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健康百寶箱> 血癌新一代口服標靶擴大給付,涵蓋「這三大類型」,健保10月上路

血癌新一代口服標靶擴大給付,涵蓋「這三大類型」,健保10月上路

隨高齡化社會來臨,血癌治療已邁向長期共存與慢性管理模式。新一代標靶藥納入健保,10月1日正式上路,不僅提升治療選擇,也減輕患者負擔。

文章目錄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罹患血癌比例持續攀升。為減輕患者負擔、提供更周全治療,健保署10月起擴大給付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涵蓋濾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被套細胞淋巴瘤三大類型,為癌友帶來治療曙光。

血癌「慢性病化」,高齡患者風險增



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明志指出,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至2024年已達19%。癌症發生率與年齡成正比,高達六成癌症病例、七成癌症相關死亡發生在65歲以上者,血癌等高齡高發癌症不容忽視。

其中,濾泡性淋巴瘤屬於常見惰性血液腫瘤,病程緩慢、初期多無症狀,患者即使復發,透過多線治療仍有機會與疾病長期共存。張明志強調,雖然一線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但目前尚無法治癒,患者平均存活期可與常人相當。然而,約有20%的患者在兩年內復發,這群人預後較差,急需新療法介入。

延伸報導  明明健康過生活,偏偏得了癌症? 醫學揭露3個可能致癌的原因,「隨機突變」的驚人真相研究證實

新型BTK標靶藥,改變治療選擇

新一代BTK抑制劑為口服標靶藥物,可針對B細胞惡性腫瘤發揮作用,對於濾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及被套細胞淋巴瘤(MCL)等血癌患者提供新希望。健保署宣布,自10月1日起擴大給付三大適應症,包括:

濾泡性淋巴瘤:第三線治療可暫時性支付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二線以上治療擴及非17p缺失病人

被套細胞淋巴瘤:放寬給付條件,不再限制療程次數

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指出,CLL是一種成熟B細胞惡性腫瘤,常見於中老年人,平均診斷年齡為69歲。患者若帶有特定基因異常,對化療反應不佳,預後較差。新一代BTK抑制劑可望突破治療瓶頸,尤其對高風險族群更具療效。

健保新制上路,減輕患者家庭負擔



新制實施後,預計每年可造福約250位病友,每位患者每年可節省高達190萬元醫療費用。對許多家庭而言,是重大的經濟減壓。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表示,儘管BTK抑制劑納入健保為重大進展,但目前仍有多數血癌用藥在給付時程上有所限制,造成患者需自費接續療程,面臨龐大「財務毒性」。他呼籲,健保應編列更多新醫療科技預算,確保癌友獲得完整治療機會。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失智新藥來了!全台首例施打倒數,兩款標靶針劑,被證實可延緩認知退化速度
一句「早點查就好了」太沉重!五大癌症免費檢查千萬別忽視,早期發現肺癌最有效方式就是「這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