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精算媽咪的家計簿】為什麼90%的人記帳會失敗?正視心理及目標才能持之以恆

【精算媽咪的家計簿】為什麼90%的人記帳會失敗?正視心理及目標才能持之以恆

很多人開始記帳,都是為了「搞懂錢花去哪了」,但真正能持之以恆、記出成果的人卻不多。到底我們該如何鼓勵自己持續下去呢?

文章目錄

家庭教育│家庭預算│記帳app│對帳

很多人開始決心要管理財務的時候,都會透過「記帳」來讓財務生活變得更清楚、更有安全感。一開始,往往充滿幹勁,每天都很認真輸入每一筆支出,但隨著時間流逝,卻會因為麻煩等原因放棄。不過,也有人相當有毅力努力記錄了一整年,卻發現存款沒有增加、焦慮也沒有減少,於是開始覺得記帳根本沒用。

如果你也曾有這樣的經驗,請放心,你並不孤單。根據簡單記帳app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的人最後都在記帳這件事上失敗,真正的原因並不是懶惰,而是方法、心態與習慣設計出了問題。

原因1.缺乏明確目的

許多人開始記帳,是因為大家都說要記帳或想試試看,但自己從來沒有想清楚記帳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存第一桶金嗎?減少對金錢的焦慮嗎?還是改善夫妻之間的財務透明度?

如果沒有明確的動機,記帳就只是一個額外的任務。當生活一忙,這件事一定會被犧牲。正因如此,在開始記帳之前,最好給自己一句話的理由,例如:「因為要為孩子準備教育基金所以得記帳。」這個理由就是你能走下去的力量。

原因2.過度在意小錢是否對得上帳

很多人容易陷入一種糾結,今天的回饋金或是利息沒有記到帳就不準了,於是引發心裡焦躁,甚至乾脆放棄記帳。

然而,記帳的重點不是要把每一塊錢都對上,而是要看出大方向做出管理策略,如果因為零星的遺漏而感到挫折,反而會讓記帳失去意義,與其追求百分之百的精準,不如把焦點放在調整支出比例,覺察消費狀況。

原因3.缺乏回饋機制

若是只顧著記錄每一筆消費,卻沒有任何改變,久而久之,大腦便會覺得這是浪費時間。例如,你發現買手搖一週花了800 元,但如果沒有設定「下週少兩杯」這樣的小目標,記帳就只會讓人更沮喪。

最有效的方法是讓記帳和成就感產生連結。可以設計「小獎勵」:把少支出部分存下來轉進「旅行基金」或「夢想帳戶」;或是設立「檢視日」,每週或每月固定回顧,查看自己是否離目標更進一步。當記帳能帶來可見的改變與正向回饋,自然更容易持之以恆。

家庭教育│家庭預算│記帳app│對帳

原因4.情緒綁架

不少人一邊記帳,會一邊責怪自身:「怎麼又亂花錢!」時間一長,記帳等於負面情緒,潛意識自然會逃避最後選擇放棄。

其實記帳應該是一種觀察,而不是審判。就像觀測天氣一樣,只是記錄即可,不必責怪今天會下雨,建議在剛開始的前兩週,給自己一個規則——「只看,不批評」。當能平靜看待數字,才有餘裕慢慢做出改變。

原因5.沒有融入生活節奏

如果記帳只是靠意志力,很難長久走下去,因為意志力是最輕易被消耗、磨損的。成功的人會把記帳「綁」進生活節奏,舉例來說:

  1. 在幫手機充電時順便記一筆。
  2. 睡前花兩分鐘回顧今天花費。
  3. 每週日晚上設一個「財務反思時間」。

當記帳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額外任務,才可能真正走得遠。

原因6.記帳其實是自我覺察

很多人以為記帳的目的是「省錢」,但更深層的價值是在於看見自己與金錢的關係。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特別容易亂買東西;不知不覺間會了解,支出最大的不是餐飲,而是孩子的才藝課或補習費;抑或是自己常因為怕麻煩直接選擇最貴的方案。這些發現比帳本上的數字更重要,因為它們揭示了自身和金錢互動的潛意識模式。

家庭教育│家庭預算│記帳app│對帳

從數字走向生活

記帳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它真正的價值在於:幫助自我釐清金錢流向、認識自身的金錢性格、透過覺察做出貼近理想生活的選擇。

當能把自我覺察與記帳連結起來,記帳就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一種理解自己、擁抱自己、改善生活的過程。記帳為什麼會失敗?真正的原因不是懶惰,當我們能調整這些盲點,把記帳轉化為自我覺察的過程,它就能帶來力量,而不是壓力。金錢不只是數字,而是我們生活的投射。當學會透過記帳認識自己,就能做出更接近理想生活的選擇。

記帳不是終點,而是一條通往清晰與安心的道路。

 

珊迪兔

珊迪兔

Podcast頻道《精算媽咪的家計簿》主持人。精算生活,創造理想人生的珊迪兔,曾遭遇人生低谷、不堪回首的財務困境、成為媽咪後在職業生涯上的轉折,樂於面對挑戰、喜歡與問題正面對決。堅持相信:「即便生命給我們很多挑戰,睡一覺起床依然陽光燦爛。」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理財App大人小孩輕鬆上手!推薦給全家的App清單,從小建立健康金錢觀,就跟小小孩玩「開店遊戲」開始
理財知識大人小孩一起學起來!推薦給全家的理財書單,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我不能把錢花光光?」

看更多珊迪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