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寶寶身心發展【認知篇】:順應bobo認知發展.從遊戲培養理解力

寶寶身心發展【認知篇】:順應bobo認知發展.從遊戲培養理解力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應用到認知能力,包括指認想要拿的物品,能開口說話、表達需求等,且在每個年齡階段皆會產生關鍵的認知能力,家長可以透過日常互動,檢視孩子的認知發展情形,多給予孩子表達機會。

「認知」是什麼?

寶寶一出生,就會不斷接受外界的刺激,產生「感覺」,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及味覺。例如:被媽媽抱在懷裡,聽媽媽說話,或是喝母乳等。馬偕兒童醫院職能治療師彭可佳說道,寶寶接收到不同刺激後,會持續累積這些訊息,逐漸學習分辨不同刺激,所謂的「認知」是指大腦在接收刺激之後,將訊息處理、儲存、取出與處理的能力,也就是說寶寶可以將刺激和生活經驗產生連結。例如:當家中的門鈴聲響起,能分辨出和電話聲的不同,並了解這代表有客人來訪。認知包括推理、思考、表達等能力,和生活中息息相關。



孩子的思考和推理能力會依循不同階段而進步,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將孩子的認知發展分為4個階段。其中,孩子從出生到2歲,會進入「感覺動作期」,會透過感官、動作去探索外界事物以學習新知。例如:拿食物放到嘴巴咬,把書本推倒,看會發生什麼結果。彭可佳治療師說道,孩子在這個階段會逐漸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了解眼前的物品即使離開視線範圍還是存在的,不代表它消失不見。

 

「物體恆存」是什麼?

物體恆存是孩子在2歲以前應學會的重要概念,孩子能了解到看不見的物體依然存在。彭可佳治療師說明,物體恆存的概念大約從寶寶6個月開始發展,1歲後才會漸趨成熟,而家長能藉由日常互動中觀察出此現象。例如:用一塊布遮住寶寶想要抓住的玩具,5個月大的孩子大多會停止行動,不會想要嘗試尋找玩具,彷彿它不存在。相對而言,10~12個月大的孩子會想要找尋藏在布料後的玩具,但只會重複找尋先前找到玩具的地方,即使成人把玩具藏在新地點。直到1歲左右,寶寶才會一致地到最後看見玩具的地方去尋找,無論先前玩具藏在什麼地方。

 

練習用語言表達需求

語言是溝通工具,我們透過和他人交談,能夠表達想法及需求。彭可佳治療師說道,當孩子大約3、4個月大,只能透過哭泣引起父母注意;6到8個月之後,孩子會開始牙牙學語,模仿父母親的聲音;1歲半到2歲之間,孩子會進入「命名爆發期」,習得的詞彙量會快速增加,平均一天就能習得4~5個新字,到2歲大約可以學會100字。但彭可佳治療師提醒,每個孩子會有發展上的個別差異,因此孩子學習的單字少於平均一些,不須過度擔心。若要檢驗孩子的認知、語言發展是否在正常水準,家長可以從簡單的日常活動、遊戲觀察孩子的行為。孩子若可以用眼神、聲音表達需求,只是「說」不出口,建議家長,可在日常活動中多給予孩子練習說話的刺激。(推薦文章:寶寶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嗎?


發音小練習

孩子若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可能和聽力不佳有關。但彭可佳治療師指出,新生兒篩檢會進行聽力檢查,因此如果寶寶有聽力問題,現階段比較不容易被忽略。排除聽力因素,寶寶若不太會表達,可能是因口腔動作不佳,造成構音困難。她說道,透過一些日常小遊戲,能讓孩子增加練習口腔肌肉的機會。例如:孩子在吸奶嘴的時候,家長可以輕輕拉出來一點,孩子就需要再用力吸回去。或者,可以讓孩子用吸管吃優格、布丁,自然練習到ㄧ、ㄨ、ㄩ發音時需具備的口腔肌肉。彭可佳指出,2歲以前的孩子還不太會「吹」的動作,容易到處噴口水。因此在2歲以後,家長可以讓孩子吹泡泡、或拿衛生紙在孩子眼前,讓他練習吹走,也有助於促進孩子「說」的能力。

認知小遊戲

0~2歲

1.躲貓貓

爸媽可以遮住自己的臉,假裝自己不見了,接著馬上移開手掌露出笑容。當父母再次出現在眼前,寶寶通常會感到又驚又喜。家長也可以在寶寶面前,用布將孩子的玩具蓋起來,或將玩具藏在附近,讓孩子尋找在哪裡,慢慢讓孩子理解「物體恆存」的概念。

2.猜猜我在看哪裡

孩子在1歲以前,已經逐漸發展出「追視」的能力,能隨著父母的指尖、視線觀看周遭的人事物,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簡單的追視遊戲,觀察孩子的視線是否跟隨父母移動。例如:在地上放置呼拉圈,請孩子觀察父母看的地方,走到指定的圈圈裡。

23

配一配.怎麼分才正確?

2歲之後,孩子能漸漸理解抽象概念,懂得如何區分顏色,因此家長能和孩子玩顏色配對的遊戲。例如:準備不同顏色的圖卡,讓孩子學習將顏色相同的卡片分成一類。彭可佳治療師說明,生活中的日常物品都可以充分利用,包括襪子、積木、書本等都可以讓孩子學習分類。其實,生活中俯拾皆是孩子遊戲的道具。

延伸閱讀
寶寶身心發展【動作篇】:動一動.活動大小肌肉
寶寶身心發展【社會篇】:2大關鍵.影響bobo互動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