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國際兒童癌症關懷月」,政府推「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照護模式

「國際兒童癌症關懷月」,政府推「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照護模式

每年9月為「國際兒童癌症關懷月」,家庭仍面臨照護挑戰。國民健康署與醫院合作,推動「以家庭為中心」的跨專科照護模式,從診治、返家到復學提供支持。未來透過醫療、教育與社會資源整合,將讓病童康復路上不再孤單。

文章目錄

每年9月是「國際兒童癌症關懷月」。近年我國兒童癌症發生率雖略有下降,但對病童及其家屬而言,治療與生活調適依舊是挑戰。國民健康署與醫院攜手推動「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模式,串聯跨專科醫療團隊、地方政府、學校及社會資源,建立支持病童與家庭的網絡,幫助他們在治療過程中獲得安心與力量。

兒童癌症

兒童癌症,早期發現,提高治癒與存活機會

癌症為18歲以下兒童的第4大死因。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0-19歲新發癌症人數為562人,較101年的788人下降,標準化發生率由每10萬人口15.5人降至14.7人。相較成人,兒童癌症的治癒率較高,五年存活率平均約8成。若能搭配家庭照護與社會支持體系,將能進一步提升康復的穩定性。

兒童癌症全方位照護

兒童癌症照護不僅限於醫療,還需考量成長、心理及教育需求,以避免對家庭造成長期衝擊。國民健康署強調「家庭為中心」的支持模式,透過醫療院所串聯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從診治、返家到復學,提供全程陪伴,確保病童與家庭不因疾病而失去生活重心。

延伸閱讀:5歲童脖子長腫塊,沒有疼痛感,就醫竟確診「癌症晚期」

兒童癌症

跨專科團隊,打造協作照護流程

成大醫院實踐「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理念,由多專科團隊召開家庭會議,針對新診斷病童家庭進行需求評估,結合所有可取得的醫療與社會資源。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家庭評估,並在病童準備返校時舉辦「返校照護會議」,邀請校方與家屬共同討論支持方式,確保孩子能順利復學與適應校園生活。

兒童癌症

為癌友鋪設希望之路

癌症照護的理想藍圖需醫療、教育、公共衛生及民間團體共同合作。透過「以家庭為中心」的模式,病童與家屬不再孤單面對挑戰,而能在多方協力下獲得溫暖與堅定支持。社會的共同投入,將為病童康復鋪設希望之路,帶來更完整的陪伴與力量。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女兒因厭奶發現硬塊,確診到放棄治療2個月…孩子,雖然只有6個月母女緣分,但這段時光永遠是最美記憶

【母親群像】失去愛女,人間最痛,時間帶不走悲傷,但可以把悲傷化為力量