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哺乳期間有狀況,你可以這麼做,搭配更聰明的方法讓照顧寶寶更上手

哺乳期間有狀況,你可以這麼做,搭配更聰明的方法讓照顧寶寶更上手

新手爸媽照顧寶寶,因為缺少經驗,在遇到一些狀況時難免心慌意亂,不知該如何是好?請爸媽放輕鬆,掌握好照顧原則,碰到寶寶有狀況可以這樣處理,甚至學習更聰明的處理方式,不再為寶寶的狀況而煩惱。

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需要時間適應陌生的環境,而新手父母也是第一次照顧孩子,也需要時間練習照顧技巧,親子雙方都要互相磨合,才能讓彼此從「最熟悉的陌生人」進階為「關係親密的親子」!

 

Q1.新生兒喝奶後,很容易溢奶,怎麼辦?出現哪些警示狀況必須儘速就醫呢? 

魚丸醫師:其實寶寶溢(吐)奶並不少見,前三個月的寶寶因為胃和食道的接口(賁門)的括約肌未發育成熟,且胃容量較小,容易有「胃食道逆流」但這不等於「胃食道逆流疾病」喔!。容易溢吐奶的寶寶建議在喝奶後拍嗝,讓寶寶處於直立狀態久一點;親餵上可以採用生物哺育法(半躺式哺餵的姿勢),瓶餵建議採用嬰兒主導式瓶餵(嬰兒抱直立,奶瓶接近平行地面,不強迫喝完、不灌食)的方式餵奶;拍嗝後也可採用右側臥的姿勢輔助,促進胃裡的食物流入十二指腸;也可以嘗試嬰兒用益生菌,改善腸胃蠕動。但若有下列警示狀況,包括:嘔吐物為綠色、餐餐以噴射狀吐出、血便、尿液變少、發燒(肛溫超過38℃)、一直哭鬧無法安撫與嗜睡等,請父母務必儘速帶寶寶就診。

 

Q2.明明換了尿布,也餵過奶了,但寶寶仍一直哭,該如何安撫呢?

魚丸醫師: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哭是重要的溝通方式,可能是肚子餓或尿布濕了,或是需要安全感,甚至也可能是身體不舒服,因應不同需求的哭聲會有差異,父母多多觀察相處,慢慢就能分辨寶寶為何而哭,又該如何安撫,簡單的安撫口訣提供參考,5S安撫法:包 (Swaddling),用包巾將寶寶包裹,但須注意腿部有足夠空間伸展彎曲;搖 (Swinging),輕微緩慢的搖晃,模仿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晃動感;側 (Side positioning):讓寶寶側身向外,父母用手臂的力量支撐和托住屁股,要記得不要擋住寶寶的五官;噓 Shushing,發出平穩溫和的語調聲和寶寶說話,也可以試白噪音(例如:吹風機的聲音);吸吮(Sucking)給予安撫奶嘴吸吮。安撫方法沒有絕對,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哭的原因並給予回應。

 

Q3.寶寶已經連續幾天在晚上哭鬧不休,這是傳說中的「腸絞痛」嗎?父母能做什麼幫寶寶改善狀況?

魚丸醫師:連續哭鬧的寶寶是最讓父母憂心的,有疑慮一定要帶去看兒科醫師。腸絞痛,是1~4個月嬰兒最常見的消化問題,不管是母乳寶寶或配方奶餵養的寶寶都可能發生,發生率約30%。若遇到寶寶腸絞痛,瓶餵建議以嬰兒主導式瓶餵(嬰兒抱直立,奶瓶接近平行地面),避免吸入過多空氣或餵食過量;親餵則儘量單邊餵到飽足,寶寶自然鬆口再視情況吸另一邊,較不會喝到過多的前奶(乳糖含量較高易脹氣),適度的腹部按摩有助緩和腸絞痛。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發表研究指出,名為「羅伊氏乳酸桿菌(L . reuteri)」的益生菌,能透過定殖在嬰幼兒腸道調節腸道微生物群、調節腸道免疫和發炎反應和改善腸道蠕動,是目前臨床試驗被認為可有效減少寶寶因腸絞痛造成的哭鬧。因此,在這段過程中,父母不只要付出更多的耐心陪伴,也不妨藉由補充益生菌改善狀況。 


 

Q4.寶寶紅屁屁讓人好心疼,便便好稀又次數多,是拉肚子嗎 

魚丸醫師:寶寶因為的口腸反射,喝奶完或喝奶當下大便都是正常的,判斷寶寶是否拉肚子,不是看便便次數,而是看便便的含水量,有的母乳寶寶因為大便稀糊常被誤為腹瀉,但從尿布表層可觀察到有顆粒狀的渣渣,且體重有正常成長,較不用擔心,無須停餵母奶,不過仍要留意媽媽的飲食中,是否有可能引起過敏的成分,例如牛奶、巧克力、咖啡及藥物等。由於寶寶屁股的肌膚脆弱,往往只要一點刺激,特別是長時間包覆尿布很容易就有紅屁股,因此勤換尿布是很重要的!也可以使用屁屁膏隔離和滋潤皮膚,如果狀況仍未改善,還是提醒父母應帶給兒科醫師檢查排除黴菌感染等其他問題。


 

余琬儒醫師 (魚丸醫師)

簡歷
現任/兒童腸胃科醫師、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氣喘專科醫師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種子講師
學歷/長庚醫學系畢業
經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科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肝膽腸胃科總醫師暨研究員.桃園聖保祿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