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照顧> 孩子準備上幼兒園,這幾點準備好了嗎?

孩子準備上幼兒園,這幾點準備好了嗎?

(2020.06 更新) 孩子送到幼兒園前,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進入幼兒園之後面臨的分離焦慮等狀況,也能藉由建立互動關係、尋找感興趣的事物等方式,讓孩子逐漸適應團體生活。

到了幼兒園,孩子必須適應不同環境,學習與他人相處,在這重要的人生階段,孩子該預備哪些能力?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輔仁大學附設新北市私立幼兒園簡志峰園長說道,家長首先需要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孩子在1到3歲時會漸漸產生自主的需求,不斷嘗試自行完成任務。他建議,爸媽在這個時期不妨讓孩子多嘗試、探索,並透過在旁引導,慢慢培養出孩子的自理能力。

1.預留時間與孩子相處

「關鍵在於,家長願意留多少時間和孩子共處?」他舉例,如果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大人總是趕著時間,如趕著去上班、開會等,相對的,便沒有足夠時間陪孩子完成一項任務,自然而然演變成家長幫孩子代勞所有事情。如果孩子很少有嘗試的機會,可能會導致自信心缺乏,讓孩子過度依賴家長、老師。他表示,「學習本來就是自發性的反應,如果孩子一直依賴他人協助,未來在學習上面也會很辛苦。」(推薦文章:【焦點議題】每月1次「父」幼日 增進親子關係

2.提早預備.節省收拾時間

另外有些父母,因為想免除收拾的麻煩,而幫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想要做的時候,其實是最好的練習機會,但他不一定能做得好。」他提到,有些父母希望讓孩子自行探索,但當看到地上打翻的食物、散落一地的器具,容易感到心力交瘁,很難維持動力讓孩子繼續嘗試。對此,簡志峰園長提議,可以提前做相對應的準備,像如果孩子想要自己吃飯,家長可以先預想孩子吃飯時會發生哪些情況,在地板上預備野餐墊、報紙等,這樣即使孩子打翻食物,也能快速清理,讓父母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時,同時減輕一些負擔。

「我們會希望上幼兒園前,孩子已有如廁、吃飯等自理能力,但如果孩子沒有辦法做到很好,幼兒園也都能提供相關協助。」簡志峰園長提及,孩子是否能察覺生理需求,並學會向他人反應,其實更重要,如了解自己想上廁所,並知道如何告訴老師,透過老師逐步引導,孩子也能慢慢培養自理能力。但他提醒,幼兒園老師每天要面對大量的小朋友,沒辦法每人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因此他建議,家長在家中先讓孩子有練習機會,對於孩子的適應性及學習都會較佳。(推薦文章:透過遊戲,提升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化解分離焦慮

進入幼兒園,代表孩子將學習和爸媽分離,進入團體生活。大多數的小朋友一開始都不願意和爸媽分開,有些孩子會感到懼怕、難過,甚至產生分離焦慮。簡志峰園長提到,減低分離焦慮可以分成入學之前、及入學之後來談。

1.入學前.學習漸進式分離

孩子會產生分離焦慮,是源自於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深怕再也見不到父母。簡志峰園長建議家長,可以利用外面一些機會,學習與孩子短暫分離,如分開 5分鐘、10分鐘,但同時要讓孩子清楚了解,父母是會回到自己身邊的。這樣的練習,能讓孩子慢慢去適應、信任,不安的強度便能漸漸降低。另外,簡志峰園長也提出,除了練習漸進式分離,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小團體的課程,逐漸適應團體生活,也能讓小孩期待上幼兒園,提升其對於團體活動的嚮往。(推薦文章: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專家建議從躲貓貓遊戲開始

2.入學後.發掘幼兒園的樂趣

簡志峰園長說道,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有些孩子面對分離,需要適應的時間較短,有的會僵持許久,會不斷地想找父母。對於需較多時間適應的孩子,他提到,家長需要預留多一點的時間陪伴,「剛開始可能是留在園內陪伴半天,然後再慢慢地縮短時間。」除此之外,讓孩子找到學校中感興趣的事物,也是解決分離焦慮的方法之一,當孩子結交朋友、和老師之間有良好互動,他便會信任幼兒園的人、產生安全感。如果家長擔心孩子的適應情形,簡志峰園長建議,盡量和幼兒園的教師保持密切溝通,藉此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也能在親子互動中多一些話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