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焦點話題> 你看過「布朗尼兒童」嗎?小朋友街頭販售布朗尼,身旁大人一下自稱是「爸爸」、一下改口「乾爸」,說詞引疑慮!

你看過「布朗尼兒童」嗎?小朋友街頭販售布朗尼,身旁大人一下自稱是「爸爸」、一下改口「乾爸」,說詞引疑慮!

小朋友在人潮處兜售高價布朗尼,包裝缺標示且常在「上課時間」出沒,民眾擔憂恐為新型態兒少剝削。

文章目錄

最近在社群上有人PO照片討,在全台各大都會區的人潮聚集地,包括捷運站、公園和學校周邊,頻繁出現令許多民眾感到不安的畫面:年幼孩童主動上前,兜售單價高達120元至150元的布朗尼蛋糕。然而,這類點心的包裝簡陋,缺乏基本的製造日期和成分標示。更讓民眾起疑的是,在這些「布朗尼兒童」身邊,總有一位成年人亦步亦趨地陪伴或監視。

許多目擊民眾將現場情況拍下並上傳網路,發現這種販售模式的共同點在於:當路人進一步詢問孩童或身邊的大人時,對方往往迴避問題,甚至在被問到身份關係時,大人一下子說是「爸爸」,一下子又改口說是「乾爸」,前後矛盾的說詞立刻引發了網友對背後動機的質疑。

說詞反覆、時機不對:目擊者揭露三大疑點

布朗尼兒童

這股「布朗尼兒童」現象在社群上引發廣泛討論,許多民眾的心聲是「想幫,但更怕被騙」。他們所觀察到的可疑之處,皆指向這可能是一場有預謀的集團式操作:

1. 「可練習自己販售的甜點」

這類販售行為的話術高度一致,知名創作者呱吉(邱威傑)曾在直播中提到,他在路上遇到販賣布朗尼的兒童,一旁的媽媽聲稱是為了讓女兒「練習販售自己做的甜點」,價格同樣是150元。另有民眾表示在民生社區也遇到同樣話術。

然而,這種販售模式與民眾普遍支持的公益活動(如唐氏症兒童:「大哥哥大姊姊要買好吃的餅乾嗎?」)有根本差異。愛心餅乾通常定價合理,且民眾普遍認為其目的是讓孩子練習與人群接觸、自食其力。相較之下,「布朗尼兒童」的高價位與可疑的成年人陪同模式,使其動機更接近牟利,而非單純的學習。

2. 說詞反覆,一下是爸爸 一下是乾爸

這是「布朗尼兒童」現象中最讓大眾感到不安的核心疑點。許多目擊者指出,除了少數「練習販售」的說法外,更多時候陪同的大人會出現身分說詞反覆的情況,一下子是爸爸,一下子又改口說是乾爸。例如,民眾在民生社區等地遇到的情況,即便有媽媽聲稱是讓女兒練習,但這種極為相似的集體話術與屢次出現的身份說詞不一,讓民眾懷疑其背後的真實目的。這種可疑的關係,引發社會對兒少剝削的強烈擔憂。

3. 販售時間與地點:違反正常作息與規定

 許多目擊者指出,這些販售行為發生在學校的正常上課時段,嚴重質疑孩子是否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此外,販售地點集中在人流高的公共場所,這種利用孩童外表進行高價兜售的模式,讓人聯想到過去被取締的「愛心筆」詐騙手法。同時,民眾也普遍反應,這些布朗尼價格高昂得不合理,且包裝簡陋無標示,食品安全存疑,進一步證實這類販售行為並非單純的「賣零用錢」,而是利用消費者的同情心進行高額斂財。

勞動局:僱用未經許可童工將依法重罰

布朗尼兒童

針對街頭出現利用未成年孩童進行販售的行為,依據《勞動基準法》規範,未滿15歲的兒童,除非符合特定條件並經主管機關許可,否則一律不得被僱用。若經查證確認有任何未經許可僱用童工的情況,即屬違法,主管機關將依法對相關行為人進行裁罰,嚴懲利用兒少從事不當或非法營利的行為。

面對可疑狀況,可以這樣做

提醒民眾在面對這種可疑的販售情況時,基於保護兒少的原則,不宜直接購買或給予金錢。因為任何購買行為,都可能成為助長背後不法集團繼續剝削兒童的資金來源。

最有效的保護行動是:

  1. 立即通報: 撥打 110(警察機關)113(兒少保護專線)

  2. 提供明確資訊: 向執法人員說明大人身份說詞可疑、孩子在不當時間販售,並要求警方介入查證身份及兒童狀況,防止兒少權益遭受侵害。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男童凌晨2點枯坐街頭不敢回家!原因是「豆腐沒賣完會挨打」
短影音世代就連小學生都是網紅!親職專家揭隱憂:恐和「性剝削」議題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