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生產相關> 媽媽難產緊急剖腹突沒呼吸,放棄急救前,先生堅持最後讓她抱寶寶一次,竟奇蹟恢復心跳!

媽媽難產緊急剖腹突沒呼吸,放棄急救前,先生堅持最後讓她抱寶寶一次,竟奇蹟恢復心跳!

醫學上有很多無法解釋的案例,讓病患奇蹟似復活,都是因為愛。一名36歲媽媽好不容易懷孕,生產卻難產、緊急剖腹,當醫師宣布急救無效時,先生不願放棄,堅持讓媽媽寶寶抱一次,結果媽媽竟然恢復了心跳!



所有急救藥物都用上,本來都要放棄急救了,但寶寶到了媽媽身上,反射性找乳頭,媽媽居然奇蹟活了過來!

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在《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節目中提到一個案例,一名36歲媽媽好不容易懷孕,「夫妻非常努力、珍惜這個寶貝!」沒料到生產時卻難產,「怎樣都生不出來,最後小朋友心跳突然就快要沒有了,」醫師立刻進行緊急剖腹,平安地把寶寶生下來。

沒想到就在寶寶被放進保溫箱,要準備推出開刀房外時,媽媽忽然沒有呼吸和心跳,這時候所有醫療人員啟動所有急救措施,搶救媽媽的生命。先生和寶寶在門外等待時,護理人員本來想把新生兒推到保溫室,但先生說,「我不想要把我的小Baby送到保溫室,我要留在這邊,我還要等我太太。」他們規勸先生,「你把寶寶送到保溫室,你再過來沒關係,我們還在努力。」先生還是說:「我不要,我就是要在這裡一直等。

田知學醫師表示,「我們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急救30分鐘,大概就是一個點,就是說再往下機會就渺茫了。」後來,開刀房鐵門打門,醫師走出來說,「大概沒有辦法了!我們是不是要放棄?」結果,先生說,「不行,我至少要做一件事情。

先生直接把嬰兒車保溫箱推到太太旁邊,他說:「她至少要抱她一次!」寶寶一被抱起來就大哭,一放到媽媽身上,「這小Baby反射地就去找母親的奶頭,然後,這個婦人就有心跳了、就有呼吸了,突然整個就穩定了。」彷彿感受到孩子需要她,她就活過來了!

田知學醫師提到,一旁急救的醫師也嚇到了,「本來已經用到可以想像的急救藥全部都用上了,不回來就是不回來,」更神奇的是,媽媽在一星期出加護病房,經過一年的育嬰假後,第二年她也正常回去工作上班,沒有出現任何神經學症狀。

田知學醫師說,當場醫護人員的情緒都掩飾很好,但這名媽媽和寶寶的畫面,一直在她的心裡,久久揮之不去。


圖/FB@布農Doc 田知學

生產時可能會面臨哪些無法預期的特殊狀況?

不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在產檯上,都有面臨發生意外的機會,「女人生產,就像一場驚心動魄的搏命演出!」(延伸閱讀:躺在病床上好緊張!自然產、剖腹產,我即將被如何對待?

自然產

吃全餐

預計自然產的產婦在產前難免擔心一件事,就是會不會「吃全餐」?對此,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蕭勝文表示,通常面臨產程遲滯或胎兒窘迫的狀況時,醫師得做出產婦是否「吃全餐」的決定,其實也是感到左右為難,因為決定不只出自專業考量而已,還要考慮產婦與家屬的意願,就不是太容易的事!但無論最後決定為何,都必須以「確保母胎平安」為前提。他指出,一旦出現胎頭遲遲不降,胎心音又不穩定的狀況時,會視狀況評估適合「立刻轉以剖腹產」或「使用真空吸引器」。

需要輔助力量

蕭勝文醫師指出,「生產的過程瞬息萬變,可能待產過程進展順利,不過,最後階段出現胎心音減速的變化,再考量子宮頸全開已有一段時間,為了讓寶寶能快點生出來,我們會考慮再幫產婦一點忙」。「這份忙」就是使用真空吸引輔助生產,他解釋,把吸盤放在胎兒頭頂,當吸盤形成真空狀態時,會把胎兒部分頭皮吸住以做為固定及施力的點,然後,醫師再把胎頭往外拉。雖然可能會形成頭部局部水腫,但約一星期會消失,不用擔心對寶寶有所影響。「緊急狀況下使用,可讓產婦免於吃全餐,還是能以自然產方式生產」。

