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金錢教育把握5大生活情境,親子對話融入「金錢意識」,默默讓孩子學會不浪費錢、好好存錢

金錢教育把握5大生活情境,親子對話融入「金錢意識」,默默讓孩子學會不浪費錢、好好存錢

金錢不應該是親子間的禁忌話題,孩子學理財,首先要從爸媽的態度開始翻轉,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教學機會,將金錢意識融入親子對話,養成孩子用錢好習慣。

把握日常生活中的5個情境,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培養好的金錢觀念。

情境一.超市購物

分辨需要與想要,將錢花在刀口上

  平常帶孩子到超商或超市,就是最好的機會教育,購物過程可教孩子分辨「想要」及「需要」。馬哈老師分享,為了教孩子分辨什麼是真正的需要,她曾故意示範「亂買」,像是洋芋片、巧克力等零食,拆了包裝卻沒吃完,只好忍痛丟棄,並和孩子表示:「這樣就丟掉了20塊錢,好可惜!下次就知道這些東西只是一時想吃的,其實不需要。」孩子之後買東西前,可能會開始思考:這是不是真正需要的,透過每一次親子購物練習,孩子將更懂得錢該花在哪些地方。

  連大人自己也會有衝動購物的時刻,更別說是孩子,然而,當孩子想買某項爸媽認為不需要的物品,馬上說「不」可能使孩子感受被否定而抗拒,馬哈老師提供兩個方法,以較緩和的說法應對當下狀況。(延伸閱讀:建立正確金錢觀.從小開始:育兒Q&A

遞延滿足

  先採取拖延戰術,如:「我幫你查一查,其他地方是不是比較便宜」、「其他同學也有買過嗎?要不要去問問看他們覺得好不好用?」、「我們先回去考慮一個星期,如果還是很想要,我們再討論。」或鼓勵孩子存夠錢再來買,有時孩子只是三分鐘熱度,真正存到足夠的錢,可能又沒那麼想要了。

自己出錢

  讓孩子掏出自己的零用錢購買,促使孩子更認真思考這個商品是否值得自己花錢擁有。

情境二.用餐

讓孩子付帳,認識錢幣、珍惜食物

  出外用餐,不妨讓孩子嘗試付帳,除了讓孩子認識錢幣,也在付帳過程中,了解吃一頓飯需要花費的金額,培養孩子對於價格的概念,才不會造成孩子「吃米不知米價」的窘境。

  等到孩子年紀更大一些,也能訓練孩子算帳,如:吃一碗麵50元,媽媽給我100元,所以店家應該找回50元。馬哈老師提到,許多店家看到小孩付帳,通常會給予稱讚,當孩子得到「數學很好、「自己付帳很厲害」等正面回饋,自然對算數、付帳充滿自信與成就感。

  另一方面,孩子點了一碗麵結果剩了半碗,就相當於25元,爸媽也能藉此機會讓孩子知道,浪費食物就是浪費錢,從而學會珍惜。

情境三.存錢

親子版365存錢法

  365存錢法,顧名思義就是每天存錢,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存1元,直到365元為止,每年將可存到6萬6,795元,但對於孩子來說,一天的零用錢不可能達到365元,因此馬哈老師與兒子將此存錢法稍做調整,改為孩子一天存10元、媽媽一天存50元,存到一年時,將總金額平分,孩子只要每天持之以恆存錢,平均下來等於每天多獲得20元,以高額回饋為誘因,吸引孩子主動儲蓄。

  這樣的存錢法不但能教孩子存錢,也是小資爸媽零負擔儲蓄的妙招,想像一天若存50元,一年下來即是近兩萬元的不小數目。(延伸閱讀: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與孩子一起「365天存錢法」

情境四.領錢

了解銀行功能,以及勞務換取報酬的概念

  看到爸媽結帳時總是拿出一張卡片,有些孩子以為只要有想要的東西,都能用卡片支付,或者認為沒錢了就到ATM機器領,因此爸媽領錢時,也能一併解釋,卡片裡之所以有錢,是因為爸媽每天辛勤賺錢,付出勞務才能賺到這些錢。

  在此同時,介紹「銀行」這個機構,說明銀行的功能、可以到銀行做什麼、為什麼要去銀行,以及要如何在銀行擁有自己的戶頭。

  口頭講解之外,最好的方法是直接擔任孩子的第一間銀行,馬哈老師分享,她曾和兒子提議:「如果從每個月零用錢撥出40元,存進「父母銀行」,媽媽每個月就會多給你10元。」慢慢灌輸孩子儲蓄、利息的概念。

情境五.一日媽媽體驗

由孩子管理與分配預算

  由孩子分配家中成員的支出項目,準備幾張便條紙,讓家中成員條列自己一天的花費,再由孩子發錢給家人,孩子就知道,每個人每天需要的花費,也給孩子機會編列家中預算,當需求超出預算時,與家人討論哪些是需要,哪些只是想要。

延伸閱讀: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爸媽掌握4溝通策略,建立孩子正確金錢觀

延伸閱讀:五大NG親子金錢對話,你說錯幾句?常講家裡沒錢,孩子恐自卑產生偏差,換個說法更健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