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面對資訊密度倍增的世界,你更應該讓孩子學音樂!麻省理工研究:學音樂提升專注力

面對資訊密度倍增的世界,你更應該讓孩子學音樂!麻省理工研究:學音樂提升專注力

在噪音無所不在的現代生活中,孩子與成人都正在學習一項關鍵能力──如何在混亂聲響裡專注於真正重要的聲音。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最新研究指出,音樂訓練不僅培養節奏感與樂感,更能重塑大腦機制,使人更能掌握「選擇性聆聽」與注意力控制。

文章目錄

我們生活在一個聲音密度極高的環境中,從警示聲、交通聲到電子裝置提示音,大腦必須不斷過濾訊息才能不被淹沒。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模擬參與者在同時聆聽兩段旋律時如何牢記目標旋律。每段旋律以不同頻率振盪的方式播放,使研究者能分辨大腦對不同聲音的反應模式。

結果顯示,受過音樂訓練的人更容易牢記目標旋律,也能更有效抑制干擾,代表大腦具備較強的優先排序與訊息處理能力。研究指出,這不是單純的天賦,而是大腦在長期訓練下形成的神經可塑性成果。

學音樂

學音樂提升專注力

長期學音樂的孩子,較不容易被外界聲音拉走。這意味著音樂訓練能讓大腦變得「更會選擇」,懂得專心處理重要訊息,避免分心。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能力並不限於音樂場景,學音樂的孩子應該也較能在吵雜餐廳裡跟得上對話、分辨細微提示聲、甚至做事情更不受干擾。

大腦像肌肉一樣,「被訓練就會成長」,音樂對注意力的提升正是其最佳例證。

延伸閱讀:想送孩子學音樂.先做好這些準備!

學音樂

不用進音樂班,持續練習,也可能有相同效果

學習音樂就是持續的專注練習。大腦如果每天都在切換焦點、濾除不必要的訊息,那麼孩子未來面對更大的學習負荷(寫報告、處理大量資訊、應付複雜指令)也會更有餘裕。甚至不用進音樂班,只要持續練習,也可能為大腦帶來相同效果。

研究者同時指出,音樂也是研究訓練效果的「理想模型」,因為大腦會因不同訓練程度而呈現可見差異。未來更有可能研究:哪些樂器對注意力訓練效果最佳?學習多久才能產生大腦層面的變化?音樂能否應用於注意力缺陷或學習困難的介入?換言之,音樂並非附加品,而是能真正塑造學習能力的養成工具。

學音樂

面對資訊密度倍增的世界,更應該學音樂

MIT研究證實,音樂不只是讓人陶醉、也不是課表中為了加分的附屬項目,而是一種能讓大腦加強聽覺處理、自我控制與訊息過濾的深層訓練方式。

面對資訊密度倍增的世界,擁有處理噪音、專注真正訊息的能力,將是孩子與成人越來越重要的生存技能。而音樂,正是在不斷演練這種能力的訓練場──練得越久,大腦越明顯改變;越能專注,越能在混亂中看見重要訊號。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為何需要寶寶音樂?適合寶寶聽的4大音樂類型與歌單推薦

只想讓孩子快樂學音樂.可以不要求練習嗎?音樂教師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