NG金錢對話

NG 1:「爸爸媽媽工作很累,賺錢很辛苦。」
→讓孩子感受到上班的負面情緒,對未來工作感到不安。

NG 2:一直告訴孩子「要存錢、存錢、存錢」,卻沒教他怎麼花。
→花錢也是一種練習,有練習的孩子,長大後比較能夠控制金錢。

NG 3:「你應該把錢放在綠色小豬公,不要放在紅色小豬公裡。」
→教存錢時,父母是孩子的金錢教練,要扮演好引導的角色,但不要過分地干預。

NG 4:「你只要玩跟學習就可以了,家事不用你做,把學校的事情顧好就好了。」
→孩子會失去做家事的機會,也無法體會父母的辛勞。

NG 5:「你做完這件家事,我就給你一百元。」
→會讓孩子認為家務不是自己應該要承擔的責任。

(推薦閱讀:小孩想吃零食?自己做家事賺錢買吧~超狂媽媽把自動販賣機搬進家中!

(推薦閱讀:未出生嬰兒也能領三倍券,孩子向單親媽索討!給孩子錢,先建立2觀念,並給他一張預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