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3個多月大男嬰確診日本腦炎,史上年紀最小患者 未滿15個月接種疫苗前,居家或外出都要加強防蚊措施

3個多月大男嬰確診日本腦炎,史上年紀最小患者 未滿15個月接種疫苗前,居家或外出都要加強防蚊措施

夏日高溫又多雨,適合病媒蚊孳生,疾病管制署表示,上週國內新增四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均為男性,年紀最大60多歲,最小者僅出生3個多月,為我國流行病學上年紀最小的日本腦炎病例。


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該名小男嬰個案於6月30日出現高燒、哭鬧且食欲變差等症狀,至診所檢查,醫師也覺得不對勁,建議到大醫院做進一步確認,轉至大醫院後,立即收治住院,小男嬰隔天出現抽搐,隨即轉到加護病房,並通報為日本腦炎。               


幼兒染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有抽搐或肢體無力請儘速就醫

該個案確診後至今已兩個星期,病情仍不穩,持續住在加護病房。初步疫情調查發現,該男嬰住家附近有養豬場、禽畜場,研判感染地應在居住地附近。                            

林詠青說明,該男嬰相當特別,為1999年日本腦炎被列入我國法定傳染病以來,年紀最小的病例,才3個多月大,也是有紀錄以來,我國第二例小於1歲的日本腦炎個案。

林詠青指出,幼兒無法完整表達,且罹患日本腦炎時,早期症狀較不明顯,較難確診。以該名個案為例,高燒、哭鬧 、食欲變差,表現與許多疾病類似,這很難讓家長或是基層醫師聯想到日本腦炎。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出現抽搐或急性無力肢體麻痺,或是肢體無力,就應該立即就醫。如果延誤就醫,病童智力可能受損,屬於不可逆,造成一輩子的遺憾。    

目前最有效預防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但幼兒必須滿15個月才能施打腦炎疫苗,也就是出生至滿15個月罹病風險較高,建議在家或外出,均需做好防蚊措施。林詠青建議,小小孩可使用含「敵避」濃度30%以下的防蚊液;派卡瑞丁則建議6個月以上再使用,以避免於遭蚊蟲叮咬 。(推薦閱讀:盛夏外出大作戰.防曬防蚊也要抗菌


防蚊措施這樣做

不論在家或外出,都要幫寶寶做好防蚊措施!

居家:居住空間應加裝紗窗,並隨時關上;為寶寶的睡床加裝蚊帳;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特別是積水容器一直是蚊子最愛的棲身之所,若能減少積水容器的存在,自然不給蚊子有繁衍的機會。

戶外:避免蚊蟲叮咬,應儘量不去蚊子多的地方;若去野外,幫寶寶穿上淺色的長袖長褲,並穿上襪子,且將褲子紮進襪子內;經常幫孩子擦拭汗水,避免引來蚊子聚集於周遭;適時使用防蚊產品,包括防蚊貼片、防蚊液等,防蚊液擦露在衣服外的皮膚即可,如;耳後、手肘,同時,不忘適時補擦(每2至3小時噴一次,視使用產品而定)。

 

成人患者即使痊癒也有嚴重後遺症.建議自費接種疫苗

除了該名男嬰之外,上週另三名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分別為為台中市潭子區50多歲男性(於南投縣南投市租屋)、新北市三重區60多歲男性、桃園市八德區40多歲男性。          

三名成年男性患者症狀分別為發燒、頭痛、步態不穩、意識不清、抽搐等症狀,經就醫通報後確診。目前只有台中市個案順利出院,其餘均住院觀察治療。(推薦閱讀:日本腦炎專攻幼兒? 錯!感染者以成年人居多

臨床顯示,日本腦炎住院成年患者死亡率約二至三成,患者即使痊癒,順利出院,也可能有三至五成出現肢體無力、語言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嚴重後遺症。              

疾管署表示,大部分人在感染日本腦炎後,無明顯症狀,少數則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林詠青提醒,住家附近或是活動地如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應避免在黃昏與黎明時段外出,做好防蚊措施,提高警覺,並考慮自費接種疫苗。                            

                                                           

延伸閱讀

兒童疫苗新突破 日本腦炎預防再升級

國內爆3例日本腦炎,提醒滿15個月幼兒務必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建議成人每10年補打一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