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從人類圖看親子】投射者教養術智慧,把探照燈轉回人生所愛

【從人類圖看親子】投射者教養術智慧,把探照燈轉回人生所愛

「投射者」擅長看見他人的潛能與需求,總是為別人指引方向。但也正因如此常常忽略了最需要被照亮的,其實是自己。而身為爸爸媽媽面對身為投射者的自己和孩子,又該如何自處、育兒呢?

文章目錄

投射者的人設如同「行走的探照燈」。不是猛衝的類型,與其拚體力,不如善用腦力、眼力與洞察力。投射者最有價值的時候,是「被看見、被賞識」,拿著正確的邀請,把自己的專長放在對的位置,幫助別人成功,自己同時獲得「助人成功的感覺」。

投射者的能量,常像在掃描對方,透過掃描來觀察、判斷。但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一般人在還沒準備好的狀態下,就被打量、甚至被下指導棋,不僅感到不適,導致他人只會想要轉身走人和忽視。於是投射者的人生主題很常卡在兩個字:苦澀。但其實解方也很直接就是,等待正確的邀請。

怎麼「等」來邀請?

想像一下,若是諸葛亮沒有三顧茅廬,反而見獵心喜到處主動插手,可能不會有人願意接受他的謀略,逢戰就上早就一敗塗地了,所以,等到「賞識才華的人」來敲門,反而能夠輕鬆被採納意見,並且助人成功。

等待不是乾等,而是得做真心喜歡的事物,持續累積作品與輸出(寫文、拍照),默默發光,自然有人會循光而來。

1.不追求注意

當投射者緊迫盯人時,氣場愈尖銳就會讓對方更想閃躲。

2.辨識正確邀請

好不容易迎來了機會來敲門,也得慢下來思考邀請是否符合專長?投入錯的邀請只會更加苦澀。

3.邀請可能被收回

當感覺到被曾經的邀請不在時,投射者也可以優雅的撤退。

行走的探照燈│投射者

給投射者小孩的教養重點

若是家中有投射者類型的孩子,爸爸媽媽不妨調整親子間的相處方式:

1.肯定孩子本人

投射者更需要被肯定本身,比方說,你的觀察很細、你抓到重點了……

2.結構化的學習+單點陪伴

投射者透過細心的觀察來吸收養分,所以,給予步驟清楚的課程、教具、夏令營、任務,一對一的陪伴,更能讓他們在學習上更有效率。

3.事前邀請很重要

說明清楚整體規劃和行程,將理由、內容、時間說明白。當父母習慣邀請,孩子才能學會被邀請,以及自己認識到自我角色的重要性。

4.等待被邀請從日常開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雖不可能立刻跳到決定人生大事,但若缺乏日常的練習,當未來迎來自我抉擇的階段時,便可能無所是從,爸爸媽媽不妨試著在生活中這樣做:「因為你很會安排空間,我想邀請你擺盤餐桌。」把邀請說清楚並說出理由與影響,孩子就會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天賦。

5.給予足夠的時間

投射者透過觀察來學習,因此,如果父母能給予需要的時間,並且幫助他們找到人生所愛,就可以讓他們將焦點放在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

6.不必比較

上學後,投射者會被更有動力的生產者包圍,也會遇到充滿影響力的顯示者。此時,陪在孩子身旁,不需要要求小朋友跟上別人的轉速,好好地在自己的時間上慢步往前走即可。

行走的探照燈│投射者

給投射者父母:先把自己照顧好

投射者父母沒有穩定的薦骨動力支撐,所以,天生會在育兒上感受到體力限制和疲勞。

1.育兒需要大量體力

當得兼顧自己和家庭時,必須依靠其他動力支撐,因此,更需要固定的獨處時間來充電,或是尋找幫手或者善用幼兒園,也能夠緩解育兒的疲憊感。

2.用問題代替硬拉

面對精力旺盛的孩子,讓自己等待被提問後,再提供建議;陪伴孩子活動、鼓勵孩子奔跑,但不必急於追上孩子。

3.以身作則「等待被邀請」

把你的專長與作品端出來,等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再協助完成,像是等孩子想吃泡芙並說出要求後,再去購買,如此,能大大減少不被珍惜付出的苦澀,也可以避免過勞。

投射者小孩會被看見、被珍惜,成功的好好長大;投射者父母也請安然的放過自己,放下心理和生理的疲累和壓力。等待並不容易,但千萬不要急——當沉浸在真心所愛的事物中,邀請就自然來敲門了。

 

小姐非常有事CLAIRE

小姐非常有事CLAIRE

人類圖專業認證分析師,同時專研人類圖與芳療領域,擁有IHDS人類圖二階講師及瑞士芳療師認證。期待透過為人母的自身經驗,幫助大家在教養路上能了解自己與孩子的獨特性。

官網/小姐非常有事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讓孩子活出他自己的樣子,收起你的擔心與焦慮,從溝通開始,避免這3種負面心理暗示

【羅怡君專欄】父母必看!不讓孩子人際衝突的小火苗,燒成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