肩難產

在生產過程中,可能胎兒的頭出來了,肩膀卻卡在恥骨聯合的下緣出不來,這就是令所有產科醫師都擔心的「肩難產」。育禾婦幼中心院長蘇河仰〈原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指出,體重超過4,000公克或第二胎生產,易有較高的發生率,而且無法事先預估。萬一發生時,除了主治醫師外,還需要助手立即協助以增加產道的空間,不論方式為何,目的都是要讓胎兒肩膀通過。必要時,可能會採取折斷胎兒的鎖骨或產婦的恥骨聯合,甚至把胎頭推回產道,並進行緊急剖腹生產。他表示,整個狀況考驗主治醫師的經驗,也考驗醫護團隊的默契,當然,也請產婦相信,醫護團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減少對胎兒及媽媽造成傷害的影響程度。


剖腹產

麻醉藥物不適

只要進行手術,就會使用麻醉藥物,大家普遍的直覺就是麻醉是否有風險?尤其是從未接觸過麻醉藥物者,對於打麻藥更是充滿疑慮。蘇河仰醫師指出,剖腹產時,會有麻醉科醫師與麻醉護理師共同監控產婦的生命徵象,為生命安全把關。他表示,剖腹產前,會請產婦接受麻醉狀況評估,包括詢問身體狀況、病史、用藥紀錄,將可能因麻醉產生的風險降至最低。尤其是前一胎剖腹產的產婦若曾發生如:頭暈、低血壓、嘔吐、劇烈發抖等副作用,應善盡告知責任,讓麻醉科醫師更換其他藥物以改善問題。

產後易發生感染

剖腹產進行前,會使用預防性抗生素,降低術後發生感染的機會,目前,產後感染發生率也與自然產的感染率差異並不大。蕭勝文醫師指出,要擔心的不是剖腹產可能容易引起感染,而是「吃全餐」的產婦,因產程長且陰道存在複雜的菌種,萬一早早就破水,容易讓細菌經由陰道進入子宮,距離破水時間愈久,就愈容易增加母體子宮和絨毛膜感染及發炎風險。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研修醫師宋承嬡補充,易發生傷口感染的高風險群,除了吃全餐、破水過久外,過胖、早產、孕期有細菌性陰道炎、妊娠糖尿病與血糖高者,也可能增加感染風險,必須使用預防性抗生素,降低感染機會。


自然產+剖腹產

胎盤滯留

蕭勝文醫師表示,通常胎兒娩出後的5至10分鐘,最多不超過30分鐘,胎盤會自動與子宮壁分離,醫師只要輕拉臍帶,即可將胎盤拉出體外,但可能發生胎盤全部或一部分殘留於子宮內,稱為「胎盤滯留」,將會影響子宮收縮而導致產後出血,還有造成感染問題。為避免讓殘餘的胎盤組織留在子宮內,他說,「胎盤娩出後,會檢視胎盤的形狀是否完整,有的時候,必須以手包覆紗布伸進子宮刮一圈,以清除殘餘的胎盤組織」。

他補充,自然產或剖腹產後的胎盤無法順利娩出,萬一是植入性胎盤所致,將是很嚴重的問題,「解決問題時,要同時為產婦考量保命與生育能力,決定最適合產婦的決定」。

產後大出血

蕭勝文醫師指出,若自然產的出血量超過500c.c.,剖腹產則大於1,000c.c.時,即為「產後大出血」。以出血時間來看,發生於剛生產完的24小時內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發生在24小時至產後12週則稱為「延遲性產後出血」,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有可能發生產後大出血,是生產常見的危險!常見產後大出血的發生原因,包括:子宮收縮無力、胎盤滯留或植入性胎盤、產道裂傷、血腫、子宮外翻或破裂及凝血功能障礙等,必須判斷出血原因並確定原因,以進行適合處置方式,以發揮止血效果。他強調,「這是無法預期也無從預防的緊急情況,請家屬務必信任醫護團隊的作為,是當時對於產婦最有利的處置」。(延伸閱讀:令人憂心的產後大出血

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的發生率並不高,然而,一旦發生,產婦狀況將變得相當危急與危險,由於事出突然,變化快速,往往讓醫護人員措手不及,家屬更是難以接受。蕭勝文醫師表示,羊水栓塞的發生與個人體質有關,很難預期會發生在哪位產婦身上,也就無從預防。發生原因是產婦在破水之後,羊水中部分的細胞跑進媽媽的體內而引起急性過敏反應,忽然發生缺氧,抽搐,血壓降低,休克,血崩,甚至死亡的狀況。面對致死率超過五成到八成的危急狀況,是否能有機會救回?誰也不敢打包票,他說,「可以確定的是,醫護人員一定會盡心盡力救治」!(延伸閱讀:走過夢魘.陪伴羊水栓塞產婦的22天

(推薦閱讀:自然產&剖腹產.10個必須知道的生產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