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副食品階段.關乎寶寶身心發展 (實踐篇)

副食品階段.關乎寶寶身心發展 (實踐篇)

為了讓寶寶未來好好吃飯,副食品若能順利介入,孩子日後吃飯的問題就可能相對減少,但其中的心法在於爸媽不只要在對的時間供應食物,還要把握建立習慣與激發能力的技巧與方法。



準備環境.激發孩子的能力

讓孩子學習吃飯,Ivy老師認為替寶寶準備合適的環境是必要之舉,包括:符合孩子身高的桌椅、適合孩子拿握的餐具等,透過環境的準備,可刺激孩子因為能輕易掌握器具而展現能力,以餐具來說,Ivy老師建議提供「縮小版本」的大人餐具,如:縮小版本的厚玻璃杯、縮小尺寸的不鏽鋼湯匙、叉子等,Ivy老師認為,相信孩子,更能讓他們展現能力,以她經營托兒所的經驗,孩子弄破玻璃杯的次數寥寥可數,選用厚實、縮小尺寸的玻璃杯,孩子兩手剛好可以穩穩握著杯子學習喝水,直接跳過使用吸管杯的過渡期。(推薦文章:寶寶副食品.分量拿捏看這裡

不鏽鋼湯匙的選擇則建議選購把手短、適合孩子抓握、口不會太淺的湯匙;縮小版的不鏽鋼叉子則可避免如坊間幼兒塑膠叉子,常有無法插起較硬水果的情況。此外,Ivy老師也認為可以在孩子的餐桌上擺上賞心悅目的桌巾與擺飾,將孩子視為一起享受用餐的對象,從小培養寶寶的美感與對用餐的期待。

 

本著實驗精神.讓寶寶多嘗試

對於副食品的烹調,建議家長從不調味的食物開始提供,並避免將食物混合攪打,以便讓寶寶認識食物的原味,以及食材各自的味道。配合孩子的能力,從泥狀食物,逐漸進階到小塊狀,Ivy老師表示,每個孩子能力成熟的進程不同,雖然有些快、有些慢,但只要都有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孩子都會吃得越來越好。而「噎到」是身體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遇到孩子噎到時,可以透過調整食物大小讓寶寶再次嘗試,不需要因為孩子噎到就退回供應泥狀食物的階段。(推薦文章:寶寶語言發展.從吃東西開始

Ivy老師強調,寶寶的副食品階段,家長的陪伴與觀察很重要,如果寶寶拒絕某類食物,不要急著判定挑食,孩子3歲前對食物的喜好尚未定型,以南瓜為例,如果寶寶拒絕南瓜泥,可嘗試提供南瓜粥、南瓜派、南瓜餅乾或南瓜湯等不同質地的食物,如果寶寶接受其中一種,則代表寶寶並非拒絕南瓜,只是有偏好的食物質地或外觀,爸媽應該本著實驗精神讓孩子多方嘗試,並避免輕易為孩子貼上「挑食」的標籤。

 

不吃了.就把餐盤收起來

開始供應寶寶副食品後,若遇到寶寶拒絕、不愛吃時,須避免強迫餵食造成寶寶對吃飯感到壓力或負面情緒,但為了建立寶寶對吃飯的好習慣,Ivy老師建議,在2次詢問寶寶的意願後,若孩子確定不吃,家長就可以平靜地把食物收走(1歲前,餐後可再補奶),到了1歲後,寶寶可能會開始吃到一半想離席玩耍,家長也可在寶寶離席前再次確認他繼續吃的意願,如果確定不吃、要離席,同樣平靜地把食物收走,以逐次建立孩子「要吃完才能下桌」的好習慣。

Ivy老師表示,對於孩子拒絕食物,家長除了給予尊重、透過變換食物樣式來實驗、找出孩子的喜好之外,在對的時間提供食物也很重要,亦即在寶寶感到飢餓時才給予食物,這也意味著在餐與餐之間,不適合額外提供孩子太多零嘴,造成正餐無法好好吃完。

 

滿足動作發展需求.減少寶寶丟擲餐具

許多爸媽在供應副食品時,經常容易發現孩子會有丟餐具、丟食物的現象,Ivy老師解釋,這是寶寶該階段正常的表現,約於7~8個月大左右,孩子會有抓與放的動作發展需求,此時建議在生活環境中充分給予他抓取與擲放的練習,如:從2~3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提供軟質的玩具、搖鈴等,一旦在日常生活中滿足了該項需求,寶寶在餐桌上就會減少抓了又放的頻率。同時,Ivy老師也建議,如果寶寶丟擲餐具或食物,可以藉由收起食物來讓他理解這個行為被視為「拒絕食物」,會導致「食物收走」的結果,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寶寶就會慢慢知道「要吃就不能丟」。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在不懂事時總會出現逾矩的行為,如:爬桌子或推人,有時這些舉動是來自於寶寶的動作發展需求,以爬桌子來說,爸媽可以讓孩子到戶外多爬滑梯,滿足他攀爬的需求,並建議在制止孩子錯誤行為時,以「正向指導或希望他採取的行為」取代「禁止性的語言」,例如:以「請坐好」取代「不要爬桌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